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科技与修真融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际两族之战,我成了救世主》最新章节。

赵明政府的执政,在经历初期的震荡后,逐步驶入了平稳运行的轨道。权力的制度化交接,如同给天穹文明这艘刚刚启航的巨轮进行了一次关键的压力测试,证明其龙骨足够坚韧,能够承受风浪。然而,无论是赵明本人,还是退居议会的李云瑶,亦或是军方的周震,都清醒地认识到,内部的稳定只是应对未来危机的基础。真正的底气,来自于文明整体实力的跃升。

而实力跃升的关键引擎,无疑便是持续深化、并不断突破的——科技与修真融合。

如果说最初的融合还停留在武器改良、能源升级等“器”的层面,那么现在,在首席科学家艾拉博士、技术总帅公输班和林玥的共同推动下,一场旨在从根本上重塑个体与文明力量的、触及“道”与“术”本源的深度融合,正在“知识圣殿”及其下属的各尖端研究院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核心目标,便是研发一套能够普惠众生、打破资质壁垒的 “新型修炼体系”。

知识圣殿,第七层,“生命进化与潜能开发”研究院。

这里的气氛与其他楼层的书卷气或工程区的嘈杂截然不同,更像是一座高度精密的现代化实验室与古代静修洞府的结合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灵药清香和臭氧的味道,四周墙壁既是承载着复杂运算数据的灵能光幕,又镶嵌着有助于宁心静气的清心符文。

研究院的灵魂人物,是一位名叫苏茜的年轻女性。她曾是地球上一所顶尖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博士,穿越后虽未觉醒强大的战斗天赋,却拥有着惊人的逻辑思维和对生命形态的敏锐洞察力。此刻,她正站在一个巨大的环形观测平台中央,平台下方,是一个充满淡蓝色营养液的透明维生舱,舱内悬浮着一名自愿参与实验的、资质极为普通的原住民青年。

维生舱周围,连接着数十台闪烁着各色光芒的仪器,既有测量脑波、心率、细胞活性的生物传感器,也有监控灵气流动、经脉共鸣的符文探测阵列。几位原住民出身的符师和医道高手,与穿着白大褂的穿越者科学家并肩而立,紧张地盯着各自面前的数据屏。

“第37次‘灵能基因共鸣’试验,准备开始。”苏茜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出,冷静而专注,“目标:诱导受试者‘李铁柱’的沉睡灵根,对标准序列‘启灵符阵’产生稳定响应,并观测其基因表达层面的变化。”

“灵气浓度稳定,符阵能量场构建完毕。”一位老符师报告。

“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正常,基因序列扫描仪待命。”一位科学家紧接着确认。

“启动。”

随着苏茜一声令下,维生舱下方的基座亮起柔和的光芒,一道道纤细而复杂的灵能线条如同有生命的藤蔓,沿着预设的轨迹蔓延,瞬间构成了一个繁复而精美的立体符阵,将青年包裹其中。同时,舱内的营养液开始微微震荡,蕴含其中的精纯灵气被符阵引导,如同温和的潮汐,一遍遍冲刷着青年的身体。

观测平台上,巨大的全息投影实时显示着青年体内的微观景象:原本沉寂的、代表其劣质灵根的基因片段,在特定频率的灵能波动刺激下,开始出现微弱的光亮,如同沉睡的火种被轻轻拨动。

“灵根活性提升百分之五!基因锁有松动迹象!”一位负责基因分析的科学家激动地低呼。

但很快,那光亮又开始不稳定地闪烁,似乎随时可能熄灭。

“不行,能量波动频率与他的生命磁场契合度还是不够!强行维持会导致经脉受损!”老符师紧盯着灵气流动图谱,急声道。

“调整符阵核心频率,参照模型‘阿尔法-7’,偏移零点三个灵能单位。”苏茜语速飞快,双手在虚拟控制台上快速操作,将计算出的新参数导入符阵控制系统。

符阵的光芒随之发生细微变化,能量的波动变得更加内敛和富有渗透性。全息投影上,那代表灵根活性的光点再次稳定下来,并缓慢而坚定地增强。

“成功了!活性稳定在百分之十二!基因锁出现可观测的永久性开启迹象!”观测室内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声。

苏茜却没有放松,紧盯着数据流:“继续观察,记录所有生理和能量参数变化。注意他的意识波动,确保没有精神排斥反应。”

这项名为“灵能基因共鸣”的技术,是新型修炼体系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它旨在绕过传统修炼对天赋资质的苛刻要求,利用精确控制的能量场和符文序列,从生命最本源的基因层面,温和地“唤醒”或“优化”个体的修炼潜能。虽然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每一次成功的试验,都意味着有更多原本与大道无缘的普通人,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与此同时,在圣殿的“意识强化与信息灌注”实验室,另一项颠覆性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负责人是墨渊,一位原本是天穹国皇室御用的、专精于精神幻术和记忆传承的大符师。他性格古板,最初对穿越者那些“铁盒子”和“虚影”极为排斥,但在亲眼目睹了超级计算机的庞大算力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潜力后,这位老人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此刻,墨渊正与一位来自地球的认知科学专家大卫·陈博士激烈讨论着。他们面前,是一个造型奇特的头盔,头盔内部布满了细密的银色探针和微型符文,外部则连接着数台嗡嗡作响的服务器。

“墨大师,您的‘神念传承符’确实精妙,能够将知识直接烙印于意识海,但副作用太大,对受术者精神力要求极高,且无法保证信息的精确性和可更新性。”大卫指着全息屏上的脑波模拟图,“而我们的‘虚拟现实沉浸式学习系统’,虽然安全可控,但知识转化效率,尤其是对需要‘感悟’和‘意境’的修炼法门,效果不佳。”

墨渊捋着胡须,眉头紧锁:“然也。修炼之道,重在‘心领神会’,非是死记硬背。汝等之术,虽能构建逼真幻境,却终是虚妄,缺乏大道真意流转。”

“所以,我们需要融合!”大卫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将您的符文,作为一种‘意识接口’和‘意境放大器’,嵌入我们的虚拟现实系统!让学习者不仅能‘看到’、‘听到’,还能真正‘感受到’灵气的流动、符文的勾勒、甚至高阶修士施展功法时的那种‘道韵’!”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墨渊眼中精光一闪。他沉思良久,缓缓点头:“或许……可行。以汝等之器,构建其形;以老夫之符,贯注其神。形神兼备,或可模拟三分真境。”

两人立刻投入了疯狂的研发工作。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甚至因为能量反馈失控炸毁过半个实验室。但最终,一款被命名为“悟道舱”的原型机被成功制造出来。

第一位志愿者是一位卡在筑基期瓶颈多年的原住民修士。他戴上融合了符文的头盔,躺入悟道舱。舱门关闭,内部亮起柔和的光芒,伴随着细微的灵气波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