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首议裁军(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治平十二月初一,大庆殿翰林学士承旨王珪展黄绢诏,声如洪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嗣守鸿基,寅畏天命。治平四载,承英宗遗志,清佛道、省冗费、惠边卒、固河防。然鼎新之志未竟,革故之业待彰。咨尔‘熙宁’:熙者,光也,《尧典》‘庶绩咸熙’,昭圣德如日之升;宁者,定也,《尚书》‘永宁厥居’,固国本若岳之峙。火土相生,兆民安泰!以正月朔,改元熙宁。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此刻垂拱殿内,炭火正旺,却暖不透一众重臣冰凉的手心。

韩琦、文彦博、曾公亮、欧阳修、吕公弼、曹侑等文武重臣肃立殿中。每个人的目光都被殿中央一面巨大的素绢屏风所吸引——更准确地说,是被其上墨迹淋漓、触目惊心的数字所震慑。

屏风最上方,一行大字如血:

“禁军八十一万,厢军四十二万,合计一百二十三万!“

其下分列:

“岁耗军饷:两千四百万贯!“

“占岁入六千九百万贯之三成五!“

再其下,地域细分,更是刀刀见肉:

“河北禁军三十万,岁耗九百万贯!“

“西北边军二十五万,岁耗七百五十万贯!“

殿内落针可闻,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这些数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却又心照不宣地选择了视而不见。如今被如此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带来的冲击力让这些久经官场的老臣也不禁色变。

韩琦的白玉圭几乎脱手,枯瘦的手背青筋微露。他早已知道数字庞大,但当它们以这种赤裸、巨硕的方式并列呈现时,那种冲击力依旧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文彦博捻动菩提子的手指彻底停下,嘴唇紧抿,目光在“河北“和“西北“两项间反复扫视,仿佛在掂量着每一贯钱的分量。曾公亮袖中的算盘珠子无声,他只是默默看着那“三成五“的比例,脸色铁青。

欧阳修喉结滚动,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作一声极轻的叹息,移开了目光。曹侑等武将则面色尴尬,或低头看靴,或瞥向别处,不敢与那屏风上的数字,也不敢与同僚对视。

皇帝赵顼,不知何时已从御座上走下,白色长袍的身影静立于那巨大的屏风之前,背对众臣。他伸出手指,指尖缓缓划过那“一百二十三万“的数字,动作轻得仿佛怕惊扰什么,又重得仿佛有千钧之力。

他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却像裹着冰碴的寒风,刮过每个人的耳膜:

“诸卿都看清楚了?“

他顿了顿,终于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冷电般扫过每一位垂首屏息的重臣,那目光里没有咆哮的愤怒,只有一种近乎疲惫的、冰封的震怒。

“这一百二十三万兵马,两千四百万贯军饷。“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屏风上,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养兵百年,养出了什么?“

“养出了陕西路十一万官兵,挡不住西夏元昊五万铁骑?“

“养出了河北三十万禁军,吓得真宗皇帝不得不签下澶渊之盟?“

“养出了每年五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的岁币,送给我们的敌人?“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却又强行压下,化作一种更令人心悸的低沉:“今日,朕不要听什么'祖制如此'、'积弊已久'的托词。朕只问一句:这天下最庞大的军队,为何换来的不是边关永靖,敌国臣服?而是这般境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