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出兵樊城(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无双:开局召唤霍去病》最新章节。
话音落下,他将茶杯重重放在桌上,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 “咚” 的一声响,打破了厅中的寂静。眼中的犹豫与顾虑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统天下的决心与枭雄的狠厉。
窗外的风刮得更紧了,吹得灯笼摇晃不定,光影在他身上忽明忽暗。可曹操却坐得笔直,玄色锦袍在风中微微摆动,周身散发着睥睨天下的气势。他知道,未来的路必定充满荆棘,诸侯环伺,强敌林立,但他从未想过退缩。从陈留起兵的那天起,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平定乱世,统一天下,让这破碎的山河,重新归于一统。
他抬手召来仆从:“备笔墨,某要写信给镇守河北的荀彧,让他加快整顿吏治,安抚百姓,随时准备调遣粮草兵员。”
仆从应声退下,曹操走到案前,看着铺开的竹简,眼神坚定。汉贼之名也好,诸侯联合也罢,都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这天下,他志在必得!
次日一早,司空府议事大厅内已聚满了人。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冰凉的青砖地面上,映得厅中玄色旌旗愈发肃穆,旗面上绣着的 “曹” 字在光影中若隐若现,透着一股压人的气势。曹操端坐在首位的楠木椅上,左手按在桌案铺开的舆图上,指尖停在 “新野” 二字旁,指甲轻轻划过纸面,眼神锐利如鹰,扫过下方分列两侧的文臣武将,目光所及之处,无人敢与之对视。
郭嘉轻摇羽扇,扇面上的墨竹在晨光中泛着淡光,神色从容;程昱手持竹简,指尖夹着一支毛笔,随时准备记录,眉头微蹙,似在思索;贾诩端坐如松,青色官服衬得他面色沉稳,眼底藏着几分深邃;曹丕站在武将列首,身着银色铠甲,腰悬长剑,身姿挺拔,却刻意收敛着锋芒,目光紧盯着舆图,认真聆听;曹仁、许褚、典韦等将则一身厚重铠甲,腰悬兵器,甲片在动作间碰撞发出细微声响,连呼吸都透着一股肃杀之气,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某意,即刻向新野用兵,攻伐刘备。” 曹操的声音打破了厅中的寂静,没有多余的铺垫,直接抛出决策,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抬手点了点舆图上的新野,目光转向武将列中的曹仁:“曹仁,你的三万铁骑准备好了没有?”“回禀主公!早就等不及了!” 曹仁往前一步,单膝跪地,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震得地面微微发麻。他虎目圆睁,脸上满是战意,连络腮胡都因激动而微微抖动:“刘备那织席贩履之辈,靠着些许虚名占着新野苟延残喘,还敢收留败兵、招揽人心,末将早就想提兵去会会他,让他知道我曹家铁骑的厉害!定要将他生擒,献于主公帐下!”
“父亲,” 曹丕上前一步,双手抱拳,语气带着几分谨慎,却也不失条理,“此时正值四月初,南阳一带已进入多雨季节,连日阴雨恐导致道路泥泞,骑兵行军受阻,甚至可能陷入沼泽。依孩儿之见,是否…… 等雨季过后再出兵?届时天气转晴,道路干爽,更利于我军作战。”
曹操闻言,突然大笑起来,笑声爽朗,震得厅中烛火微微晃动,烛泪顺着烛台缓缓滴落。他抬手拍了拍桌案,看向曹丕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我儿长进了!竟懂得关注天时地利,不再只看表面胜负,不错!” 他俯身靠近舆图,手指沿着许昌到新野的路线划了一道弧线,语气笃定:“不过你忘了,南阳的雨季虽已开始,却即将结束。从许昌进军新野,快则三日,慢则五日,我军皆是骑兵,行军速度远快于步兵。等我军抵达新野时,不仅雨季已过,初夏也已至,地面早已风干,丝毫无碍战马奔驰 —— 你说,某说得对吗?”
