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浴火重生:残兵重整与战略抉择(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最新章节。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二日,曼德勒以北八十公里的一处隐蔽山谷中,第十一集团军残部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林文澜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门前,望着陆续抵达的部队,心如同被撕裂般疼痛。曾经威风凛凛的王牌部队,如今只剩下这些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

"军座,各部队已基本到齐。"参谋长周志宏的声音将林文澜从沉思中唤醒,"是否立即清点人数和装备?"

林文澜沉重地点了点头:"开始吧。让各部队主官到指挥部集合,我们要尽快向重庆和盟军司令部汇报情况。"

残部集结

山谷中,幸存的官兵们默默地搭建着临时营地。没有人喧哗,没有人抱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疲惫与悲怆。卫生队长赵明德带着仅存的医护人员穿梭在伤员之间,药品极度短缺,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处理伤口。

第1军代理军长董振邦一瘸一拐地走向指挥部,他的左腿在突围时被弹片击中,只用树枝做了简单固定。第2军军长何建明躺在担架上被抬进来,他在邮局爆炸中受了内伤,至今仍无法站立。特种作战师长陈明远是少数还能正常行走的高级军官,但他的右臂也缠着渗血的绷带。

林文澜环视着这些忠诚的部下,声音沙哑:"开始汇报吧。"

伤亡统计

董振邦第一个站起来,这位铁打的汉子此刻声音哽咽:"第1军...出征时满编一万二千人,现有...八百七十三人。其中重伤二百零五人,轻伤四百余人。阵亡将士包括军长林文斌、第1师师长刘远山、第3师师长王近山..."

每报出一个名字,指挥部内的气氛就沉重一分。这些曾经驰骋沙场的猛将,如今都已马革裹尸。

何建明在担架上艰难地开口:"第2军...现存六百四十二人。阵亡...第5师师长周大海、第6师师长吴天昊...他们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陈明远的声音相对平静,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痛苦:"特种作战师现存八十七人。赵峰、李健...所有牺牲的特战队员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工兵旅长孙明、炮兵师长董明、通讯旅长刘庆相继汇报。当所有数字汇总到周志宏手中时,这位向来冷静的参谋长也不禁双手微颤。

"军座..."周志宏的声音低沉,"第十一集团军出征时总兵力三万六千人,现存...两千一百零七人。其中重伤五百余人,轻伤几乎全员。阵亡将士中,将官九人,校官四十七人..."

指挥部内死一般的寂静。百分之九十四的伤亡率,这个数字如同一把尖刀,刺痛着每个人的心。

装备损耗

更令人痛心的是装备的损失。孙明汇报工兵装备情况时,几乎是在泣血陈述:"全军三百余台工程车辆全部损失,爆破器材消耗殆尽,架桥设备...一件不剩。"

董明的报告同样触目惊心:"炮兵师一百五十六门各型火炮全部损失。其中包括美援的三十六门105毫米榴弹炮,这些我们曾经视若珍宝的装备...都留在了曼德勒。"

刘庆的汇报揭示了通讯系统的惨状:"所有重型电台全部损失,现在仅存五台SCR-284便携电台,电池也所剩无几。"

最令人惋惜的是装甲部队。虽然早在入缅前就将坦克留在云南,但配属各部的装甲车、运输车等机动装备几乎损失殆尽。

"我们现在是一支没有重武器的轻步兵部队。"周志宏总结道,"步枪子弹平均每人不足二十发,手榴弹只剩三百余枚,机枪子弹...已经按颗计算了。"

战果评估

在沉重的气氛中,林文澜要求对作战成果进行评估。这也是对牺牲将士的一个交代。

陈明远首先提供了特种作战部队的战绩:"确认击毙日军将官三人,佐官四十七人。摧毁指挥部两处,通讯中心一处。"

各军陆续汇报歼敌数据。经过仔细核对,周志宏得出初步结论:"保守估计,曼德勒保卫战共歼敌约一万八千人,击毁坦克、装甲车六十余辆,击落飞机九架。"

这个数字让指挥部内的气氛稍显缓和。以三万六千人对抗日军四万精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八天,歼敌近两万,这无疑是一场惨烈但值得尊敬的防御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董振邦补充道,"我们牵制了日军三个主力师团长达八天,为其他战线的友军争取了宝贵时间。"

请示电报

林文澜沉思良久,开始口述发给重庆和盟军司令部的电报:

"委员长、史迪威将军钧鉴:

第十一集团军已完成曼德勒保卫战,现汇报如下:

一、我军伤亡情况:出征兵力三万六千人,现存两千一百零七人,伤亡率百分之九十四。损失全部重装备,轻武器弹药殆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