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全面发展黑山西外村(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机器变》最新章节。

第二日,两千名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抵达西外村,玄色的军装在寒风中格外醒目。他们刚安顿好,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巡逻队沿着村界和粮仓、水窖巡逻,脚步沉稳,目光锐利,让村民们心里多了几分踏实;开荒队则带着流民往北开垦冻土,士兵们力气大,挥着镐头凿冻土,一下就能凿开一大块,流民们跟着清理碎石,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一倍多。

解决了人手和安全问题,修路的事也提上了加急日程。西外村要往北拓,要接更多流民,没有宽整的路,物资和人都进不来。合金五特站在地图前,指着向北延伸的路线,对李铁柱和士兵统领说道:“从核心区出发,先修到东北的泉眼处,再往北延伸到地下河主水源地,最后对接上联盟城的北线主干道,全长约三十里。路面要拓宽到能容四辆货车并行,路基用冻土压实,铺一层碎石和干草,两侧挖三米宽的排水沟,防止化雪积水冻成冰坡。”

“城主,这工程量不小,光靠之前的设备和人手,怕是赶不及。”李铁柱有些为难——之前只有三台推土机,面对三十里的路,实在杯水车薪。

“设备够了。”合金五特早已安排妥当,“联盟城调来了五十台推土机,明日一早用直升机分批送来,都是耐冻型号,零下三十度都能正常运转。另外,从流民里再招一千名壮劳力,编入修路队,由士兵协助管理,分成十个班组,按路段分工,日夜轮班,争取一个月内,把核心区到地下河的这段路修通。”

五十台推土机!李铁柱眼睛都亮了,他之前见三台推土机干活就觉得震撼,五十台一起上,那场面想想都让人振奋。“城主放心!明日设备一到,我就把人组织好,按您说的日夜轮班,绝不让进度拖后腿!”

士兵统领也连忙应下:“我会派五百名士兵协助修路,负责维护秩序、搬运碎石,保证施工顺利。”

次日清晨,北境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直升机的轰鸣声就响彻荒原。一架架直升机吊着推土机,稳稳降落在核心区的空地上,五十台银灰色的推土机整齐排列,像一列待命的钢铁战士。流民们从未见过这么多“铁家伙”,都围过来看热闹,眼里满是好奇和敬畏。

“大家看好了!这是推土机,推冻土、平路基,比十个人的力气都大!”联盟城来的工匠爬上一台推土机,发动机器,巨大的推土铲一扬,就把旁边一堆冻土推平,动作干净利落。

流民们看得惊呼出声,不少年轻力壮的立刻举手:“我要学开推土机!”“我也学!学会了能帮着修路!”

工匠们立刻开始教学,五十台推土机旁都围满了人,士兵们维持着秩序,让大家轮流学习——推土机操作简易,悟性高的学半个时辰就能上手,虽然动作生涩,却能慢慢推进。

很快,修路工地上就热闹起来。五十台推土机齐头并进,轰鸣声震彻荒原,推土铲铲起冻土和碎石,身后跟着士兵和流民,搬运干草、铺设碎石,排水沟也在同步挖掘,三米宽的沟壕很快就向前延伸。北风依旧烈,却吹不散工地上的热乎气——每个人都知道,这条路修通了,更多的物资和人就能进来,西外村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接流民的车队也在北境的路上穿梭。合金五特安排了二十辆耐冻客车,每辆车都换了防滑履带,车厢里装着取暖的炭盆,备足了热粥和热水,专门往返于联盟城、苍兰国、中立城的边境集结点,接运流民。

“五特城主说了,凡是来西外村开荒的,不管是哪里人,都给厚棉袄、给粮食、给住处!”客车司机对着集结点的流民们喊道,声音洪亮。

流民们蜂拥而上,老人牵着孩子,年轻人扛着简单的行李,一个个钻进温暖的车厢。“真能给棉袄?我家娃都冻得发烧了。”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声音里满是期盼。

