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皇上眼睛亮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最新章节。
他从当前农户耕作效率低下、农具落后谈起,说到如何利用冬闲改良推广新式犁、耙,如何组织人手推广更有效的堆肥沤肥之法,为来年春耕积蓄地力,还有培育秧苗,改变之前直接被稻种撒入稻田的做法。
“皇上,农为国本,根基稳固,则天下安稳。
此举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是在为朝廷积蓄最根本的元气。”
接着,他话锋一转,切入到更能快速见效的工、商领域。他详细解释了“官督商办”或者“官家直营”等模式下筹建工坊的设想。
“……例如军中被服、常用军械部件,若由朝廷设定标准,集中工坊生产,统一调配,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减少贪腐环节,更能确保质量与供应及时。战时尤为重要!”
他又谈到利用南方原料优势,开办织布等工坊,“……产出之布匹,质优价廉,既可供应军中,亦可投入市场,与民争利虽非朝廷本意,但以此平抑物价,充盈国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未尝不可。”
他还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思路,建议在流民聚集之地,利用冬春时节,由朝廷组织兴修小型水利、平整道路,“……如此,流民得以安顿,不致生乱,又能为地方添益,朝廷所费不多,却能收安抚、建设双重之效。”
最后是一些生钱的方子,如白糖、香皂还有头等盐的制法。
陈知礼语速平稳,侃侃而谈,每一个设想都辅以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大致的预算估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不仅描绘了成功后的美好前景,也不回避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力与风险,显得极为务实。
周尚书在一旁听着,虽然昨日已大致了解,此刻再听陈知礼在御前如此清晰流畅地阐述,心中那份本就高涨的信心更是如同被添了一把柴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看向陈知礼的目光火一般热烈。
而端坐于御座之上的皇帝,更是听得眉开眼笑。
陈知礼的陈述,仿佛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了解决财政困境的多种可能路径。
这些办法,不再是简单的加税或是节流,而是着眼于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开拓财源,充满了活力与创造性。
待到陈知礼将最后一条关于与民间商人合作、订立章程防止贪腐的设想阐述完毕,躬身道“微臣妄言,请皇上圣裁”。
皇帝抚掌大笑,那是多日未见的真正开怀的笑容。
“好!好!好!周爱卿,陈爱卿,此份计划书,深谋远虑,切中时弊,实乃为国为民之良策!朕心甚慰!”
他站起身来,走到御案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二人:“时间不等人,国库空虚一日,朕便忧心一日!
周爱卿,陈爱卿,此事朕便全权交予你二人负责!
即刻着手准备,挑选得力干员,拟定详细章程,所需人员、权限,朕准你们便宜行事!
若有那不开眼的胆敢阻挠,或是阳奉阴违,你们可直接奏报于朕!”
他顿了顿,看着陈知礼,眼中满是期许:“陈爱卿,大胆去做!勿要有太多顾虑。
待明年,若此法初见成效,解了朝廷燃眉之急,朕必不吝封赏,为你们记上大功!”
周尚书闻言,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更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欣慰。
他年事已高,早有致仕之心,只是碍于朝廷艰难,一直未能开口。
若能在自己请辞之前,协助推动此事,哪怕功劳自己只沾上一分,也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自己数十年的仕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这比任何虚名或者赏赐都更让他感到满足。
他连忙与陈知礼一同躬身:“臣等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