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就是不一样(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最新章节。

陈知礼用力点头:“好!娘子,就依你所言!咱们便这样说定了!待我尽了该尽的责任,便辞官归家,陪你与孩子们还有爹娘、二叔二婶游历山河!”

他俯身,在盼儿额上轻轻印下一吻,又怜爱地看了看熟睡的儿子,这才起身,整了整官袍,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不过,娘子,现在你家相公还得去忙了,你在家好生歇着。”

时间倏忽而过,转眼便进入了三月。

京郊皇庄。

太上皇、周尚书还有陈知礼等一众官员,站在田埂边。

只见田里蓄着浅浅的清水,水下是平整如镜的秧床,上面密密麻麻地生长着一层翠绿欲滴的稻秧。

这些秧苗与寻常农户撒种出来的又黄又细的“牛毛秧”截然不同,它们茎秆粗壮,叶片宽厚,颜色深绿,远远望去,像一块厚实柔软的绿色地毯。

这正是按照陈知礼提出的“集中育秧,分插移栽”新法培育出来的秧苗。

太上皇和周尚书今日特地带着官员前来观看,他们站在田埂上,看着那长势喜人的秧苗,皆是面露惊奇。

“这秧苗,看着就精神!”周尚书蹲下身,仔细端详着,忍不住赞叹,“茎秆如此粗壮,根系定然发达。以往那般直接撒种育出的秧苗,弱不禁风,就很不够看了,太上皇,这田里的收成绝对会高出不少。”

太上皇虽不通农事,但看着这明显优于常理的秧苗,眼中也满是兴趣。

他点点头:“确是不一样。可惜……许多农户对此法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尝试。”

旁边负责此事的官员连忙回禀:“回太上皇,确是如此,农户们世代相传的法子,一时难以改变。

加之此法需要提前选种、精细管理秧床,他们生怕费了功夫却不如旧法,故而今年……只在皇庄和一些大人们的庄子里试行。”

太上皇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也理解百姓的谨慎。

几日后,到了移栽秧苗的关键时刻。

这次大小官员来了许多,太上皇跟周尚书依旧来了。

皇上本也要来,可惜事情太多,实在抽不开身。

陈知礼亲自来到了田边,他没有穿官服,只着一身简便的短打衣裤,卷起裤腿,赤脚踩进了还有些冰凉的泥水里。

这一举动,让周围观看的庄户和官员们都吃了一惊。

“陈大人,你这是……”周尚书忍不住出声。

陈知礼笑了笑,朗声道:“法子是我提出的,我想亲自下田示范。”

他前世因着研究农史的好奇心,确实曾亲自下过试验田,对插秧的基本手法并不陌生。

他接过庄户递过来的一筐翠绿的秧苗,熟练地将它们分成一小撮一小撮,然后弯下腰,手指灵巧地将秧苗插入松软的泥中,深浅适度,株距均匀。

他的动作虽不如老农那般迅捷如飞,却沉稳准确,一株株秧苗在他手下稳稳地立在了水田里,迎风轻摆,瞬间为那片褐色的田地点缀上充满希望的绿色。

周围的庄农学着栽起来,一开始有些陌生,但都是庄稼人,很快就上手了。

半个时辰后。

周尚书看着眼前这片刚刚插下、却已显露出勃勃生机的秧田,再对比远处那些依旧沿用旧法、显得稀疏发黄的秧苗,不由得心潮澎湃:“太上皇,您看!臣从未见过如此整齐精神的秧田!

这一种下去,就感觉根扎得稳,苗立得正,绿油油一片,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可以想见,待到夏收,这收成定然远胜往昔!此法明年起推广开来,我大珩……何愁粮食不够啊!”

太上皇唇角微扬,眼中含笑,如果说陈知礼曾经破过几个大案,把余杭府整治到路不拾遗,那么,这次他这次所有的新点子,会把大珩朝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如皇上所说,这个年轻人,老天爷赐给大珩朝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