“放心!上车就发棉袄,到了西外村还有热饭吃!”司机笑着递过一件厚棉袄,帮妇人裹在孩子身上。

车厢里很快坐满了人,客车缓缓驶向北境,窗外的风景从荒芜的土路变成冰封的荒原,可车厢里的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团火——那是对活下去的希望,是对西外村的期盼。

中立城和苍兰国的使者再次来到西外村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本荒无人烟的冻土上,已经建起了成片的保温房,粮仓和水窖堆得满满当当,五十台推土机在修路工地上轰鸣,流民们穿着统一的厚棉袄,在田里开荒、在工地干活,脸上都带着踏实的笑意。

“五特城主,这……这才一个月,西外村就变了个样!”苍兰国使者震撼地说,他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有几十顶帐篷,如今竟已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村落。

“北境拓荒,就得用海量的物资和人力托底。”合金五特淡淡道,指着向北延伸的路坯,“现在每天都有上千名流民来,村里的人口快涨到三万了。你们两国要是还有流民,尽管往这送,联盟城的客车和物资,随时能跟上。”

中立城使者连忙点头:“我们城主已下令,把国内所有无家可归者都集中起来,足足有五千多人,正等着您的客车去接呢!”

“苍兰国也有四千多人,明日就往集结点送!”苍兰国使者也连忙补充。

“好。”合金五特颔首,吩咐花蝶,“再调二十辆客车去边境,加派五十名士兵护送,务必把流民安全接来。另外,让联盟城再调三万件厚棉袄、一万担粮食、五万桶水过来——人多了,物资得跟得上。”

花蝶应声离去,两位使者看着合金五特沉稳的侧脸,心里满是敬佩——这位城主不仅有拓荒的魄力,更有统筹全局的能力,用海量物资和人力硬生生在北境的冻土上撑起一座城,这份手段,放眼整个黑山大陆,无人能及。

日子一天天过去,西外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三十里长的公路提前五天修通,货车载着粮食、棉袄、建房材料,源源不断地往北运,再也不怕风雪阻挡;地下河的抽水设备安装完毕,清澈的井水顺着保温管道流进村里的水窖,十万桶储备水终于可以省着用了;北边的泉眼也全部开挖完成,搭起了保温棚,村民们再也不用走几里路去取水;开荒的面积越来越大,张老栓带着农户们种的耐寒莜麦和荞麦,在保温棚的呵护下,冒出了嫩绿的芽尖,冻土上第一次有了生机。

村里的人口也在持续增长,从三万涨到五万,再到十万,越来越多的流民、手工艺人、甚至有懂医术、懂教书的人,都慕名而来。西外村的范围也不断往北、往东、往西拓展,保温房连成了片,街道渐渐成型,铁匠铺、杂货店、简易的学堂也先后开张,北境的荒原上,终于有了城市的雏形。

合金五特站在北端的土坡上,望着这片热闹起来的土地——远处的公路上货车穿梭,工地上推土机轰鸣,田里的庄稼泛着嫩绿,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的嬉笑声在寒风中回荡。灵丝弦轻轻震颤,启明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以量破局,以稳扎根,北境的根基已立,下一步,就要建城防、兴实业,让这里真正成为联盟城的北境屏障。”

合金五特微微颔首,眼底依旧没有波澜——北境的拓荒,才刚刚走过第一步。他转头看向联盟城的方向,灵智核里已开始规划下一步的蓝图:建坚固的城防,抵御北境的野兽和潜在的敌人;兴机械工坊,制造更多的农耕和建筑设备;开办学堂,教孩子们北境的生存技能和知识……

云途释怀·黑山厉兵

北境的风依旧带着冰碴,却吹不散黑山西外村的烟火气——十万人口的村落已在冻土上铺开轮廓,保温房连成的街区沿着新修的公路向北延伸,远处的推土机仍在轰鸣,将更北的荒原推向“熟地”的行列。合金五特立在刚落成的指挥塔上,玄色作战服的衣领被风掀起,脖颈后淡金色的接缝在晨光里泛着冷光,灵丝弦将启明老前辈的意识稳稳锚定,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人群,眼底是机械般的精准与笃定。

