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富弼辞相(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治平四年(1067年)四月初,福宁殿西暖阁内炭火驱散着春寒,檀香袅袅。宋帝赵顼白袍端坐御案后,批阅奏折。内侍李宪躬身入内,低声禀报:
“陛下,同平章事富弼(彦国)求见,言有要事面奏。”
赵顼放下朱笔,微微颔首:
“宣。”
富弼身着深紫色常服,手持笏板,步履略显蹒跚地步入暖阁。他面容蜡黄,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更因腿疾(史实:富弼晚年患足疾)之故,行走时左腿微跛,需倚仗方能站稳。他躬身行礼,声音低沉沙哑:
“老臣富弼,参见陛下。”
“富公不必多礼,赐座。”
赵顼声音温和,示意内侍搬来锦墩。
富弼谢恩落座,消瘦的手将笏板置于膝上,沉默片刻,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与坦然:
“陛下,老臣……年逾花甲,精力日衰。去岁冬,旧疾(足疾)复发,延绵至今,步履维艰,每遇朝会、议事,常感力不从心。”
他微微一顿,浑浊老眼看向赵顼,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
“治平以来,蒙先帝(英宗)与陛下信重,忝居相位,夙夜忧勤,唯恐有负圣恩。然……近来病体沉疴,实难支撑繁剧。”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笏板边缘,声音低沉却清晰:
“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明察秋毫。河工弊案,处置得宜;盐政蜃灰,推陈出新;朝政用人,渐有章法。老臣观之,甚感欣慰。陛下天资英睿,已非昔日东宫孺子,足可托付社稷。老臣……心中块垒已消,再无牵挂。”
富弼微微挺直佝偻的背脊,目光坦然直视赵顼:
“故,老臣今日冒昧请辞,乞骸骨归乡,或……求一闲散外任,颐养残年。恳请陛下……恩准。”
言毕,他双手捧笏,深深一揖。
暖阁内一片沉寂,唯炭火噼啪作响。赵顼深邃的目光落在富弼蜡黄的脸上,那眉宇间的疲惫与腿脚的不便,皆非作伪。他沉默片刻,声音沉稳,带着对老臣的尊重与不容置疑的决断:
“富公乃三朝元老,国之柱石。昔年出使契丹,不辱使命;庆历年间,襄赞新政;英宗朝,辅弼两宫,安定社稷。功勋卓着,朕与天下共睹。”
他微微一顿,语气转缓,带着一丝不容推辞的关切:
“然,公乃社稷重臣,岂可轻言归隐?公之足疾,朕心甚忧。归乡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恐非养病之道。闲散外任,亦非优礼老臣之制。”
赵顼目光扫过富弼微跛的左腿,声音温和却带着帝王威仪:
“不如朕下旨:公不必辞相,亦不必外任。可卸去同平章事繁剧,加守司空(荣誉虚衔,正一品),留京荣养。特赐肩舆(轿子)入宫,免朝会趋拜之劳。遇军国重事,朕当亲临府邸咨议。府中用度,悉由内帑支给,务求安适。”
富弼蜡黄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神色,有释然,亦有对这份优渥安排的感念。他深知,这是新帝对他功勋的肯定与体恤,亦是将其留在京中顾问的深意。他嘴唇微动,欲再言,赵顼已抬手止住。
“此乃朕优礼老臣之意,公勿再辞。”
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