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江城的三点要求(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说好的摆烂,粉丝非要我当顶流》最新章节。
最终,经过反复斟酌和修辞润色,一封承载着江城“三点要求”的邮件,从工作室的官方邮箱,发送到了非遗协会对外联络部负责人,周主任的邮箱里。
邮件正文在客套寒暄之后,进入了核心部分:
“……承蒙贵协会厚爱,江城先生对参与传统文化推广事业抱有极大热忱。为确保合作能够顺利、高效且愉快地进行,并在过程中充分展现江城先生独特的个人风格与艺术理念,从而更好地吸引年轻受众关注非遗,我方经过审慎考虑,提出以下三点合作基础原则,盼贵方予以理解与支持:”
“第一,关于工作时间。 我方期望所有活动安排能充分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规律与生活节奏。因此,原则上不接受需要过早(建议不早于上午10点)开始的日程,也尽量避免安排夜间(建议晚9点后)及超长时间(单日有效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的工作。我们相信,充沛的精力与放松的状态,是呈现最佳艺术效果的前提。”
(林婉内心OS:翻译过来就是——别想让我老板早起和熬夜!)
“第二,关于工作强度。 为避免过度消耗艺术家的精力与灵感,我方希望活动安排能张弛有度,预留合理的休息与准备时间。连续多日的密集行程需谨慎评估,确保劳逸结合。”
(林婉内心OS:意思就是——别把行程排得太满,我老板需要摸鱼时间!)
“第三,关于活动内容。 我方坚信,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当代生活的连接与共鸣。因此,我们期望合作活动能打破刻板印象,注重互动性、趣味性与创新性。活动形式与内容应能激发江城先生的参与热情,使其能以其独特视角与方式,自然、生动地展现非遗魅力,而非进行单向度的、教条式的输出。”
(林婉内心OS:核心诉求——活动必须好玩!不好玩我老板就不玩了!)
“……以上三点,是我方认为合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我们期待能与贵协会共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非遗传承严肃性,又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的创新推广之路。”
邮件发送成功。
林婉看着已发送的提示,心情有些复杂,既有一种完成了艰巨任务的解脱,又有一种对未知回复的忐忑。她无法想象,那位据说德高望重、治学严谨的周主任,看到这样一封“离经叛道”的合作要求时,会作何反应。
与此同时,非遗协会办公楼内,一间堆满了书籍和卷宗、散发着淡淡墨香与茶香的办公室里。
年近花甲、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周主任,正戴着老花镜,认真阅读着屏幕上江城工作室的回复邮件。
当他看到那被精心包装过的“三点要求”时,拿着鼠标的手顿住了。
他微微后仰,靠在了椅背上,花镜滑落到鼻梁中段,露出了后面那双充满困惑与沉思的眼睛。
不早起?不熬夜?要有趣?
这……这真的是一个被他们寄予厚望的“青年文化传承使者”提出来的合作要求?这听起来更像是……像是某个被宠坏了的、追求享乐的年轻明星的任性条件?
周主任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他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数十年,接触过不少艺术家、匠人,哪个不是勤勉刻苦、焚膏继晷?为了一个技艺细节可以反复琢磨数月,为了一个重要的展示活动可以通宵达旦地准备。像这样直接把“不早起不熬夜”写在合作要求里的,他真是头一回见。
还有“要有趣”?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件严肃而神圣的事情,其魅力在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技艺本身,怎么能本末倒置,一味去追求“有趣”呢?这岂不是哗众取宠?
一时间,办公室里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车流声和老式挂钟规律的滴答声。
周主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回想起屏幕上那个年轻人弹奏《广陵散》时的惊鸿一瞥,那指尖流淌出的,确实是深得传统的韵味与力量。可这样一个年轻人,私下里竟是这样……这样的“不着调”吗?
是江城徒有虚名,还是……他们这些老家伙,真的已经与年轻一代的世界脱节得太远了?
他所理解的传承方式,是否真的已经无法打动现在的年轻人?而江城这种看似“懒散”、“任性”的要求背后,是否恰恰隐藏着一种吸引新时代受众的、他们尚未理解的密码?
“要有趣……”周主任无意识地重复着这三个字,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如果……如果换一种方式,真的能让更多年轻人,因为觉得“有趣”而愿意走近非遗,了解非遗,甚至喜欢上非遗,那他们一直坚持的所谓“严肃”和“正统”,是不是反而成了一种阻碍?
这是一个他从未认真思考过的问题。
看着邮件末尾那句“共同探索创新推广之路”,周主任长久地沉默着。
这封回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不仅打破了合作的常规流程,更在他固有的观念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他需要时间,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