第363章 东西交汇(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最新章节。
天启二十二年,十月。
建安城的格物院前所未有的热闹。来自阿兹特克的学者在庭院里搭建起一座小型金字塔模型,用生硬的汉语配合手势,讲解着他们的天文观测方法。
玛雅祭司、印加工匠、奇穆冶金师和汉人学者围坐一堂,时而激烈争论,时而奋笔疾书。
“不可思议!”格物院监正刘晔捧着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拓片,双手微微发颤,“他们的历法精度竟与玛雅人不相上下,对金星周期的计算更是精妙。”
另一边,兵科的工匠们正在研究阿兹特克人的黑曜石武器。虽然材质不如钢铁,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让在场的汉人匠师啧啧称奇。
“若能借鉴这种工艺改进我们的箭簇……”首席兵器监喃喃自语。
这场跨越两个大陆的文明交流,正在悄然改变唐汉王国的方方面面。
曹植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下诏设立“四海书院”,专门负责研究、翻译、整理来自各个文明的典籍。书院第一批学员三百人,其中不乏各部族首领的子弟。
“我们要做的不是取代,而是融合。”在书院开学典礼上,曹植对学员们说,“就像安第斯山的溪流,最终都会汇入大海。”
然而,融合之路从非坦途。十月十五,一场激烈的争论在书院爆发。
玛雅祭司坚持认为他们的历法是世界上最精确的,拒绝接受任何修改。阿兹特克学者则宣称太阳神只眷顾他们的都城特诺奇提特兰。而汉人学者也毫不退让,坚持《授时历》才是正统。
争论持续三天,最后惊动了曹植。他亲自来到书院,命人在庭院中竖起三座日晷:汉式、玛雅式、阿兹特克式。
“让太阳来评判。”他说。
经过一个月的实测,结果令人惊讶:三种历法各有所长。玛雅历最适合预测天象,阿兹特克历更适合指导农时,而汉历在节气划分上最为精准。
这个结果让所有学者都沉默了。
“现在明白了?”曹植对众人说,“真理如同阳光,不会因为测量工具的不同而改变。”
这次事件后,书院的气氛为之一变。学者们开始真正坐下来交流,而不是各说各话。
与此同时,东海司的运作也步入正轨。
根据周循带回的情报,曹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在好望角建立永久性的“通海要塞”,派驻重兵把守,同时设立贸易站和修船厂。
“这条航道是我们的生命线。”他对曹仁说,“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十一月,第一支官方贸易船队启程前往阿兹特克。船队携带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计划换回当地的特产。
更重要的是,船上还有五十名格物院的学者,他们将在阿兹特克进行为期一年的游学。
贸易带来的收益很快显现。
阿兹特克人的可可豆在建安城掀起风潮,贵族们以饮用可可饮料为时尚
而唐汉的丝绸在特诺奇提特兰更是价比黄金,阿兹特克贵族以拥有汉绸为荣。
但曹植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