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能量牢笼与峰会请柬(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拜金猎手:开局反杀成首富》最新章节。
深海之下,那团暗紫色能量体持续散发着加密数据流,如同一个永不疲倦的恶毒信使,将关乎“新巢”核心秘密的信息源源不断抛向星空。猎户座方向的回应也越发清晰、急切,仿佛饥渴的兽群已经嗅到了血腥味,正躁动不安地刨抓着地面。
“新巢”实验室气氛凝重如铁。强攻方案被多次模拟推演,结果均不乐观——那能量体极其敏感,任何暴力手段都可能引发其自毁式爆发,其能量等级足以在深海造成一场生态灾难,甚至可能撕裂本就脆弱的海床结构,引发不可预测的链式反应。
“物理手段风险太高。”吴天最终得出结论,脸色难看,“它就像一个充满了易爆气体的玻璃瓶,稍微用力就会炸。”
“能量湮灭呢?用高能激光束瞬间气化?”耗子提出另一个思路。
“能量对冲可能产生更剧烈的爆炸,而且无法保证能瞬间完全湮灭其核心,只要有一丝残留,它就能继续传输数据。”沈教授摇头否定。
常规手段似乎都走进了死胡同。那能量体凭借其诡异的特性和所处的不利环境,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既然不能强攻,也不能湮灭…”林灿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不断闪烁的信号,“那就困住它,让它‘失聪失明’。”
一个大胆的、基于现有科技边缘的方案被提上日程——构建一个多层复合能量牢笼!
外层:利用“海妖”无人机集群布设强大的逆向能量阻尼场,并非硬性阻挡,而是如同海绵般不断吸收和偏转能量体散发出的共鸣波,极大削弱其信号强度,使其传输变得极其困难且缓慢。
中层:部署特殊频率的干扰发生器,持续发射与能量体自身波动完全相反的“反相”能量波,进行针对性干扰和抵消,进一步破坏其信号完整性。
内层(最终目标):研发一种基于“锁”和令牌能量特性解析出的“同频吸附纳米云”。这种由无数微型能量感应单元组成的云状物,将尝试缓慢靠近能量体,并不攻击,而是附着其表面,与其能量频率同步振荡,最终形成一个能够从内部彻底吸收和隔绝其能量辐射的“能量茧”!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需要精密操控的计划,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引发灾难。
“海妖”无人机群和干扰发生器立刻开始部署。很快,深海之下,无形的能量阻尼场和干扰波开始发挥作用。
主屏幕上,代表能量体信号强度的曲线开始剧烈波动,然后呈现出明显的衰减趋势!它散发出的数据流变得断断续续,如同信号不良的收音机,错误率急剧飙升!
猎户座方向的回应也变得焦躁和混乱起来,显然接收受到了严重干扰!
“有效果!”耗子兴奋地挥了下拳头,“虽然不能完全阻断,但它的传输效率和质量大大下降了!”
“不能松懈。这只是权宜之计。”林灿并未放松,“同频吸附纳米云的研发和测试必须加快。我们要的是彻底沉默它。”
深海下的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虽然只是治标不治本,但至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Serena(苏菲·张)那边也传来了新的进展。得益于她冒险获取的学术资料,“新巢”成功破解了“卡文迪许基金会”内部通讯的一个低级加密协议,监控到了一条重要信息:Dr. Alice Ye已经确认出席下月初在瑞士总部举办的“普罗米修斯”年度峰会,她的行程安排和入住酒店信息(基金会内部协议酒店)已被获取。
“机会来了!”耗子摩拳擦掌,“老大,我们可以提前布局!在酒店给她准备点‘惊喜’?或者干脆在会上动手?”
“不。”林灿否决了这个想法,“‘普罗米修斯’峰会安保等级必然极高,强行动手风险太大,容易打草惊蛇。我们要让她自己‘邀请’我们进去。”
一个更精妙的计划开始酝酿。利用Dr. Ye对Serena初步建立的、介于“有点印象的艺术圈人士”和“需要保持距离的潜在麻烦”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基金会内部对“催化剂”新配方的迫切需求…
几天后,Serena接到了一个精心编排的指令。她需要以Serena的身份,向Dr. Ye的工作邮箱发送一封邮件。
邮件内容经过“新巢”精心炮制:Serena表示自己不久前在东南亚某偏远村落采风时,偶然从一位当地古老部落的祭司手中,获得了一份残缺的、据说是传承自远古的“生命祭祀”仪式配方草稿(耗子根据张锐笔记和基金会已披露数据反向编造),其中涉及几种特殊稀有植物的催化融合,其描述与她听闻Dr. Ye研究的某些前沿方向“有有趣的巧合”。她“困惑于其科学性与伦理边界”,出于对Dr. Ye学术道德的“信任”,想请教一下她的看法,并随邮件附上了那份真假掺半、极具诱惑力的“残缺配方”截图。
这封邮件如同一颗精心包裹的糖衣毒药。它投其所好地触及了Dr. Ye最核心的研究困境(催化剂),用“远古传承”的神秘性勾起其好奇心,又以“请教伦理”的伪装降低了威胁性,更是巧妙地利用了Serena“艺术圈人士”身份带来的信息源不可靠但可能撞大运的刻板印象。
邮件发出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天,两天…
就在Serena(苏菲)几乎以为计划失败,焦虑地又要忍不住使用药剂时,回复来了!
Dr. Ye的回复极其简短和专业,通篇用词谨慎,但明确表示了对那份“残缺配方”的“学术兴趣”,并提出“如果方便,是否可以在下月初的瑞士‘普罗米修斯’峰会期间,短暂会面,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份资料的细节?”她甚至还“顺便”提到了峰会期间她下榻的酒店名字(与内部情报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