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求援剑指天听(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他王安石若接不住,便是身败名裂;若接住了,前方亦是刀山火海。
“然,岂能因噎废食?”王安石睁开眼,目光恢复了一贯的锐利。他深知,欲成非常之功,必聚非常之力。
他绝非只会埋头猛冲的莽夫,鄞县的经验告诉他,变法需要蓝图,更需要能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忠诚而精干的队伍。
此刻,他必须立刻行动,在奔赴更凶险的战场前,为自己打造一副坚实的甲胄。
抵达大名府馆驿的当夜,王安石闭门谢客,于灯下奋笔疾书。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奏章,而是一篇深思熟虑的战略陈述和人才请调令。
他深知,年轻官家赵顼是他变革理想最根本的依托,必须直接而有效地争取支持。
奏章开篇,他并未赘言感激,而是以沉痛的笔调,直陈河北田政积弊之深,
“胥吏因缘为奸,豪右隐匿如壑,小民啼饥号寒,非雷霆之力,无以荡涤瑕秽”。
他将沧州遇到的困境提升到“国本动摇,北疆堪忧”的高度,旨在激发皇帝的危机感与决心。
接着,他笔锋一转,表明心迹:“臣虽愚钝,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陛下知遇?然河北两路,幅员千里,情势万端,非臣一人之心力所能周悉。”
此言既表达了忠诚,也道出了实情,为后续的请求铺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核心部分,他提出了具体而微的用人请求,精准如手术刀:
“伏乞陛下,召江宁府陆佃,授河北荒田勾当公事,赞画机宜。”
他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陆佃(字农师),理由是“学有本源,晓畅民事,忠诚可恃”。
王安石深知,政策的灵魂在于思想的统一,陆佃深谙其“新学”精髓,是确保改革不偏离航向的思想舵手和首席智囊。此请,意在掌握团队的“大脑”。
“乞调江宁司理参军卢秉,赴河北协理田亩讼狱。”他举荐以精明强干、精通律法着称的旧部卢秉(字仲甫)。
理由是其“明习法令,精于勾稽,堪破奸顽”。面对必然层出不穷的土地纠纷和产权诉讼,卢秉这样的法律与审计专家,是破开地方势力护甲必不可少的“利刃”。
“水利乃农事命脉,侯叔献既受命治河,不可轻动。然规划不可废弛,臣举荐秘书省正字曾巩,协理水利文书规制。”
对于关键的水利人才,他灵活变通。既然顶尖专家侯叔献被皇帝钦点治理黄河,他便退而求其次,举荐好友曾巩(字子固)。
曾巩虽非专才,但文章盖世,吏干出众,且对民生水利素有见解,足以担当前期规划和文书制度建设之责。此请,展现了他的务实与变通。
奏章最后,他再次强调:“此数人者,得其一可助臣理清脉络,得其众可望奠定根基。伏惟陛下圣鉴,速赐裁断。”
他将人才的支援视为成败的关键,语气恳切而急迫。
这封奏章,如同一份精心撰写的项目计划书,既有宏观的战略分析,又有具体的人力资源方案,充分展示了王安石超越一般儒生的缜密思维和务实风格。他不仅是理想家,更是清醒的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