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重新开播:展示“会走路的拐杖”(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自闭症主播:我的黑科技炸穿全网》最新章节。
步进电机像怕碰疼什么似的,慢慢调着轮子转速,没发出半点机械声。
“当前倾斜度6.1°,已启动三级防抖。”柔和的电子音响起,不高不低,刚好能听清。
不是那种尖锐的电子音,是秦翡特意让陈总调的,像人的声音一样温和。
电子音刚落,拐杖稳稳立在测试台上,连晃都没晃一下。
像扎在土里的雪松,根扎得稳稳的,风都吹不动。
直播间的弹幕突然停了,连刷礼物的小火箭都没了动静。
观众好像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惊着这根“会站稳”的拐杖,屏幕上静悄悄的。
“该我啦!”张奶奶笑着站起来,动作慢慢的,怕摔着。
她先伸了伸腿,活动了下膝盖,才准备套鞋。
套上防滑布鞋,鞋是秦翡给她买的,鞋底有深纹路,像轮胎上的花纹,防滑。
鞋面上的祥云纹蹭了蹭地面,没发出声响。
她伸手握住拐杖扶手,指尖刚碰到,传感器就“叮”了声,很轻。
扶手侧面的小灯亮了,是温柔的浅蓝色,不晃眼。
“已识别握持力37.2N,切换舒适助力模式。”电子音又响起,刚好在张奶奶耳边,不远不近。
张奶奶的手顿了下,然后慢慢握紧,没再动。
张奶奶迈出第一步,脚轻轻落在地上,没发出重响。
拐杖底部的LED灯亮起柔蓝的光,顺着地面铺出一小片亮区,刚好照在她的脚前,不偏不倚。
“这灯好!晚上走黑路,街坊老远就能看见我,不用怕被自行车碰着。”张奶奶走得很稳,嘴角一直笑着,“也不用打手电筒晃眼睛,这光刚好,不亮不暗。”
她走到镜头前,停下脚步,伸出手指,按了按扶手侧面的圆按钮。
按钮是硅胶的,按下去软乎乎的,弹回来时也没声响。
“按三下就能通社区服务站,上次我忘带钥匙,在家门口等。”张奶奶的声音带着点庆幸,“按了三下,小李十分钟就把备用钥匙送过来了,没让我冻着。”
她又按了下按钮:“我闺女总说我手机按键小,按不准,这个就方便,就一个圆按钮,好记。”
这时,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置顶弹幕弹了出来,绿色的字体,在屏幕上特别醒目。
不像别的弹幕那样滚动,就固定在顶端,让人一眼就能看见。
【首批1000支智能拐杖已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弹幕开头很正式,像在宣读报告。
后面跟着一长串内容:【耐-20℃到60℃,东北冬天、南方夏天都能用,不会冻坏也不会晒坏;IP67防尘防水,下雨淋了、不小心掉水里也不怕;声学符合ISO 226标准,发出的声音不会吵着老人;还防指纹防静电,拿在手里干净,不沾灰;重阳节在九寨沟、汶川等地区首发,给那边的老人先用。】
秦翡凑过去,眼睛离屏幕很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怕念错了。
声音轻轻的,像在给孩子讲故事:“首批1000支智能拐杖已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重阳节在九寨沟、汶川等地区首发,给那边的老人先用。”
“九寨沟啊?”张奶奶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有星星落进去,特别有神。
她身子往前倾了倾,好像要凑到屏幕前看:“我老战友就在汶川,去年还跟我打电话说,想出去走走,看看九寨沟的水。”
她又叹了口气:“就是怕路不好走,不敢去——到时候我让她也领一根,有这拐杖,她就能放心去了!”
秦翡摸了摸拐杖上的盲文,指尖轻轻划过凸起的小点,有点硌手,但很清晰。
是她特意让陈砚舟刻的,四个字:“你并不孤单。”
她忽然想起陈砚舟上周说的话,当时陈砚舟拿着设计图,跟她说“科技要让人踏实”。
轻声对着镜头说:“陈总说,科技不该是冰冷的数字,该是能让人踏实的东西。”
顿了顿,又补充:“能让人敢出门、敢走路,能让人觉得‘有人想着我’,这样才好。”
直播快结束时,秦翡从口袋里掏出个指甲盖大的微型传感器,银色的金属壳子,很精致。
举到镜头前,让观众看清楚,传感器上还有个小小的指示灯。
“下个月会出零件保护套装,这个小家伙能实时监测环境。”她的声音带着点期待,“要是噪音超过60dB,它会像小夜灯一样亮,提醒拐杖‘外面吵,慢点走’。”
后面还加了句:“也提醒用的人‘别着急,安全第一’。”
弹幕立刻炸了订单,一行行字恨不得飘出屏幕,快得看不过来:
「给我爷爷抢一套!他住马路边,总被汽车喇叭吵着,走路都慌!」
「求链接!已转发到老年大学群,阿姨们都想要,说比广场舞的扇子还实用!」
「重阳节首发?我得设个闹钟!给我姥姥抢,她最喜欢九寨沟,一直想去!」
千里外的环境监测站里,年轻工程师指着电脑上的设计图,眼睛亮晶晶的,像个好奇的孩子。
设计图上是拐杖的降噪算法,五颜六色的线条绕来绕去,看着很复杂。
“王工,这算法真能把地铁里的噪音变成海浪声?”他的声音带着点不敢相信,还有点兴奋,“上次我坐地铁,那噪音吵得我头疼,老人肯定更受不了。”
王工笑着拍他肩,手掌轻轻落在他胳膊上,没用力。
手里的笔点了点设计图上秦翡的签名,签名是手写的,很秀气,不像机器打印的。
“秦小姐能‘听’懂零件想什么,知道零件什么时候‘不舒服’。”王工的声音很温和,像在讲什么有趣的故事,“这算法就是帮零件把‘不舒服’的噪音,变成‘舒服’的海浪声。”
他又笑了:“你想啊,零件不吵,用的人自然也舒服,走路也稳。”
年轻工程师点点头,似懂非懂,但眼睛更亮了,像明白了什么大道理。
“那以后地铁里装这个,老人坐地铁就不怕吵了?”他追问,声音更急切了,“就能放心坐地铁去看孙子了?”
“可不是嘛,”王工拿起桌上的隔音窗帘样品,淡紫色的,跟秦翡直播间的一模一样,“上次秦小姐说‘零件会害怕噪音’,我们不光监测站装了这窗帘,还把样品给了拐杖生产厂。”
他把窗帘展开一点,布料轻轻晃了晃:“让拐杖在厂里也‘住得舒服’,生产出来的拐杖才更稳、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