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新团队的组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最新章节。
夜幕降临,司农寺的各个房舍里都亮起了灯火,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掌管水利的官员们围着地图,争论着如何改进灌溉系统;负责种子的小吏们则在清点各地的需求,不时拿出算盘噼里啪啦地计算着;连最懒散的孙吏目,也在灯下擦拭着马车,准备随时待命。
李杰回到自己的住处,案上的系统面板突然闪烁起来:
【新团队运作良好,司农寺风气初步改善】
【解锁功能:农田监测点(可实时查看各地农田状况)】
【当前任务进度:贞观犁推广(15%)】
他伸手触碰光幕,农田监测点的页面缓缓展开,上面标注着关中、江南、陇右等地的农田位置,每个监测点旁都有简单的备注:“三原县,麦田墒情良好”“甘州,待补种青稞”…… 看着这些信息,李杰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窗外的月光皎洁如水,洒在案上的贞观犁图纸上。李杰拿起笔,在图纸的空白处写下:“明日前往三原县,实地考察垄作冬麦的种植情况。” 写完,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疲惫却满足。
他知道,改变司农寺的积弊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有这些肯干实事的人在,有朝廷的支持,有自己带来的先进技术,就一定能让大唐的农桑事业蒸蒸日上。
第二天一早,李杰就带着几个随从前往三原县。马车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的田野里,农民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看到李杰一行人,不少农民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那不是司农寺的李大人吗?” 有人认出了李杰,兴奋地喊道。
“听说李大人推广了新的农具和种植技术,能让庄稼增产呢。”
“要是真能增产,咱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听着农民们的议论,李杰心里充满了动力。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些朴实的农民,为了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到了三原县,李杰立刻召集当地的官员和老农,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土壤状况和种植习惯。他指着地里的麦苗,对众人说:“三原县的土壤适合种植冬麦,我们可以采用垄作技术,这样既能保墒,又能提高产量。我已经让人带来了新的种子和农具,大家跟着学,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
老农们半信半疑,但看到李杰带来的种子饱满圆润,农具也比传统的犁先进许多,便纷纷表示愿意尝试。李杰亲自示范如何使用贞观犁耕地,如何播种,如何施肥,动作熟练而标准。
旁边的官员们看着李杰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他们终于明白,这位新大人不是只会说空话,而是真的懂农桑,真的想为百姓做事。
傍晚时分,李杰回到司农寺,刚走进大门,就看到老李拿着一本账册迎了上来。“大人,这是各地的钱粮报表,都核对清楚了。” 老李的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按照您的吩咐,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没有任何差错。”
李杰接过账册,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 他看着老李布满血丝的眼睛,道,“辛苦了,今晚早点休息吧。”
“不辛苦,为大人效力,是属下的本分。” 老李憨厚地笑着,转身离开了。
李杰走进正堂,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却没有丝毫的烦躁。他知道,每一份公文背后,都承载着百姓的期盼。他拿起一份来自江南的公文,上面说当地的水稻出现了病虫害,请求朝廷派人指导。李杰立刻写下批复,让负责农技推广的官员带上新研制的农药和防治技术,三日内务必赶到江南。
夜色越来越深,司农寺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李杰坐在案前,仔细批阅着每一份公文,时不时拿起地图和农技手册参考。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有能力,带着司农寺的新团队,为大唐的农桑事业开创一个新的辉煌。
随着新令的推行,司农寺的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再也不敢敷衍了事,对待每一份公文都认真负责,遇到难题主动请教老农和技术人员。各地的农事难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农民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纷纷采用新的农具和种植技术。
看着这一切,李杰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不仅改变了司农寺,更在悄然改变着大唐的命运。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
当第一缕阳光再次照进司农寺时,李杰站在庭院里,望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属于他和大唐的新征程,也将继续前行。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