“城主,苍兰国第三批流民明日抵达,约三千人,多是老人和孩子,随身只带了些破旧衣物。”花蝶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几分急切,“村里现存的厚棉袄还剩八千件,按每人一件的标准,缺口近两千件;粮食储备虽够,但熬粥的大锅和保温桶不足,怕孩子们到了吃不上热饭。”

合金五特指尖轻叩指挥塔的栏杆,冻土在栏杆下凝结成霜。“立刻从联盟城调运两万件厚棉袄,优先选尺码偏小的孩童款和轻便的老人款,明日午时前必须送到。”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遍各部门,“另外,加派五十辆货车,拉一万担小米——小米易熬粥、易消化,适合老人孩子;再运五千个保温桶、两百口大铁锅,在流民安置点旁搭十个临时灶台,安排五十名厨工提前熬好热粥、煮好姜汤,确保流民一到就能喝上热的。”

“水的事呢?”花蝶追问,“现存的十万桶水已用去三成,新接入的地下河水虽能供应日常,但怕集中供水时水压不足。”

“从联盟城再调五万桶温水,运到新增的三座保温水窖里。”合金五特语气不容置疑,“另外,让工程队在地下挖通水渠,用水泥磨平沟壁引流,每段水渠外侧裹上干草和泥沙保温——北境天寒,水渠冻裂一次,就是几百人的断水危机,半点不能马虎。”

通讯器那头的花蝶连忙应下:“明白!我这就安排车队出发,顺带让工匠队随车赶来,协助修整水渠。”

挂了通讯,合金五特转身走下指挥塔。刚到地面,就见巴图裹着厚棉袄小跑过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清单:“城主,您看——这是村里急需完善的设施清单,都是百姓们随口提的,却件件关乎生计。”

清单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密密麻麻:“流民安置点缺取暖炭盆”“孩童们没地方玩耍,总在冻土上跑容易摔跤”“村口的医疗点只有两个郎中,病人多了看不过来”“开荒的农户缺简易农具,比如小锄头、镰刀”……

合金五特接过清单,扫过一眼便记在心里,灵智核瞬间规划出解决方案:“炭盆的事,让铁匠铺连夜赶制两千个,用厚铁皮做,防风又耐烧,明日一早送到安置点,每个棚子放两个;孩童玩耍的地方,在核心区南侧圈出一块空地,用夯土压实,铺一层干草和破旧棉袄,搭几个简易的木秋千和滑梯,派专人看着,防止出事。”

“医疗点加派十位郎中,从联盟城的医馆调,再带足风寒药、冻伤膏、退烧药——北境的孩子最容易冻感冒、冻手冻脚,风寒药用麻黄、桂枝配伍,冻伤膏以猪油调和当归、白芷熬制,退烧药备足柴胡、黄芩;农具的话,让机械工坊赶制五千把小锄头、三千把镰刀,都是简易耐用的款,明日随棉袄车队一起送来,按农户人数分发,人手一套。”

巴图听得眼睛发亮,连忙把这些都记在清单背面,嘴里不停念叨:“这下好了,百姓们提的事都能解决了!城主,您真是把大家的难处都放在心上了。”

“北境拓荒,人是根本。”合金五特淡淡道,“让他们穿得暖、吃得饱、住得安,才有力气开荒、建设,这不是恩惠,是根基。”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欢呼——那是修路队的方向,五十台推土机终于将核心区到北部蓄水池的公路修通,路面拓宽到能容四辆货车并行,两侧的排水沟挖得整整齐齐,铺在路基上的干草和碎石被压实,连风都吹不动。李铁柱领着一群工匠和流民跑过来,脸上满是泥雪,却笑得格外灿烂:“城主!路通了!蓄水池的保温层也铺好了,开春积雪融化,就能存水了!”

