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御前之争(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疯批首辅夺取长嫂》最新章节。

宫灯璀璨,御书房内的气氛沉重压抑,宛如暴风雨来临前那平静而又暗藏波涛的海面。皇帝面色沉郁地坐在龙椅上,下方分立着几位重臣以及闻讯赶来的三皇子与四皇子。南方紧急递来的灾情奏报,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人心头。

“父皇!”三皇子率先出列,言辞恳切,带着不容置疑的担当,“南方洪灾,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儿臣身为皇子,岂能坐视不理?儿臣愿亲自前往灾区,督管赈灾事宜,定当竭尽全力,安抚灾民,彰显天家恩德!”他深知,若能成功主持赈灾,不仅是天大的功绩,更能极大地收拢民心,稳固地位。即便事有不协,也可将责任推给天灾或地方官吏执行不力。

四皇子岂肯让三皇子专美于前,立刻反驳:“三皇兄心系百姓,臣弟感佩。然赈灾之事千头万绪,非仅有仁心即可。需精通庶务,熟知钱粮调度,更需雷霆手段震慑地方宵小,防止贪墨横行,确保救灾钱粮每一文都用在灾民身上!儿臣近年来协理户部,对此颇有心得,愿为父皇分忧,亲赴灾区!”他同样明白,这是一个在父皇和天下人面前展现能力、积累政治资本的绝佳机会。

两位皇子在御前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各自的支持者也纷纷出言附和,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将朝堂之争赤裸裸地展现在这紧急的御前会议上。皇帝看着眼前争执不休的儿子们,眉头越皱越紧,脸上疲惫与怒意交织。他需要的是一位能真正办实事、解民倒悬的能臣,而不是借天灾谋取政治利益的儿子!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皇帝脸色愈发难看之际,一直沉默立于臣列之中的沈玦,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两位殿下忧国忧民,其心可嘉。然,南方灾情如火,刻不容缓。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争论由哪位殿下亲临,而是需立刻定下一位清廉干练、熟知钱粮、且能深入灾区体察民情的实务之臣,总揽赈灾事宜,并派遣一位能协调各方、震慑不法的钦差随行监赈,方能事半功倍。”

他此言一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将“亲临”与“总揽”、“监赈”区分开来,巧妙地避开了皇子直接争功的焦点。

皇帝目光微动:“沈爱卿心中可有人选?”

沈玦从容道:“户部侍郎陆文远,为官清正,精于钱粮核算,且素有勤勉务实之名,由他总揽赈灾事宜,必能确保钱粮用之有道,落到实处。至于监赈钦差……”他略一停顿,目光坦然迎向皇帝,“臣,愿往。臣必当竭尽全力,协助陆侍郎,肃清沿途及灾区可能存在的蠹役贪墨,确保政令畅通,救灾物资毫厘不失地送至灾民手中!”

这个提议让御书房内静默了一瞬。陆文远是清流,能力足够,身份也合适,不会像皇子那样引人注目且容易引发党派之争。而沈玦身为皇帝近臣,手段能力有目共睹,以其为监赈钦差,足以震慑地方宵小,协调可能遇到的阻力。

就在这时,侍立在侧的七皇子也适时开口,声音稚嫩却清晰:“父皇,儿臣觉得沈大人所言甚是。陆侍郎清廉,沈大人能干,他们一同去,定能办好差事,救百姓于水火。”

皇帝看着幼子清澈的眼眸,再对比两位兄长的争权夺利,心中天平瞬间倾斜。他赞赏地看了沈玦一眼,此子不仅有能力,更懂得避嫌与务实。

“好!”皇帝拍板定论,“就依沈爱卿所奏!擢升陆文远为赈灾安抚使,总揽南方三州赈灾事宜。沈玦为监赈钦差,随行监察,遇事可相机决断!即刻准备,三日后启程!”

一场御前风波,因沈玦的冷静举荐与七皇子恰到好处的“童言无忌”,暂时尘埃落定。陆文远意外被委以重任,擢升为赈灾安抚使。而沈玦则以监赈钦差的身份随行,既保证了赈灾的效率和廉洁,也避免了皇子直接插手。

三皇子和四皇子未能如愿,心中对沈玦更是忌恨交加,同时也对那个突然冒出来、似乎颇得圣心的七弟,投去了审视的目光。他们自然不会轻易罢休,赈灾路上,乃至灾区当地,恐怕早已布满了他们的眼线与可能设置的障碍。

圣意已决,各方迅速行动起来。

消息传回永昌侯府,永昌侯沈崇心情复杂。一方面,沈玦再次展现了他对朝局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此行风险不小,且是与陆明璃的父亲同行,关系愈发微妙。他只能将沈玦唤至跟前,嘱咐了些“谨慎行事,同心协力,以国事为重”的门面话。

而在静心苑内,陆明璃得知这个消息时,手中的账册险些滑落。

父亲被任命为赈灾安抚使,亲赴险地!

而沈玦,作为监赈钦差,将与父亲同行。

一股难以言喻的担忧瞬间攫住了她。既为父亲的安危,也为……那个刚刚在书房与她有过激烈冲突的男人。南方洪灾过后,往往伴随着疫情、匪患乃至官场倾轧,危险重重。

他这一去,归期难料,吉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