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魏州称帝(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晋阳的庆功宴从黄昏持续到深夜,案上的烤肉早已凉透,酒坛却还在士兵们手中传递。赵烈握着 “破阵” 刀,站在帅帐外的廊下,看着营地里此起彼伏的篝火,耳边是士兵们的欢笑声与 “讨梁复唐” 的呐喊 —— 黄河大捷、擒获刘守光的消息早已传遍河东,连河北各州的守将都纷纷派人来归附,说要跟着李存勖共讨朱温。

“在想什么?” 李嗣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件新的明光铠,甲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晋王让我给你送来的,说你现在是亲兵队长,得有件像样的甲胄。”

赵烈接过铠甲,入手沉甸甸的,甲片上还刻着简单的云纹,显然是工匠精心打造的。他赶紧躬身道谢:“谢晋王,谢将军。”

“不用谢我们,这是你应得的。” 李嗣源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望向营外的夜色,“不过你也别太高兴,朱温虽然败了,却还没死 —— 他逃回大梁后,又在郓州、濮州集结了三万兵力,派他的儿子朱友贞统领,想要夺回黄河沿岸的城池。”

赵烈心里一沉,刚放松的神经又紧绷起来:“那我们接下来要先打郓州?”

“不止郓州。” 李嗣源摇摇头,压低声音,“最近河北各州的使者都在劝晋王称帝 —— 说昭宗皇帝已死,大唐不能无主,晋王是宗室之后(注:李存勖自称唐室后裔),理应登基复唐。这件事,明天就要在军议上议。”

赵烈愣住了 —— 他从未想过 “称帝” 这层,在他心里,李存勖始终是 “讨梁复唐” 的晋王,可现在,这位年轻的领袖竟要接过大唐的帝位,这既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第二天一早,军议的气氛比往常更凝重。帅帐里挤满了将领,不仅有李存孝、李存信这些义子,还有河北各州归附的守将,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主位上的李存勖身上。案上摆着一封封劝进书,墨迹还未干,都是各州守将联名写的。

“诸位的心意,我明白。” 李存勖拿起一封劝进书,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可昭宗皇帝虽死,大唐的社稷不能断 —— 我若称帝,是为了复唐,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只是…… 朱温还在大梁,郓州还有他的重兵,此时称帝,会不会让天下人觉得我们急于求成?”

“晋王此言差矣!” 刚归附的魏州守将符习立刻站出来,抱拳朗声道,“朱温篡唐称帝,天下人早已不满!晋王您大败梁军、擒杀刘守光,民心所向,此时称帝,正是要告诉天下人,大唐未亡,我们还要讨平逆贼,还天下太平!”

“符将军说得对!” 李存孝也跟着附和,长槊在地上顿了一下,“只要晋王称帝,我们就打着大唐的旗号,召集天下兵马,不出一年,定能踏平大梁,杀了朱温!”

李存信却皱着眉,迟疑道:“可我们现在兵力虽盛,却还要防备契丹人 —— 万一称帝后,契丹人联合朱温来攻,我们腹背受敌,怎么办?”

帐里顿时安静下来,将领们都看向李存勖,等着他拿主意。赵烈站在李嗣源身边,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他深吸一口气,往前一步抱拳道:“启禀晋王,末将有话要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 一个年轻的亲兵队长,竟敢在满帐将领面前开口,连符习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李存勖却点了点头:“你说。”

“末将觉得,称帝与讨梁并不冲突。” 赵烈定了定神,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沉稳,“我们称帝,是为了凝聚人心 —— 河北各州归附,是因为相信我们能复唐;士兵们拼命,也是为了‘讨梁复唐’的念想。只要晋王登基,打出大唐的旗号,不仅天下义士会来投奔,连梁军里的唐臣旧部,说不定也会倒戈。至于契丹人,他们之前想跟我们合作,只要我们称帝后许他们些好处,他们暂时不会轻易出兵。”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郓州是梁军的粮道重地,朱友贞虽有三万兵力,却都是临时拼凑的残兵,只要我们派精锐奇袭,定能拿下。到时候,我们既复了唐,又断了梁军的粮道,一举两得!”

帐里静了片刻,郭崇韬突然抚掌大笑:“好!赵队长说得好!我也是这个意思 —— 称帝是名,讨梁是实,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易成!”

郭崇韬是李存勖的谋主,深得信任,他一开口,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李存勖看着帐内的景象,又摸了摸案上的三支遗命箭,终于下定决心:“好!既然诸位都支持,那我们就于四月在魏州称帝,国号大唐,复我社稷!称帝之后,立刻出兵郓州,断朱温的粮道!”

“复我大唐!复我大唐!” 将领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帐帘都在晃动。赵烈站在人群中,心里一阵激动 —— 他不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还参与了决策,这比任何战功都让他觉得自豪。

接下来的半个月,整个河东都在为称帝做准备。赵烈作为亲兵队长,既要跟着李存勖去魏州勘察祭天场地,又要检查随驾士兵的军备,忙得脚不沾地。魏州是河北重镇,城墙高大,市井繁华,比晋阳更有中原气象,百姓们听说李存勖要在此称帝复唐,都自发地清扫街道、悬挂彩灯,连孩童都在街头喊着 “讨梁复唐” 的口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月十六,是选定的称帝吉日。天还没亮,魏州城外的祭天坛就已布置妥当 —— 三层高的土坛上插满了红黄相间的旌旗,坛下排列着文武百官与各州守将,河东军的士兵们穿着崭新的甲胄,手持武器,整齐地站在两侧,气势如虹。

赵烈穿着李存勖赏赐的明光铠,握着 “破阵” 刀,站在李存勖身后,目光扫过坛下的人群 —— 李嗣源、郭崇韬站在最前排,李存孝握着长槊,脸上满是激动,李存信则神色复杂地看着祭天坛,不知在想些什么。

辰时一到,鼓乐声响起,李存勖穿着绣着五爪金龙的皇袍,一步步走上祭天坛。他接过礼部官员递来的祭文,声音洪亮地念道:“朱温篡唐,弑君虐民,天地不容!吾,李存勖,承大唐社稷,继先帝遗志,今日于魏州称帝,国号大唐,改元同光!誓要讨平逆贼,复我河山,救万民于水火!”

念完祭文,李存勖对着天地跪拜,坛下的百官与士兵们也跟着跪拜,齐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得魏州的城墙都在微微颤抖,连远处的百姓都跟着欢呼,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 他们盼这一天,已经盼了太久。

赵烈跪在地上,看着李存勖的背影,忽然想起了爹藏在灶台下的兵书,想起了李克用临终前的遗愿,想起了黄河边的血誓。他握紧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辅佐新帝,讨平朱温,让大唐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中原大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