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祖孙对话(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治平三年(1066年)八月三十,福宁殿后苑。秋意已经悄然来临,金风萧瑟。太液池中,昔日亭亭如盖的碧荷,如今只余枯梗残叶,在暮色中伶仃摇曳,倒映着天边如血般的残阳。

池畔水榭,石桌上清茶已凉,唯余一缕若有似无的苦涩余香,混在风中飘散。曹太皇太后一身素雅常服,外罩玄色凤纹比甲,端坐于石凳上。她手中缓缓捻动着那串温润的菩提佛珠,目光平静地落在石桌中央那份摊开的、墨迹猩红刺目的《治平西疆和议》抄本上。那“岁赐绢十万匹、银五万两、茶三万斤”、“许称臣不拜”、“开榷场禁盐铁”的字眼,在暮光中如同凝固的伤口。

太子赵顼身着玄色常服,侍立一旁。他身姿挺拔,面容沉静,唯有那双低垂的眼眸深处,翻涌着压抑不住的屈辱、愤怒与冰冷的杀意。他紧抿的唇线绷得笔直,仿佛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刃。

太后捻动佛珠的手指微微一顿,抬起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目光,望向池中那片凋零的残荷。她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平静,缓缓响起,如同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

“顼哥儿,你可知道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的那场风波?”

赵顼微微抬眸看着皇祖母,静待下文。

“那年契丹辽兴宗,借口我大宋于边境增兵,遣使索要关南十县(瓦桥关以南十县,今河北白洋淀一带)!”

太后声音低沉下去,仿佛带着历史的尘埃,

“命令铁骑二十万陈兵幽蓟! 虎视眈眈! 汴京朝臣震动!”

她目光转向赵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彼时……富弼富彦国,临危受命,出使辽国。 于契丹朝堂之上,唇枪舌剑,据理力争! 舌战辽主君臣! 言我大宋‘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 然……”

她微微一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辽主以兵锋相胁! 富弼纵有苏秦张仪之舌,亦难改国势不如人之实!”

佛珠在她指间缓缓转动,发出细微的“嗒嗒”轻响:

“最终让 富弼以‘兄弟之邦,当固盟好’为由…… ”

她目光落在和议上那刺目的“岁赐”二字上,声音带着一丝苦涩,

“允诺大辽,在澶渊之盟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之外,再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换得辽主罢兵! 保得关南之地!”

庆历增币! 赵顼心头一震!这段屈辱往事,他岂能不知?富弼虽以口舌之利避免了割地,却让大宋背负了更沉重的岁币枷锁!这……便是弱国外交的无奈与悲哀!

“名分……”

太后捻动佛珠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泛白,

“仁宗朝争了一辈子! 你父皇的濮议之争,亦是争得……头破血流! 耗空内帑!气垮龙体! 争的……又是什么?”

她猛地抬眼,目光如电,直刺赵顼心底深处!那目光不再浑浊,反而带着一种洞穿一切的锐利与悲悯:

“是虚名!”“是‘皇考’?是‘皇伯’?是‘称臣’?是‘敌国礼’?”

“这些……都是虚的! 如同水中月,镜中花! 风吹……即散!”

她修长的手指,重重点在《西疆和议》上那个猩红的“准”字上!指尖因用力而颤抖:

“大宋今日之困……不在名分!”

“在筋骨!”

“在府库空虚!在冗兵冗费!在将骄兵惰!在盐铁不通!在边备松弛!”

“筋骨不健! 纵有万般虚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