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研究云图(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自闭症主播:我的黑科技炸穿全网》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小陈抱着刚打印好的云图冲进实验室。

纸边还卷着,手里攥着个热乎的肉包。

嘴里含糊地喊:“秦姐,云图打出来了!陈砚舟那边还发了实时数据,我放桌上了。”

他把云图摊在长桌上,用镇纸压好边角,怕被风吹翘。

云图上用不同颜色标着湿度和风向:浅蓝色是低湿度,深蓝色是高湿度,几条红色箭头歪歪扭扭地指着气流方向,那是陈砚舟特意标注的黄沙村区域气流。

秦翡蹲在桌前。

手指点着云图上的深蓝色斑块。

指尖在上面画了个圈:“这里湿度最高,下午三点左右气流会从东南方向过来。”

她抬头拿起铅笔,在旁边的白纸上画简易示意图:“集水器得朝东南方向放,角度30度——上次张奶奶晒被子,总把被子朝东南方向摆,说‘东南风晒得透,被子里都有太阳味’,道理是一样的,能接住最多的湿气。”

小陈咬着肉包凑过来,手机屏幕亮着气象APP,上面跳着黄沙村的实时数据:“我刚查了近一周的云图,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会有层积云飘过去,湿度能到60%,比早上高20%。”

他指着云图上的浅蓝区域,有点担心:“但层积云太薄了,跟薄纱似的,会不会湿气不够?到时候集的水还不够浇一棵玉米,那可就白忙活了。”

“够的,积少成多。”秦翡在示意图上画了个三角形竹架,笔尖顿了顿。

“竹架搭1.5米高,太高了不稳,刮大风容易倒;太低了接不到上层的湿气——上次搭假肢零件的架子,1.2米的总被挡住,1.5米刚好,不高不矮,老人伸手也够得着。”

正说着,小陈的手机震了起来,弹幕和私信挤在一起跳,他干脆把手机架在桌上,让大家都能看见:

“农民网友老陈”:【主播!看云图得看云的厚度!层积云要是像棉花那样厚,湿度就足;要是像薄纱,就没多少水——你标的那块云,我看厚度够,至少能集十升水!】

“气象爱好者小杨”:【东南方向的气流飘得快,最好给集水器加个挡板,别让湿气跑了!我家太阳能板加了挡板,冬天能多吸热20%,同理呀!】

“农村住户阿丽”:【1.5米高刚好!我家鸡棚就搭这么高,我奶奶每天伸手就能喂鸡,不用搬凳子——老人用着方便,才愿意用!而且竹架扎深点,刮风也不塌,去年刮大风,我家鸡棚都没倒!】

“普通网友小夏”:【能不能画个搭架步骤图呀?我爷爷在农村,不认字,看图标能看懂,他说想帮着邻居搭几个——步骤越简单越好,别弄太复杂!】

秦翡扫了眼弹幕,拿起铅笔在示意图旁边补了三个小图标:

第一个是扎竹架,画了三根交叉的竹子,旁边标了个“深扎10厘米”;

第二个是铺塑料膜,画了块方布,用箭头标了“涂漆面朝上”;

第三个是装挡板,画了块小木板,写了“挡风口朝西”。

“加个挡板,像小杨说的,挡住飘走的湿气。”

“步骤也标好了,都是简单活,老人看图标就能会,不用认字。”

刚画完,陈砚舟的视频电话就弹了进来。

镜头里他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上面是实时更新的云图,背景里还能看见气象站的显示屏亮着:“秦小姐,我协调了黄沙村附近的气象站,王工专门盯着那边的云图,每小时给你发一次数据。”

“要是气流方向变了,你随时调整集水器角度——风启的技术团队还能帮你模拟不同角度的集水效率,保证最优。”

“太好了,谢谢。”秦翡指着云图上的一块浅蓝区域。

“这块区域下午会不会变深蓝?要是变了,湿度就够;不变的话,我就加个小风扇,把周围的湿气吹过来,多集点水。”

“就是不知道风扇要多大功率的,太大了费电,太小了没效果。”

陈砚舟立刻转头喊:“王工!查一下黄沙村下午那块浅蓝区域的湿度变化,再算个合适的风扇功率!”

镜头外传来个洪亮的声音:“好嘞!湿度下午三点能升到55%,风扇用10瓦的刚好,太阳能板就能带动,不用插电,村民们不用额外花钱!”

陈砚舟转回来,笑着说:“听见了吧?王工说够!”

“你要是需要风扇的尺寸参数,我让技术团队现在算,十分钟给你结果——绝对不耽误你搭样品。”

小陈在旁边记笔记,笔尖“沙沙”响:“我这就列材料清单,竹条、塑料膜、疏水漆、10瓦小风扇……”

“哎,对了,上次做假肢剩下的棉线还有一大卷,刚好用来引流,省得再买新的,还能省点钱。”他抬头问秦翡。

“小轮子要不要加?我昨天问了五金店,塑料小轮子一块钱一个,承重够,还轻便,老人能拎动。”

秦翡看着示意图,在竹架底部画了个小轮子:“加!”

“再在轮子上装个小刹车,推到地方就能固定,不用怕被风吹跑。上次张奶奶的小推车就有刹车,她说‘有刹车才稳当,不然东西洒了可惜’。”

“这个好!”小陈立刻圈住“带刹车小轮子”几个字。

“我再问问五金店,能不能多要几个备用的,万一坏了,村民们能直接换,不用再跑一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