合金五特跟着他们走到蓄水池旁。这座巨大的蓄水池占地十亩,池壁用钢筋和水泥浇筑,外侧裹着三层干草和一层泥沙,最外层还搭着保温棚,防止冬季结冰。池底铺着防水帆布,旁边的导流沟已与山脉的融雪区连通,地下水渠也已挖通,用水泥磨得光滑平整,只等开春,融水便能顺着水渠流进村里。

“做得好。”合金五特点头,指着蓄水池旁的空地,“再搭十座临时储粮棚,用厚木板和保温棉搭建,防潮又防冻——后续送来的粮食,先存在这里,离安置点近,分发起来也方便。另外,在蓄水池周边挖二十口浅井,加装手动抽水机,百姓们日常取水不用再跑远路,也能分担主水渠的压力。”

李铁柱连忙应下:“城主放心,我这就调人来,保证三天内把储粮棚和浅井都弄好!”

夜色降临时,西外村的灯火次第亮起——新置的能量石灯与油灯沿着公路排列,淡蓝色的柔光与昏黄的暖光交织,驱散了北境的黑暗,也照亮了往来忙碌的身影。安置点的临时灶台已搭好,大铁锅里的小米粥咕嘟冒泡,香气顺着风飘出老远;铁匠铺里炉火通明,工匠们挥着铁锤,叮叮当当地赶制炭盆,火星溅在冻土上,瞬间凝成白霜;医疗点里,新来的郎中正给一个冻红了手的孩子涂冻伤膏——那药膏泛着淡淡的药香,是用猪油混着当归、白芷熬的,涂在皮肤上温温的,孩子的哭声渐渐停了,手里攥着一块刚领到的麦饼。

次日午时,联盟城的物资车队如期抵达,二十辆货车载着两万件厚棉袄,浩浩荡荡开进西外村。车门打开,一件件簇新的棉袄被搬下来,孩童款的带着小帽子,老人款的轻便柔软,堆在安置点的空地上,像一座白色的小山。巴图带着张老栓、李铁柱等人,立刻组织人手分发:“大家排好队,按人头领,老人孩子优先!每个人都能领到,别着急!”

流民们排着长队,一个个接过棉袄,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一个约莫六岁的孩子,之前穿着单薄的旧衣,冻得瑟瑟发抖,穿上新棉袄后,立刻把小手缩进袖子里,仰起头对巴图笑:“村长,不冷了!这棉袄好软!”

巴图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暖暖的:“好好跟着大人,以后还有热粥喝,有学上。”

与此同时,苍兰国的流民车队也到了。三千多名流民走下客车,一个个面带疲惫,却在看到厚棉袄和飘着香气的粥锅时,眼里泛起了光。厨工们端着保温桶,给每个人递上一碗热粥和一杯姜汤:“慢点喝,还有,管够!”

老人们捧着热粥,热泪盈眶——他们一路走过来,吃了无数苦,冻了无数夜,从未想过在北境的荒地上,能喝上热粥、穿上新棉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合金五特的衣袖,声音颤抖:“城主,您是活菩萨啊!我们无家可归,您却给我们一条活路!”

合金五特扶住老人,语气柔和了几分:“老人家,不用谢。西外村就是你们的家,好好活下去,把荒地种成良田,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安置好流民,合金五特立刻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商议设施完善的事。“现在村里有十万人口,基础的吃穿住能保障,但还有很多细节要补。”他指着投射在半空的村落地图,“第一,扩充照明供应——现有的能量石灯与油灯不够,在每个街区再加装五十盏,能量石灯放路口显眼处,油灯配给每户人家,确保夜里处处有光;另外,给每户免费配发一盏油灯、两斤灯油,让百姓们夜里能点灯干活、看书。”

“第二,完善医疗设施——在核心区建一座小型医馆,用钨钢和水泥搭建,抗寒又坚固,设内科、外科、儿科,再从联盟城调二十位郎中,配备足够的药材:风寒药备足麻黄、桂枝、紫苏,肠胃药带好干姜、高良姜、陈皮,外伤药备齐三七、血竭、乳香,再备些艾草、菖蒲用来驱虫防疫;在各个片区设医疗点,每个医疗点安排两名郎中、四名学徒,负责日常的小病小痛,病重的直接送医馆。”

