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混沌调酒师与风险定价的彩虹屁(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华尔街反向收割那些年》最新章节。

废料·强尼那破木筏的尾迹还没在混沌力场的毛玻璃效果里完全消散,陆川攥着那两瓶深邃如星空的【情绪核弹鸡尾酒】,感觉像是攥着两颗心脏——一颗疯狂跳动,充满搞事的渴望;另一颗则谨慎收缩,提醒着他这玩意儿炸了的后果可能比黑洞ABS抽血还刺激。

脑海里的系统界面还在欢快地蹦迪,七彩炫光的字体滚动着:

【派对积分:245点!亲,您真是派对动物!】 【“混沌调酒师”称号已装备!效果:下次酿造类似物品时,副作用随机性+15%,惊喜度+30%!】 【温馨提示:『系统后台临时游览票』体验如何?是不是看到了很多小秘密?别忘了给个五星好评哦亲~!(评价界面已崩溃,嘻嘻)】

陆川无视了系统的疯言疯语,全部心思都沉浸在刚才那五分钟“后台游览”带来的信息风暴里。

【核心逻辑单元(残破)】…【关联事件:第七次金融危机】…【依赖外部规则(黑洞ABS?)维持基本运行】…

这些关键词像耗子一样在他脑子里来回窜。

系统是个残次品?靠我的黑洞吊着命?那它逼我反向操作,是为了亏损?还是为了维持某种它需要的“平衡”?甚至…是在利用我修补它自己?

那本笔记里记载的BUG,是针对这个残破系统的?

我到底是在反抗系统,还是在给这个破系统当血包兼维修工?

无数疑问拧成一股绳,勒得他脑壳疼。

但有一点很清楚:他手里的筹码变多了。无论是这危险的鸡尾酒,还是关于系统本源的秘密。

“得试试这玩意儿的威力…”陆川盯着手中的小瓶子,暗紫色的液体在混沌光线下流转,仿佛有生命般,“但不能在自己家试…”

他的目光转向那本七彩笔记。魔改BUG的副作用太大,得想办法降低风险,或者…精准控制。

“精准控制…”陆川喃喃自语,忽然看向正在一旁试图用坏账能量修音响的伯纳德,“老伯,过来一下。”

“干嘛?小子,老子忙着呢!”伯纳德不满地嘟囔,但还是晃悠过来。

“你的坏账能量…能不能做到…‘精准污染’?”陆川问道,“比如,只污染特定的规则属性,或者只放大某种负面效果?”

伯纳德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陆川:“老子的坏账要是能精准,还叫坏账吗?这玩意儿就跟泼粪一样,泼出去就知道恶心,谁知道会溅到谁?”

“一点可控性都没有?”

“呃…硬要说的话…”伯纳德挠挠头(挠下一团黑雾),“…如果污染的目标本身就有很强的‘倾向性’,比如极度贪婪或者特别脆弱,老子的坏账确实更容易‘附庸上去’,放大那种特质…这算不算精准?”

陆川眼睛一亮!

“算!太算了!”

他需要的正是这个!

如果『情绪核弹鸡尾酒』的副作用是随机生成“工会”、“仲裁所”或“躺平沙龙”,那么,如果能在释放前,用伯纳德的坏账能量对其进行“倾向性污染”,是不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副作用的走向?

比如,如果针对金橡树那种冷酷压榨的风格,就引导向“工会”和“仲裁所”?如果针对量化秃鹫那种算法至上,就引导向“躺平沙龙”(让算法自己躺平)?

虽然还是赌,但至少从纯随机变成了加权随机!

“老伯!帮个忙!”陆川拿起一瓶鸡尾酒,“对着它,释放你的坏账能量,但脑子里别光想着‘恶心’,要想着…‘强化秩序!强化反抗!强化讨薪的意志!’”

伯纳德一脸懵逼:“啥?讨薪的意志?老子只会讨债,不会讨薪…”

“差不多一个意思!快!意念集中!”

伯纳德虽然觉得这要求神经病,但还是照做了,对着那小瓶子释放出一缕相对“温和”的坏账黑雾,嘴里念叨着:“…讨薪…反抗…加班没钱…狗资本家…”

那缕黑雾接触到鸡尾酒,果然没有粗暴地污染,而是如同蛛网般缓缓渗透进去,暗紫色的酒液中顿时多了几丝不易察觉的、如同血管般的黑色细丝。

【系统提示:检测到外部规则介入!『情绪核弹鸡尾酒』副作用倾向性微调:生成‘工会’或‘仲裁所’概率提升至65%,生成‘躺平沙龙’概率下降至35%。派对积分+5!真是个善于合作的小机灵鬼!】

有用!

陆川大喜!虽然没完全控制,但概率提升了!

“太好了!老伯,你真是个天才!”陆川拍了拍伯纳德的肩膀(拍了一手黑)。

伯纳德:“…老子只是按你说的做而已。”

掌握了初步的“副作用引导”技巧,陆川心思活络起来。他看向另一瓶鸡尾酒,又看了看角落里那些还在不断生产出来的“摸鱼陀螺”。

或许…可以搞点“组合产品”?

比如…“鸡尾酒烟雾弹”?释放后先形成情绪风暴,再混杂大量陀螺的混沌力场,让敌人先在情绪上崩溃,再在规则上抓瞎?

或者…“陀螺地雷”?将微量鸡尾酒注入陀螺,谁用算法扫描触发,就直接赏他一颗情绪炸弹?

陆川脑子里瞬间冒出十几个 equally 不靠谱的武器创意。

就在他准备拉着规则劳工们开始新一轮瞎搞时——

港口边缘的混沌力场,再次传来不正常的波动。

这一次,来的不是破木筏。

而是一道…彩虹?

确切地说,是一道由无数细微的、闪烁着七彩光芒的规则符号组成的虹桥,无视了混沌力场的干扰,精准地、优雅地跨越海面,直接延伸到了陆川面前。

虹桥之上,站着一个身影。

这是一个穿着用某种光学材料制成的、颜色随时根据环境微妙变化的高定西装的男人。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一种经过精确计算的、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手里拿着一个平板,屏幕上正飞速滚动着复杂的数据流和曲线图。

他的气质,和之前那个“精致利己主义基金”的李斯特有点像,但更…“高级”,更“技术流”,少了几分虚伪,多了几分冰冷的精准。

“下午好,陆川先生。”男人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像是央行行长在发表电视讲话,“冒昧打扰,请允许我自我介绍。我是‘风险定价之瞳’(The Eye of Risk Pricing)的高级分析师,您可以叫我皮特(Pete)。”

风险定价之瞳?

又是个没听过的组织。听起来像是专门搞风险评估和定价的?

陆川警惕地看着他,以及他脚下那条无视混沌力场的彩虹桥:“皮特先生?有何贵干?也是来投资我‘这个人’的?”

皮特微微一笑,那笑容的弧度都像是经过最优计算:“不,陆先生。我们不对‘人’进行投资。我们只对‘风险’本身进行定价和交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