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去云南的车票,我们自己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最新章节。

那条虚拟的直线,在现实世界里,是两千多公里的山水相隔。

而要跨越这山水,需要的不止是勇气,还有钱。

林枫的指尖从冰冷的屏幕上移开,抓起桌上的计算器,数字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五个孩子的往返机票,加上陪同家属,这是一笔大头。

住宿、当地交通、设备的专业运输,还有预留的应急资金……他按下了等于号,屏幕上跳出一个刺眼的数字:两万七千元。

他深吸一口气,点开自己的银行账户应用,那个熟悉的界面此刻却显得格外陌生。

余额:3800元。

像一截烧到尽头的蜡烛,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就要被这冰冷的现实吹熄。

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原来不止是地理上的,更是横亘在3800和之间的一道鸿沟。

宿舍里安静得可怕,只有他自己的心跳声,沉重如鼓。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赵子轩发来的一张截图。

截图来自一个知名的众筹平台,一个崭新的项目被顶到了首页——项目标题赫然写着:《带五个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

发起人:青州大学404支教团。

目标金额:三万元。

林枫的血液瞬间冲上了头顶,他几乎是吼着拨通了赵子轩的电话:“你疯了?我们什么时候沦落到网上乞讨了?你把那些孩子的尊严放在哪里!”

电话那头,赵子轩没有半点愧疚,反而低低地笑出了声。

“老林,你先看清楚,我没写‘求助’,也没写‘捐款’。”他顿了顿,声音里透着一股狡黠的自信,“我写的是‘投资’。参与这个项目,你不是在施舍,而是在投资一份希望。每份投资十元,我们的回报,是云南的孩子亲手写的一张感谢卡,上面会有他们的签名和画。”

林枫愣住了。

投资?

回报?

这套商业逻辑用在这里,显得如此离经叛道,却又莫名地……吸引人。

“我们不是在乞求怜悯,”赵子轩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我们是在进行一场价值交换。他们用最纯真的感谢,交换一个看世界的机会。这很公平。”

挂掉电话,林枫颤抖着手刷新页面。

短短几分钟,进度条已经悄然向前挪动了一小格。

六个小时后,当林枫再次点开链接时,屏幕上赫然显示着“项目已达成”。

三万元的目标,满额了。

他点开评论区,一条条留言像潮水般涌来,没有一句同情,没有一句可怜,只有滚烫的支持:“这钱我投了,感谢卡不用寄,留给孩子买支新笔吧。”“十块钱,买一张孩子的笑脸,我这辈子最值的投资!”“别退钱,也别有压力,你们只管往前走,身后有我们!”

钱的问题解决了,人的问题却接踵而至。

张野在组织那五位康复儿童的家长开准备会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位孩子的母亲局促不安地搓着手,低声问:“我们……我们跟着去,会不会给你们添乱啊?我们什么都不懂,别再帮倒忙了。”

这句“添乱”像一根针,刺痛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他们不是不想去,是怕自己成为孩子的拖累,成为这个伟大计划的累赘。

张野没有长篇大论地劝说,他只是默默拿出手机,点开一段视频。

视频是在昏暗的烛光下拍的,一个叫小兰的女孩,正趴在简陋的木桌上写字。

她那双生过冻疮、有些红肿变形的手,此刻正用力地握着一截短短的铅笔,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两个字:谢谢。

没有声音,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呼啸的风声。

视频播完,房间里一片死寂。

张野收起手机,声音低沉而有力:“叔叔阿姨,你们看,从来不是我们单方面在带他们去看世界。是他们,在带我们去向所有人证明,有些路,一个人走很难,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康...就成了希望。你们不是累赘,你们是见证者,是这趟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晚,五位家长在临时组建的微信群里,没有打字,而是不约而同地,一个接一个地发来了语音。

每一条语音都很短,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却字字千钧:“我们去!”“张老师,算我一个!”“哪怕只是站在那儿,我们也去!”

与此同时,赵子轩的第二步计划在青州大学校园里引爆了。

一场名为“一张车票”的快闪活动,在学校最大的中心广场上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