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犁壁的反作用力(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最新章节。

院子角落堆着几块木板,是李杰昨天让人从西市最大的木料铺买来的,都是些质地坚硬的槐木板,纹理清晰,表面被刨得光滑平整,散发着淡淡的槐木清香。此刻,李杰正拿着锯子和刨子,在案子上忙碌着。锯子是细齿锯,拉起来 “吱呀吱呀” 地响,木屑像雪花似的落在地上,堆起薄薄一层;刨子则把木板表面刨得更加平整,刨花卷曲着掉下来,像一朵朵白色的花。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有附近的铁匠和农户,连旁边绸缎庄的掌柜都来了,他穿着一身绸缎长衫,手里摇着把折扇,站在人群后面,饶有兴致地看着;胡饼铺的老汉也端着个刚出炉的胡饼跑来看热闹,胡饼的香气在人群中弥漫开来,引得几个人肚子咕咕叫。院子被挤得满满当当,后面的人看不见,就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像一群伸长了脖子的鹅。

王铁匠依旧站在门口,双手抱在胸前,脸上没什么表情,像块冰冷的石头,但眼神却时不时瞟向案子上的木板,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大师兄在他耳边小声说:“师父,我看他就是在哗众取宠,木板做得再花俏,能比铁犁壁强?铁犁壁那才叫结实,能劈开石头呢!”

王铁匠没吭声,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眼睛却没离开李杰的手,心里暗暗嘀咕: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用木板做犁壁,简直是胡闹!

李杰很快做好了两个犁壁的模型。一个是平直的,像块普通的木板,边缘被削得锋利,能轻松划开纸张;另一个是弧形的,弧度和曲辕犁的犁壁一模一样,圆润光滑,像半个碗扣在那里,曲线流畅自然,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

“这又要干啥?” 赵大虎挠了挠头,他还是没看明白李杰的用意,这木板和犁壁有啥关系?

李杰没解释,只是对旁边的两个工匠使了个眼色。两个工匠立刻从外面搬来一个大沙盘 —— 那是用细沙和黄土按比例混合而成的,颗粒均匀,被铺得平平整整,像块巨大的黄绸布,边缘还用木板围了起来,防止沙子洒出来。他把沙盘放在院子中央,然后拿起平直的木板模型,对旁边的小徒弟说:“来,你拉着这个,在沙地里走一趟,就像平时拉犁耕地一样。”

小徒弟点点头,脸上有些紧张,他拿起系在木板上的绳子,深吸一口气,使劲往前拉。木板在沙地里缓慢地滑动,发出 “沙沙” 的响声,沙子被无情地推到前面,堆起一道小小的土埂,木板陷在沙子里有半寸深,走得异常费劲。小徒弟的脸都憋红了,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沙子里,瞬间就不见了踪影。他拉着木板走了不过一丈远,就已经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休息。

“大家看,” 李杰指着木板划过的痕迹,声音清晰洪亮,确保每个人都能听见,“平直的木板只能把沙子往前推,沙子会对木板产生很大的阻力,就像咱们用直辕犁耕地时,土地对犁的阻力一样,拉起来自然就费劲。而且你们看,它翻土也浅,只是把表面的沙子推开了,下面的沙子根本没动。”

人群里有人不住地点头,尤其是那些农户,更是深有体会。一个老农叹了口气说:“可不是嘛,我家那犁就是这样,每次耕地都得使出浑身力气,拉不了一会儿就累得不行,而且翻的土确实浅,庄稼长得也不好。”

“再试试这个弧形的。” 李杰拿起弧形木板模型,同样系上绳子,递给还在喘气的小徒弟,“这次你再试试,看看有啥不一样。”

小徒弟接过绳子,心里有些发怵,刚才拉平直木板已经累得够呛,他觉得这弧形木板看着更沉,肯定更费劲。可他还是按照李杰的吩咐,深吸一口气,使劲往前一拉。让他没想到的是,木板竟然轻松地滑了出去,一点也不费劲。沙子没有被推起来,而是顺着弧形的木板表面,像流水一样滑到两侧,留下两道整齐的沙埂,在沙地上划出一道又深又宽的痕迹。小徒弟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拉着木板在沙地里走了一个来回,脸不红气不喘,还好奇地回头看了看那道痕迹,眼睛里满是惊讶。

“哇!” 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像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咋这么轻松?简直不敢相信!”

“你看那沙子,自动往两边跑,太神了!”

“这要是做成犁壁,耕地肯定省老鼻子劲了!”

李杰指着弧形木板留下的痕迹,声音洪亮而有力:“这就是为啥新犁翻土深、还省力的秘密 —— 圆壁能借沙子的反作用力,把阻力变成动力。就像咱们用手推墙,墙也会给咱们一个反作用力,让咱们往后退一样。弧形犁壁就是利用这个道理,让土壤的反作用力帮着翻土,这样一来,至少能省一半力气!”

他拿起两个木板模型,放在一起对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平直的犁壁是硬碰硬,把所有的力气都浪费在推土上,事倍功半;而弧形的犁壁是巧用力,顺着土壤的劲儿走,能把土壤的反作用力变成翻土的动力,自然又省力又高效,事半功倍。”

“李大人说得太对了!” 一个老农激动地喊道,他手里拄着根拐杖,因为激动,手都有些发抖,“我家那犁就是这样,拉着费劲,翻土还浅,怪不得产量上不去!要是有这弧形犁壁,肯定能多打不少粮食,家里人也能少受点罪!”

“可不是嘛,省下来的力气,还能多耕几亩地呢!” 另一个农户也跟着说,眼睛里闪着期盼的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家地里丰收的景象。

人群里的年轻铁匠们更是兴奋,他们不像老一辈那样固守传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他们围得更近了,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像一群饥饿的人看到了食物。

“李大人,” 一个穿着蓝色短褂的年轻铁匠忍不住往前挤了挤,他是 “孙记铁铺” 的三徒弟,名叫孙小三,平时总被孙瘦猴骂毛躁,此刻却顾不上那么多了,声音里带着急切,“这弧形要弯多少才合适?是不是越弯越好?我回去也想试试做一个。”

李杰看着他眼中的热情,心里很是欣慰,微笑着摇头:“不是越弯越好,这个弧度是有讲究的,经过反复测算,135 度最合适,既能借到最大的反作用力,又不会让土壤在翻起时卡住,影响耕作效率。” 他怕大家不理解,还特意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 135 度的角,耐心解释,“你们看,这个角度就像咱们弯腰干活时最省力的姿势,太弯了累,太直了也累,这个角度刚刚好。”

“哦,原来是这样,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 孙小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赶紧从怀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炭笔 —— 那是他省吃俭用买的,平时用来记一些锻造的小技巧,他想把这个角度记下来,生怕一会儿忘了。炭笔在纸上划过,发出 “沙沙” 的轻响,在安静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清晰。

站在门口的王铁匠看到这一幕,眼睛瞪得像铜铃,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他狠狠瞪了孙小三一眼,嘴里低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别人说啥都信!一个破木板子有啥好学的?真要做犁壁,还得看铁水的火候、锻造的力道,这些他懂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