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金蝉脱壳之计(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曹太皇太后一生历经风波,深知“人言可畏”,尤其是士林清议对皇帝权威的重要性。

她看着年轻孙儿脸上的“愁容”,护犊之心和保全赵氏声誉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她缓缓说道:

“官家不必过于焦虑。司马光虽言辞过激,然其核心之意,与前番我与你所言‘依礼而行、定个章程’并无二致。其所忧心的宗室风气,也确是实情。”

她顿了顿,做出了决断:“此事,堵不如疏。 既然他已将问题捅破,反倒是个契机。官家可借此,明正典刑,快刀斩乱麻。”

赵顼心中暗喜,但脸上仍是为难:“皇祖母的意思是?”

曹太皇太后目光清明,给出了最高指示:“你便以司马光之奏为由头,但不必全依其激烈之法。

可召集重臣,明发上谕,就说:为保全赵氏清誉、导子弟向善、亦为合于古礼,特命有司详定宗室禄赐新规。

宗旨嘛,就按我上次说的,‘依礼而行,定下规矩,以示恩出自上,而非臣下可争’。

如此,既回应了司马光等人的‘礼法’之议,堵住了士林之口,又将主动权握在官家你自己手中,行的是堂堂正正的‘家法’、‘祖制’,而非屈从于臣下的‘逼宫’。宗室那边,老身自会替你分说几句。”

至此,赵顼大功告成! 他成功地将司马光这份“炸弹”般的奏章,在曹太皇太后这里转化为了 “整肃家风”的合法依据和“顺应舆情”的无奈之举。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曹太皇太后“宗室那边,老身自会替你分说”的千金承诺!有太皇太后出面安抚宗室,压力顿时减轻大半。

离开慈寿殿后,赵顼又以类似但更侧重“母子亲情”的方式,说服了太后高氏,获得了她的理解与支持。

高太后更关心儿子的皇位稳固,见此事既有母亲首肯,又能平息士林争议,利于儿子统治,自然也转为默许。

随后赵顼在福宁殿内室,秘密召见了韩琦、文彦博、曾公亮、韩绛四位核心务实派大臣。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奏对,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御前双簧”排练。

赵顼一脸“愁容”,将司马光的奏章推至案前:“诸公皆至,朕心方安。司马光此疏,如巨石击水。宗室怨声载道,两宫太后亦多垂询,朕实在两难啊!”

司马光的奏折在四人手中轮番看过之后,老成持重的韩琦率先开口,他扮演的是“顾全大局的调和者”:

“陛下,司马光所言,虽言辞激切,然其心为国,其理甚正。宗室冗费,确为痼疾。然,操切行事,恐伤国本。老臣愚见,或可因势利导……”

机敏的韩绛立即接话,扮演“精于算计的实干家”:

“韩相所言极是!臣粗略核算,若依司马光所奏精神,加以优化,每年至少可为国库节省数十万贯!

此款可用于绥州筑城、河北赈灾,实乃利国利民。然,需有稳妥之法,避免动荡。”

曾公亮则从制度层面补充:“陛下,司马光奏章,恰提供了一个整顿契机。可借此,建立一套长远之制,一劳永逸。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各方,顺利推行。”

文彦博最后定调,语气沉稳:“陛下,此事关乎礼法祖制,亦关乎国家大计。司马光已抛出议题,将我辈置于不得不为之境。

为今之计,唯有迎难而上,借其‘礼法’之大旗,行务实整顿之实。陛下届时只需高踞其上,仲裁平衡,恶人……自有司马光为之。”

赵顼听完,脸上“愁容”稍解,叹道:“若非为国计民生,朕实不忍见此纷争。便依诸公之议。明日朝会,便有劳诸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