曹丕脸上一红,连忙拱手道:“父亲说的是!孩儿只看到了眼前的雨季,却忽略了进军所需时间,未能通盘考虑,是孩儿思虑不周。” 他暗自记下父亲的分析,心中愈发明白,行军打仗不仅要知天时,更要算准时机,不能被眼前的表象所困。曹操笑了笑,没再多言,目光转向曹仁与另一侧的李典,声音陡然变得严肃:“曹仁、李典听令!”
“末将在!” 两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同时出列跪地,铠甲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重的声响,态度恭敬至极。
“命曹仁为主将,李典为副将,率精兵五万进驻樊城,虎视荆州各郡。待某令下,便即刻攻取新野!” 曹操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俯身向前,眼神锐利:“记住,樊城是荆州门户,战略位置至关重要。你们到了那里,既要摆出进攻姿态,让刘备、刘表知晓我军威势,震慑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也要暗中探查荆州虚实,摸清刘表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以及刘备在新野的布防,不可轻举妄动,更不可中了对方的诱敌之计。”
“末将领命!” 曹仁与李典双手抱拳,声音洪亮,震得厅中空气都仿佛在颤抖。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樊城若能守住,不仅能牵制荆州兵力,更能为后续取荆州打下基础。
“你们这就去整军,清点粮草、检查兵器,明日一早便出发。” 曹操挥了挥手,示意两人起身。
曹仁与李典刚转身要走,曹操却突然喊住了李典:“李典,你留步。”
李典停下脚步,回身拱手,语气恭敬:“主公还有何吩咐?”
“某知道你处事谨慎,心思缜密,擅长稳中求胜,所以才派你给子孝做副将。” 曹操的语气缓和了几分,眼神里带着期许,“子孝虽勇猛善战,屡立战功,却性子急躁,立功心切,容易冒进。到了樊城,若他有冲动之举,比如擅自出兵、追击敌军,你务必拦着他,劝他妥当用兵,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大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刘备兵力虽少,却有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几员猛将,这些人都不好对付。再加刘备深得新野民心,百姓肯为他效力,绝非易与之辈。你们屯兵后,先观其虚实,摸清对方布防,联络当地眼线,再择动兵时机,明白吗?”
“末将明白!定不辜负主公所托!” 李典郑重应下,双手抱拳深深一揖,心中暗自记下曹操的叮嘱,决心到了樊城后,定要时刻提醒曹仁,不可大意。
这时,贾诩突然开口,声音平和却清晰,叫住了正要离开的曹仁:“曹仁将军,请稍候。”
曹仁转过身,疑惑地看向贾诩,拱手道:“贾先生有何见教?” 他深知贾诩虽刚归顺不久,却精通兵法谋略,尤其擅长洞察人心、制定奇策,对其颇为敬重。贾诩从袖中取出几卷泛黄的竹简,起身递了过去,语气带着几分诚恳:“某这里有几卷往日行军时总结的阵法心得,记载了一些攻守之策,比如应对山地、湿地的防御阵,以及快速突破敌军防线的进攻阵。新野地形复杂,多丘陵、河流,这些心得或许能帮将军攻下新野时少损些兵力,也算某的一点心意。”
曹仁连忙双手接过竹简,指尖触到竹简的纹路,如获至宝,当即躬身行礼:“多谢贾先生!末将定当仔细研读,不负先生所赠!” 他捧着竹简,眼神里满是感激,有了这些阵法心得,此次出征又多了几分把握。
“文和的阵法,在当世堪称无敌,你可要多用心。” 曹操笑着补充,语气里满是对贾诩的认可,“前段时间文和在凉州时,曾用几处简单阵法,便困住了项羽这位如今天下的无双猛将。”
