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维生舱(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幕后黑手:我在星际挖矿养国家》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大师兄的导师周国坚也在会议室中开会。

周国坚的老师便是太空战舰的总负责人钟弘毅。

“液体维生舱的验证如何了?”钟弘毅看向液体维生舱的负责人,询问道。

液体维生舱项目负责人将一组数据投射在会议桌中央,汇报道:“这是第三期生物实验数据,辅助肺部呼吸设备和气体交换效率极高的液体均已解决,但是肺部损伤和清理问题还在攻克之中,而且……”

“我们使用小白鼠进行试验,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即便有液体维生舱,理论持续加速也仅能达到20G,小于1秒的瞬时冲击,最高仅能达到100G。”

“问题在于生物组织的非均匀性。”

钟弘毅没说话,默默地翻看着全息影像中的资料。

影像中浮现出小白鼠的三维模型,不同组织被标记成不同颜色。

负责人指向胸腔区域,继续汇报道:“在加速瞬间,密度较高的骨骼和密度较低的肺组织会产生速度差,就像急刹车时,车厢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液体环境只能缓解宏观冲击,却无法消除微观层面的剪切力与应力问题。”

“加速度的瞬时性越高,这个问题就越严重。”

“我们在20G持续加速度下观测到了不可逆的肺泡撕裂,而在模拟战术规避的100G瞬时冲击中……”

画面切换到实验录像,浸泡在淡蓝色液体中的小白鼠在承受100G的瞬时加速的一瞬间化作粉雾。

结论也显而易见,液体维生舱并不适合宇宙战舰的使用,100G的瞬时冲击看着虽然很高,但是对于一艘能达到十分之一光速的战舰来说,轻微的紧急制动都远超这个数值。

“我们项目组认为,这种技术比较合适民用领域,用于民用飞船在太阳系内各个行星的快速转移。”项目负责人总结道。

一名与会人员摇了摇头,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感觉民用领域也很难,虽然普通人对于新科技的接受能力远超五年前,但是对于液体维生舱前期的适应性训练,普通人里就没有几个是不抗拒的。”

“特别是肺部侵入液体和使用肺管辅助液体排出的时候,小白鼠要不打麻醉,根本完不成整个过程。”

一位始终沉默的老专家缓缓开口:“更重要的是心理接受度。心理小组调查了3000名志愿者,92%的人表示宁可接受更长的航行时间,也拒绝体验溺水感。这项技术或许在物理上行得通,但在心理学上已经失败了。”

想了想,老专家又补充了一句:“而相比起液体维生舱,年轻群体对身体改造的意愿或许会更高一些。”

“嗯,这个确实是个问题。”钟弘毅肯定道。

话锋一转,钟弘毅继续说道:“但是技术本身还是要继续研究,你们小组继续负责液体维生舱的相关技术的攻克,后续交由技术转化部门,看是否进行技术下放。”

“至于加速问题……”

钟弘毅翻了翻手中的资料。

目前还在理论阶段的是方砚樵和周凌琛负责的人工重力场,因为需要物理学革命的缘故,短期内肯定很难见到了。

不过理论持续加速取决于战舰的材料强度,也就是没有上限。

钟弘毅推测,支援型飞船移动,内部人员却没有丝毫感觉,便是用的这种技术。

另一个技术方案是电磁力场维生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