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灵源之辩(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圣龙始地》最新章节。
第十三章:灵源之辩
格物院偏殿,气氛与前几日探讨灵纹时又有所不同。一种更深沉的困惑弥漫在空气中。张磊立于玉板前,板上并未刻画任何具体灵纹或阵图,而是绘制着数个简洁却意蕴深长的符号——循环的箭头、代表着输入与输出的天平、以及象征着流转与耗散的涡旋。
“今日,我们暂离具体术法与阵法,”张磊开口,声音将众人的注意力从那些抽象符号上拉回,“探讨一修行之根本——灵从何来,往何处去?”
一名弟子下意识答道:“天地蕴灵,修士纳灵入体,炼化培元,施展术法,灵力耗散,复归天地。”这是修行界公认的常识,如同呼吸般自然。
“然也。”张磊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然,若将此过程视为‘流转’,则可问:此流转之中,总量可有增减?”
台下顿时一阵细微的骚动。总量?灵力乃天地生成,自然有多有寡,何来总量恒定之说?
“诸位施展火球术,”张磊随手凝聚一团拳头大的火球,悬于掌心,“消耗自身灵力一分,生成火光、热力、冲击,此过程,灵力形态发生变化,由‘储存态’化为‘释放态’。其过程中,可有一丝一毫灵力凭空消失?亦或,那火光、热力、冲击,是否亦可视为灵力之不同表现形式?”
他屈指一弹,火球射向殿中一根测试用的玄铁柱,轰然炸开,热浪四溢。
“若将此火球术之全部效应——光、热、冲击波,乃至对周遭灵气场的扰动,尽数收集、转化,其所蕴含之总‘能量’,与施术者消耗之灵力,孰多孰少?”
这个问题,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收集?转化?如何能做到?光、热、冲击,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术法施展后的“副产品”,是耗散的、无序的、无法利用的“废能”,怎能与精纯的灵力相提并论?
张磊没有等待答案,继续道:“再观聚灵阵。汇聚方圆灵气于一处,阵内灵气浓郁,阵外则相对稀薄。此过程,是创造了更多灵气,亦或仅仅是改变了灵气的‘分布’?”
他引动玉板上的符号,那循环的箭头开始发光,天平微微倾斜,涡旋缓缓转动。
“我提出一假说,诸位可自行验证思辨:在一封闭体系内,灵力的总量——或可称之为‘灵源’——是守恒的。它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或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而在转化与转移过程中,必有部分‘灵源’会转化为难以直接利用的形态,如同方才火球术之光热,此部分,可称之为‘耗散’。”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本土化版本‘灵源守恒假说’已投放。观察本土节点理解与接受度。】
台下鸦雀无声。弟子们眉头紧锁,努力消化着这完全违背他们直观感受的理论。灵力怎么会守恒?若是守恒,那修士修炼,提升境界,丹田气海容纳的灵力愈发磅礴,这些多出来的灵力从何而来?岂不是打破了守恒?
立刻有弟子提出此问,语气中带着质疑。
张磊似乎早有预料,平静回应:“修士自身,并非封闭体系。我等吐纳天地灵气,炼化入体,乃是自外界‘转移’灵源入己身。提升境界,拓展丹田,是提升了自身容纳、掌控灵源之‘容量’与‘效率’,而非无中生有。如同水缸扩容,能盛更多之水,水却非缸自身所产。”
他再次指向玉板上的循环箭头:“天地为一巨系统,修士、妖兽、草木、乃至阵法、法器,皆为其中节点,灵源在此巨系统中不断流转、转化、耗散,亦不断从更深层的地脉、天穹,乃至星辰界域中缓慢补充,维持着一动态之平衡。我所谓之‘封闭体系’,乃是为便于理解而设定之理想模型。”
这番解释,虽然依旧玄奥,却初步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的框架。一些善于思考的弟子开始尝试用这个“灵源守恒”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熟悉的修行现象:为何长时间打坐修炼,周围灵气会暂时稀薄?为何高阶修士争斗,会引发大范围灵气紊乱?为何某些禁忌秘术威力巨大,却往往伴随施术者修为暴跌甚至陨落的风险?(是否涉及了某种本质“灵源”的燃烧或不可逆转化?)
思维的枷锁,开始松动。
然而,正如清虚真人所料,如此颠覆性的理论,引来的不仅仅是思考,更有强烈的反弹。
数日后,一场非正式,却影响深远的论辩,在传法殿一侧的“论道轩”内爆发。
一方是以格物院新锐弟子为代表的“革新派”,另一方则是以几位资深内门弟子和一位讲法长老为首的“守旧派”。双方争论的焦点,正是这“灵源守恒假说”。
“荒谬!”守旧派一位面容古板的讲法长老呵斥道,“灵力乃天地本源之力,生生不息,岂是区区‘守恒’二字可以框定?尔等妄议天道,动摇道心,实乃取祸之道!”
“长老息怒,”一位格物院弟子据理力争,“此假说并非否定灵力之浩瀚,而是试图阐释其运行之‘理’。知其理,方能更有效纳灵、用灵。譬如,若明‘耗散’之理,或可设法减少术法灵力的无谓浪费,提升威力!”
“巧言令色!先贤经典,无数大能,皆未提及此说,岂是尔等黄口小儿可以妄加揣测?”
“先贤亦非全知!张顾问曾言,先贤之路,乃探索之路。我辈既得新视角,为何不能验证、思辨?”
“验证?如何验证?那光、那热,如何收集?如何衡量?此说虚无缥缈,如何证伪?不能证伪之说,与妄言何异?”
论道轩内,双方引经据典(守旧派引用先贤典籍,革新派则试图引用场论和灵源假说),争得面红耳赤。虽未动用灵力,但言辞之激烈,丝毫不亚于斗法。
这场“灵源之辩”迅速传遍整个青云宗,引发了更广泛的分化与讨论。年轻弟子多感新奇,跃跃欲试;而许多年长、修为深厚的修士则疑虑重重,认为这是对传统的挑战与背离,容易让弟子走入歧途。
清虚真人并未直接干预这场辩论,只是暗中下令,禁止同门因此事械斗,并允许双方在规矩内继续探讨。他深知,思想的碰撞,堵不如疏。
与此同时,外部的压力终于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这一日,青云宗山门之外,来了三位不速之客。并非天火宗之人,而是来自以阵法着称的“玄冰阁”以及以炼丹闻名的“神木宗”的长老,联袂而至,美其名曰“交流论道”。
但他们的来意,昭然若揭。
为首的玄冰阁长老,冰岚真人,面容冷峻,目光如电,直接看向前来迎接的陈玄瑾与火云道长,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听闻贵宗近来在阵法、丹道乃至修行根基之上,皆有‘惊世’之见。我等特来请教。尤其是……关于那‘灵纹可改’、‘灵源守恒’之说,还望贵宗不吝赐教,以解我等之惑!”
话语平和,却带着兴师问罪的架势。显然,暗桩传回的消息,已让这些宗门坐不住了。他们要以“论道”之名,亲自来掂量掂量青云宗的底细,更是要逼青云宗将那引发风波的“道理”公之于众!
山门处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陈玄瑾与火云道长对视一眼,心知真正的考验,来了。
藏经阁内,张磊通过宗门阵法感知到了山门处的灵压波动,缓缓睁开了眼睛。
张圣龙的元神意志微微波动,传递来新的信息流。
【外部干涉力量抵达。竞争压力具象化。】
【‘灵源守恒假说’引发内部认知冲突,符合预期。】
【准备应对方案:基于‘灵气动力学’模型的初级应用——‘灵效’概念。】
风暴,已至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