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前路之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西游,假如孙悟空不放水》最新章节。
心神前所未有的空明澄澈,仿佛被这经文彻底洗涤过一遍,整个人都轻盈通透起来。
经文诵毕,余音仿佛还在山间缭绕。
凌阳深深拜谢:“弟子玄奘,拜谢禅师传经,此经如同明灯,照亮弟子心途。”
乌巢禅师含笑受了礼,便要起身,足下已有淡淡云光汇聚,欲回乌巢。
凌阳却轻轻扯住禅师衣袖,恳切道:“弟子愚钝,还望禅师慈悲,再指点一番西去路程端的,何处险恶,何处可安,弟子也好心中有数。”
乌巢禅师见凌阳心诚志坚,且已得传《心经》,略一沉吟,笑道:
“也罢,道路虽险,亦有迹可循。圣僧且听老衲几句吩咐: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预言般的偈子,前半段点明前路险阻和几处关键地名需注意的细节,后半段则用象征手法描绘妖魔当道、秩序颠倒的乱象,最后两句更是带着挪揶的意味,直指挑担的“野猪”(八戒)和被称为“多年老石猴”的孙悟空,还调侃猴子“怀嗔怒”。
凌阳听罢,心知这已是极大的提点和关照,而孙悟空二者也是听见了。
对方身为前辈高人,在赠予无价之宝《心经》后,才以这种略带调侃的方式点出两位徒弟的“特色”,显然并无恶意,只是长辈对晚辈的戏谑。
他心胸豁达,自然不会觉得被冒犯,反而深感禅师用心良苦,再次拜谢:
“弟子谨记禅师教诲,多谢禅师指点迷津。”
孙悟空在一旁,自然也听懂了那“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分明是在调侃自己。
他心中暗哼一声:
“这老禅师,方才还装聋作哑说不认得俺老孙。”
“后面又说俺老孙是老石猴。”
“俺老孙闹天宫时法天象地,威震三界,他岂能不知?”
“分明是故意,哼!”
不过,他瞥了一眼身边气息愈发平和通透的师父,想到这老禅师毕竟传了师父真经,又指点了前路,这点小小的挪揶,比起师父得到的实惠,简直不值一提。
倘若换作五百年前,听见有人敢嘲讽自己,怕是早一棒子捅了那鸟巢,如今跟在师父身边久了,心性也磨平了不少,只是龇了龇牙,便把这小小的不爽压了下去,懒得计较。
至于猪八戒,这夯货只听懂了前面关于路途险恶的描述,对后面“野猪挑担子”和“老石猴”的调侃,全然没往自己身上想,更没品出其中的挪揶之意,只是茫然地挠了挠头,觉得这诗写得挺顺口。
孙悟空也没兴趣主动跟他解释,毕竟这又不是什么好话,自己骂自己的事他做不来。
在得到前路的信息后,
师徒三人再次对着乌巢禅师礼拜。
乌巢禅师含笑受了礼,足下云光托起,飘然飞上那高高的香桧树,隐入柴草窝巢之中,只留下一缕淡淡的禅香萦绕。
凌阳翻身上马,孙悟空牵起缰绳,猪八戒重新扛起钉耙挑起行李担子。
三人不再多言,沿着蜿蜒的山径,继续向西行去。
……
(哎呀,最近送作者爱发电的人都少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