“第三,兴办学堂——在核心区北侧建十间保温教室,用双层玻璃和厚土墙,保证室内温暖;招收一百名教书先生,从流民里筛选有文化的人,再从联盟城调派有经验的老师,教孩子们识文断字、算术、北境的农耕知识和安全常识;学堂里要备足桌椅、书本和笔墨,每间教室摆十盏能量石灯,确保夜间授课明亮,所有孩子免费入学,管午饭。”

“第四,拓展农耕设施——在开荒的田地里挖灌溉渠,与蓄水池、地下主水渠连通,渠壁用水泥磨平,防止漏水,保证每块田都能浇上水;搭建一千座保温大棚,用来种植蔬菜,解决百姓们吃菜难的问题;给每户农户配发一台小型耕地机,简易操作,能节省不少人力,后续再教大家使用更复杂的农耕机械。”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心里愈发佩服合金五特的细致——从照明、医疗到教育、农耕,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这哪里是建村落,分明是在北境建一座功能齐全的城。

“城主,这些设施都要建,人手和物资够吗?”张老栓忍不住问,他管农耕,知道建灌溉渠和保温大棚需要大量人手和材料。

“人手够。”合金五特语气沉稳,“从流民里筛选有手艺的人——会盖房的去建医馆和学堂,会打铁的去修农具和机械,会制灯的去打磨油灯灯盏,会种地的去管农耕设施;再从联盟城调派五百名工匠,负责技术指导,确保设施质量。物资方面,联盟城会持续供应水泥、钢筋、能量石、药材、灯油和种子,你们只管按计划推进,有缺口随时报。”

接下来的日子,西外村进入了“全民建设”的热潮。

医馆的工地旁,工匠们挥着铁锹挖地基,士兵们帮忙搬运钢筋和水泥,流民里的石匠们则打磨石块,用来铺设医馆的地面;学堂的教室里,教书先生们正在整理课本,孩子们排着队报名,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教室角落已摆好能量石灯,淡蓝光芒将桌椅映照得清清楚楚;田地里,农户们跟着工匠修整灌溉渠,渠壁用水泥磨得光滑发亮,保温大棚的框架一座座立起来,里面种上了耐寒的菠菜和白菜;街区里,工匠们忙着给每户分发油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添油、点灯,孩子们围着新领到的油灯,好奇地看着灯芯燃起的昏黄火苗;地下的主水渠旁,工匠们正用干草和泥沙包裹渠壁,确保寒冬里也不会结冰堵塞。

合金五特每天都要在村里巡查,查看各项设施的建设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日,他走到学堂的工地旁,见工匠们正对着教室的保温层发愁——按原计划,保温层用干草和泥沙,可北境的风太大,怕不结实。

“把保温层换成双层的,中间夹一层羊毛毡。”合金五特立刻下令,“从联盟城调运五千斤羊毛毡,明日就到,铺在干草和泥沙之间,既能增强保温效果,又能防风。另外,教室的屋顶要加铺一层铁皮,防止积雪压塌,每间教室的能量石灯线路要埋在土墙内,避免被风吹坏。”

工匠们连忙应下,心里松了口气——有城主在,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

与此同时,赠送和派送物资的工作也在持续进行。每天都有新的流民赶来,合金五特下令,无论人数多少,一律免费赠送厚棉袄、两斗粮食、一桶水和一盏油灯、半斤灯油;对于村里的困难户,比如孤寡老人、残疾人,额外每月赠送一担粮食、一块炭、两斤蔬菜和一斤灯油;农户们种庄稼需要种子,免费发放耐寒的莜麦、荞麦和蔬菜种子,还派农技人员上门指导种植,教大家如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如何给庄稼盖草帘防冻。