贾诩微微欠身,谦逊道:“主公缪赞了。这些不过是某往日行军时的粗浅总结,不足挂齿,能帮到曹仁将军便好。” 他深知曹操此刻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刚归降,需得拿出些真本事,才能站稳脚跟。
“好了,你们去吧。” 曹操挥了挥手,曹仁与李典这才捧着竹简,大步退出了议事大厅,脚步声渐渐远去,仿佛带着一股奔赴战场的急切。
厅中气氛稍缓,曹操重新将目光落回舆图,指尖从 “新野” 移到 “荆州”,指腹在荆州的疆域上轻轻摩挲,语气变得深沉:“新野只是小目标,某真正想要的,是整个荆州。荆州物产丰饶,粮米充足,又地处要冲,北连中原,南接江东,西通巴蜀,得荆州者,方能掌控南方局势,为日后一统天下打下根基。不知诸位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贾诩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笃定,眼神里藏着对局势的洞察:“主公若想取荆州,蔡瑁此人可加以利用。蔡氏在荆州根基深厚,世代为官,族中子弟遍布荆州各地;蔡瑁身为荆州水军统领,掌控着荆州大半水师,麾下战船数百艘,兵士数万,是荆州的重要力量;其姐蔡夫人又是刘表的继室,深得刘表信任,在荆州朝堂颇有话语权,连刘表的次子刘琮都对其言听计从。前几日蔡瑁既已擒获赵彦、向主公献信表忠,可见其早已看清局势,心向主公,若能善用此人,让他在荆州内部为我军行事,取荆州便多了一大助力。”
“文和此言有理。” 郭嘉轻摇羽扇,接过话头,语气从容却字字珠玑,“蔡瑁已两次向主公来信,不仅献上荆州布防图,还愿为内应,暗中配合我军行动,足见其诚意。不如我们先暗中与蔡瑁联络,让他在荆州暗中散布‘刘表体弱、时日无多,无力掌政’的流言,动摇荆州官员的信心;再挑拨蔡氏与刘表长子刘琦的矛盾,刘琦虽为长子,却不得蔡夫人喜爱,蔡瑁素来敌视他,若能让他们内斗,荆州内部必乱。待荆州内部混乱,主公再趁机出兵,定能一举拿下荆州,不费吹灰之力。”
程昱却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几分谨慎,手中竹简轻轻敲击掌心:“主公,某倒认为,此时不宜急于动荆州。蔡瑁虽可为破荆州的关键,但我军刚平定河北四州,各地豪强尚未完全臣服,吏治未整,民心未稳,局势尚未完全稳固;许昌又刚经历宫变,关押了大批汉籍官员,朝野上下虽震慑于主公威势,却也暗流涌动。若此时贸然出兵荆州,长途奔袭,恐后方生乱,一旦河北叛乱、许昌不稳,我军便会陷入前后夹击之境。不如索性先按捺心性,等河北四州彻底安稳,粮草兵员补充完毕,主公再亲率大军南下,届时内外无忧,拿下荆州便如探囊取物。”
曹操沉默片刻,手指在舆图上轻轻敲击,发出 “笃笃” 的轻响,厅中众人皆屏息等待他的决断。他抬头扫过众人,眼中闪过一丝思索,最终点了点头:“仲德此言有礼。河北根基不稳,何谈取荆州?若根基动摇,就算拿下荆州,也难以守住。那就依仲德之见,先整顿许都,稳固河北,再图荆州。”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看向郭嘉与程昱:“程昱,你还是负责去大理寺审审那群汉室‘忠臣’。不必过于严苛,若有愿意归顺、真心为我所用之人,可酌情留用;但若有顽抗不驯、仍念着‘汉室’、不肯低头者,也不必留着,免得日后生乱。另外,郭嘉,你多留意些司马防在狱中的情况,派人盯着司马懿府的动静。若三日内司空懿不肯归顺某,便传出谣言,就说司马防通敌叛国,与刘备暗中勾结,按律当斩!某倒要看看,他这个‘孝子’,是继续装病躲在家中,还是亲自来司空府求某!”
“属下遵令!” 郭嘉与程昱齐声应下。程昱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知道,曹操这是要用司马防的性命,逼司马懿现身,司马懿素来以孝闻名,若父亲性命难保,他绝无可能坐视不管,这招虽狠,却最有效,能最快逼出司马懿的真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