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边关密云:暗战将至(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最新章节。
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东北的夏日闷热难当。哈尔滨的街道上,卖冰棍的小贩有气无力地吆喝着,树荫下的黄包车夫打着盹。但在江北训练场上,官兵们仍在酷暑中坚持训练,迷彩服被汗水浸透,紧贴着脊背。
林文澜站在观察所里,举着望远镜观察部队的战术演练。今天进行的是城市攻防战演习,参演部队在模拟街区中穿梭,枪声和爆炸声此起彼伏。
"三连的推进速度太慢。"林文澜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郑洞国说,"告诉王团长,如果这是实战,他的部队已经被炮火覆盖三次了。"
郑洞国立即通过野战电话传达命令。这时,一辆吉普车扬起尘土疾驰而来,杨文涛跳下车,快步走进观察所。
"司令,紧急情报。"杨文涛压低声音,"苏军正在向满洲里方向大规模集结,至少有两个机械化师。"
林文澜眉头微蹙:"具体位置?"
"主要在扎赉诺尔至阿巴嘎图一带。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动用了刚刚抵达的T-34/85新型坦克。"
观察所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郑洞国忍不住问:"俄国人想干什么?要开战吗?"
"不一定。"林文澜走向地图,"更可能是施压。通知情报处,继续监视,特别注意苏军的后勤补给线。"
演习结束后,林文澜立即返回指挥部。他先向南京发了份密电,简单汇报了边境局势,随后召集各师主官开会。
"各位,形势不用我多说。"林文澜开门见山,"苏军的新动向值得警惕。从明天起,各部轮流进入一级战备。"
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提议:"司令,要不要先发制人?趁他们立足未稳..."
"不可。"林文澜打断他,"现在动手,正好给人口实。我们要做的是展示实力,而不是挑起冲突。"
他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加强边境巡逻,但严禁越过争议地区;加快防御工事修筑,特别是反坦克阵地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组织一次实弹演习,邀请中外记者观摩。
"司令,这个时候搞演习,会不会太张扬?"有人担心。
"就是要张扬。"林文澜目光坚定,"让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军队有决心也有能力保卫国土。"
七月十日,演习在绥芬河附近举行。这次林文澜特意选择了靠近边境的区域,参演部队展示了步炮协同、装甲突击等课目。震耳欲聋的炮声甚至传到了苏军阵地。
演习结束后,苏军代表朱可夫果然打来电话抗议。林文澜亲自接听:
"将军,这只是例行训练。"
"训练?你们的炮弹落点距离我军阵地只有五公里!"
"抱歉,可能是计算误差。"林文澜语气平静,"不过我记得,上个月贵军的实弹演习,炮弹落点距离我军阵地只有三公里。"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朱可夫换了语气:"林将军,我们不必玩这种游戏。莫斯科希望和平解决边境问题。"
"这正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那么,我建议举行一次高级别会谈。"
这个提议出乎林文澜的意料。他沉吟片刻:"时间?地点?"
"七月十五日,在满洲里。我方将由远东军区副司令员亲自出席。"
挂断电话后,林文澜陷入沉思。周志宏忍不住问:"司令,会不会是陷阱?"
"有可能。"林文澜走到地图前,"但这也是个机会。通知下去,做好两手准备。"
七月十二日,林文澜动身前往满洲里。为确保安全,他带了两个警卫连,路线也严格保密。但车队刚出哈尔滨,就发生了意外。
在通过一座桥梁时,前方突然传来爆炸声。桥梁没有完全坍塌,但已经无法通行。
"工兵,检查桥梁!"警卫连长立即下令,"其他人警戒!"
林文澜走下吉普车,仔细观察着爆炸现场。爆破点选择得很专业,既破坏了桥梁,又没有造成完全坍塌。
"司令,是专业手法。"工兵排长报告,"用的可能是苏制炸药。"
这时,杨文涛从后面赶来:"司令,刚截获的电报。有人向苏军透露了我们的行程。"
林文澜面色凝重:"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参加这次会谈。"
车队不得不绕道而行。原本一天的路程,现在至少要两天。更糟糕的是,新的路线要经过一段荒凉的山路,极易遭遇伏击。
当晚,车队在一个小村庄过夜。林文澜住在村长的土坯房里,油灯如豆,映照着墙上斑驳的土痕。
"司令,要不要取消会谈?"周志宏再次劝道,"太危险了。"
"越是危险,越要去。"林文澜擦拭着手枪,"如果我们退缩,正好中了某些人的圈套。"
深夜,林文澜被轻微的响动惊醒。他悄悄起身,从窗户缝隙向外望去。月光下,几个黑影正在向村子靠近。
"有情况。"他低声唤醒警卫。
接下来的战斗短暂而激烈。袭击者显然都是老手,但在警卫连的顽强抵抗下,他们很快被击退。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一名重伤的袭击者。
"是白俄。"军医检查后说,"但装备是苏制的。"
重伤员在弥留之际吐露了一个消息:他们的任务是活捉林文澜,制造"意外事故"的假象。
"果然如此。"林文澜面色冷峻,"继续前进。不过,要改变计划。"
第二天,车队一分为二。主力继续按原定路线前进,而林文澜则带着少量警卫,乘坐当地农民的马车,走小路前往满洲里。
七月十五日清晨,林文澜准时出现在会谈地点——满洲里火车站贵宾室。苏方代表、远东军区副司令员安德烈耶夫大将显然十分惊讶。
"林将军,你很守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