医馆建成后,郎中们每日坐诊,免费给百姓们看病拿药。一个农妇抱着发烧的孩子来就诊,郎中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把了脉,说道:“是受了风寒,吃两副柴胡汤就好,我给你抓药,回去用砂锅熬,早晚各一碗。”农妇接过包好的药材,里面有柴胡、黄芩、半夏,都是常见的风寒药,心里满是感激:“多谢郎中,这药不用花钱吧?”郎中笑着点头:“城主有令,所有药材都由联盟城承担,百姓看病分文不取。”

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朗朗响起。教室里生着炭盆,温暖如春,能量石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坐在整齐的桌椅上,跟着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中午时分,厨工们送来热饭,有小米粥、麦饼和炒白菜,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这是他们第一次能安稳地坐在亮堂的教室里读书、吃热饭。

保温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菠菜绿油油的,白菜也卷了心,农户们采摘后,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送到村里的杂货铺,按低价售卖,百姓们终于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不用再只吃干粮和腌菜。地下的水渠里,清水顺着磨平的水泥沟缓缓流淌,通过支渠流进田地里,滋润着干涸的冻土,原本荒芜的土地,渐渐泛起了生机。

夜晚的西外村愈发热闹,街区上的能量石灯连成一片淡蓝灯带,家家户户的油灯透出昏黄暖意,百姓们借着灯光织布、修补农具,孩子们在灯下写字,偶尔传来几声嬉闹,与远处铁匠铺的锤声、水渠的流水声交织,成了北境寒夜里最动人的声响。

这日,中立城的使者再次来访,看到西外村的变化,惊得合不拢嘴。原本的荒原上,医馆、学堂、商铺一应俱全,公路上车水马龙,百姓们穿着整齐的厚棉袄,脸上带着踏实的笑意,孩子们在街边的秋千上玩耍,地下水渠的水潺潺流淌,浇灌着成片的良田,夜晚的灯火如星河落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五特城主,您真是创造了奇迹!”中立城使者感慨道,“我们城主派来的流民,都写信回去说,西外村比中立城还要好,有吃有穿,有学上,有医看,水渠通了、田地肥了,夜里还有油灯和亮堂堂的能量石灯,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想过来。”

“欢迎。”合金五特淡淡道,“只要愿意来开荒、建设,西外村永远敞开大门。联盟城会持续派送物资,保证每个来的人都能安居乐业。另外,你们之前想学的修路、建房、挖渠农耕技术,还有油灯制作、能量石灯使用之法,现在可以派工匠来学,我们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北境的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中立城使者连忙道谢:“多谢城主!我这就回去禀报城主,派更多的工匠和流民来,跟着您一起建设北境!”

送走使者,合金五特站在指挥塔上,望着远方。北境的风依旧凛冽,却再也吹不散这里的烟火气——医馆的烟囱冒着烟,学堂的读书声随风飘来,田地里的庄稼泛着嫩绿,公路上的货车来来往往,运送着物资和希望,地下的水渠里,清水静静流淌,滋养着这片曾经荒芜的冻土,夜晚的灯火次第亮起,像一颗颗星星,在北境的黑夜里扎下根来。

灵丝弦轻轻震颤,启明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设施完善了,人心稳了,接下来要练一支能守土的队伍——北境虽暂时安稳,但亡灵法师的势力未除,必须做好防备。”

合金五特微微颔首,眼底闪过一丝冷光。他转身走向军营,灵智核里已开始规划练兵计划——从流民和士兵中筛选出体格健壮的人,组建一支北境护卫队,配备机甲和武器,教他们格斗、射击和战术,既能抵御野兽,也能应对潜在的敌人。

北境的建设,从未停下脚步。厚棉袄还在不断派送,粮食、水、灯油始终供应充足,医馆、学堂、农耕设施在持续完善,地下水渠纵横交错,将清水引向每一块田地,夜晚的油灯与能量石灯照亮了每一条街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把荒原当成家,把开荒当成事业。合金五特知道,这只是开始,要让西外村真正成为北境的屏障,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人心齐、物资足、设施全,再荒芜的冻土,也能开出繁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