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江南风起(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他手持盖有皇城司与东南盐政特使双重印信的文书,行动如鹰隼般迅猛精准。根据韩绛移交的详实卷宗,按图索骥,雷厉风行。
一家家涉嫌参与私盐贩运、囤积居奇的中小盐场被骤然查封;
一队队平日里与盐枭暗通款曲、收受好处的厢军官兵及衙役被直接拿下;
一个个仗着地方势力、在盐引新政中阳奉阴违、甚至暗中操纵市价的中小世家家主被捉拿问罪。
狱舍很快人满为患。
一时间,江南官场、商界人心惶惶。他们原以为韩绛、王安石安稳一段,而新年之初会有一段难得的“真空期”,甚至可能从此大家相互默契就此安稳下去。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不是松懈,而是年初到来最为酷烈的清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韩绛的府邸,成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门前车马络绎不绝,求见的、说情的、打探消息的、乃至试图施压的各方人物纷至沓来。然而,府门大多时候紧闭。偶尔有极高身份的人得以入内,见到的韩绛却不再是往日那个可以商议、周旋的能吏干臣,而是一位面色冷峻、不容置疑的“酷吏”。
他端坐堂上,对所有的恳求、辩解甚至威胁,只有寥寥数语:
“证据确凿,国法如山。”
“此事已交蔡勾当全权办理,本官不预具体事务。”
“若要陈情,自有御史台、大理寺可去申告。”
其态度之强硬,决心之坚定,令所有访客心寒而去。
与此同时,王安石虽已准备返京,却也并未置身事外。他公开露面时,对蔡确的行动给予了毫不含糊的支持,言谈间将此次清查定义为“肃清新政奸宄,以正国法”,彻底堵住了那些试图从“破坏新政”角度舆论反扑的缺口。
韩、王二人,以一种近乎决绝的姿态,向江南上下宣告:这次是玩真的,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恐慌迅速升级为绝望。无数加急的密信、诉状,如同雪片般飞向汴京,送至各位宰相、枢密使、乃至与江南利益攸关的朝中大佬案头。信中无不极尽渲染蔡确(实则韩绛)的“苛酷”、“罗织罪名”、“扰乱地方”,恳请中枢立即下旨制止,以免激起民变。
然而,回应他们的,是汴京方面一种近乎诡异的沉默。
中书门下、枢密院对此不置一词,仿佛从未收到过这些信件。
几位受过江南世家请托的重臣,私下或有微词,但在公开场合,均三缄其口。
就连以往最可能为此类事件发声的言官御史,也大多保持了奇怪的静默。
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朝廷高层形成:谁都明白,这是韩绛离任前在为皇帝办事、为后续的新政铺路。此时插手,不仅会触怒锐意改革的年轻皇帝,更会惹上一身腥臊。
在巨大的政治风险和些许的地方人情之间,这些精于算计的朝堂大佬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当乌龟”——缩起头,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发生。
这场由韩绛点燃、蔡确执行的江南惊雷,就在朝廷中枢的默许甚至纵容下,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猛烈地涤荡着积弊深重的江南盐政旧格局。火焰烧掉的不仅是几个私盐贩子和贪官,更烧毁了无数盘根错节的地方利益网络,为即将到来的冯京,以及更深远的改革,硬生生烧出了一片焦土,也烧出了一片可供重新耕耘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