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归营解冬忧(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无双:开局召唤霍去病》最新章节。
第三天晨曦微露,靖安营外那条坑洼的小路上,就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 混着车轮碾过碎石的 “咯吱” 声,在寂静的晨雾里格外清晰。陈宇勒住缰绳,胯下的战马打了个响鼻,喷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微凉的空气里。他抬手拨开眼前的晨雾,看着远处那熟悉的靖安营轮廓,石木搭建的寨墙隐约可见,前哨的栅栏在晨光里泛着浅灰的光,心里悬了两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趟陈留之行,顺利带回了急需的物资,陈宇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新棉衣,厚实的布料裹着蓬松的棉花,将清晨的寒气挡得严严实实,这在两天前还是他不敢奢望的温暖。
“主公,前面就是前哨了!” 霍去病的声音从身旁传来,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轻松。他骑在踏雪上,身姿依旧挺拔如松,银甲在晨光里泛着冷冽的光,两天的奔波似乎没在他身上留下半点疲惫,只是那双总是锐利的眼眸里,多了几分对百姓的期许,这些物资意味着靖安营的流民能熬过这个冬天。
陈宇点点头,双腿轻轻一夹马腹,战马会意地加快了脚步,马蹄踏过路边的枯草,溅起细碎的草屑。刚靠近前哨百米远,守在岗哨塔上的周虎就认出了他们,当即直起身子,朝着下面大喊:“是主公回来了!快开栅栏门!”
塔下的两名青壮连忙放下手里的木枪,合力推开那扇厚重的木栅栏门,“嘎吱 ——” 的声响划破晨雾。陈宇、霍去病率先骑马进去,后面跟着载满物资的两辆马车,刚进前哨,就被闻讯赶来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男人们搓着冻得发红的手,女人们抱着裹得严实的孩子,老人们拄着拐杖,个个都穿着单薄的麻衣,领口袖口磨得发亮,有的甚至还露着破洞,寒风一吹就忍不住缩着肩膀,可每个人的眼睛都亮得惊人,紧紧盯着马车上盖着的粗布包裹,好奇又期待。
“主公,您可算回来了!” 人群里,阿莲和阿翠姐妹挤了出来,姐妹俩穿着洗得发白的旧麻衣,脸颊冻得通红,看到陈宇身上的新棉衣,眼睛瞬间瞪圆,惊喜地喊道,“主公,您穿的这是棉衣吧?看着好厚啊!”
陈宇笑着点头,翻身下马,走到马车旁,伸手掀开其中一个包裹的一角,里面叠得整齐的棉衣露了出来,深蓝色的布料厚实柔软,比百姓们穿的麻衣不知好多少倍。他拿起一套最小号的棉衣,递到阿翠手里:“是啊,这是曹大人特意给我们靖安营送的棉衣,不仅我有,大家都有!苏先生,别愣着了,把物资卸下来,给百姓们分棉衣!”
苏文早就等不及了,他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长衫,手里攥着账本,连忙上前一步,对着两名护送士兵和几个青壮拱手道:“有劳各位兄弟,咱们把包裹都搬下来,按之前统计的人数分,老弱妇孺优先拿棉衣,青壮先领布料和棉花,自己缝制更合身!”
第一个包裹打开,二十匹厚布料整齐地叠着,深蓝色的、灰色的、还有两匹浅褐色的,每一匹都足有两丈长,布料厚实得能攥出褶皱,摸起来柔软却不塌,比市面上卖的粗布好太多;第二个包裹一打开,五十斤雪白的棉花露了出来,蓬松得像天上的云,抓一把在手里,软乎乎的,还带着淡淡的棉絮香,不少百姓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干净的棉花;第三个包裹里,十把崭新的铁刀躺在其中,刀身闪着冷冽的寒光,刀柄缠着防滑的麻绳,比之前青壮们用的锈刀锋利不知多少倍,还有十套叠得整整齐齐的棉衣,每套都鼓鼓囊囊的,一看就暖和。
最让百姓们震撼的,是苏文从怀里掏出来的那串铜钱 —— 一万钱,用粗麻绳串着,沉甸甸的,放在木板上堆成了一座小山,铜钱边缘的铜绿还没完全褪去,却闪着诱人的金属光泽。几个年纪大的流民凑上前,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铜钱,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他们忍不住眼眶发热,有个头发花白的老流民颤着声音说:“俺活了六十岁,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钱…… 以前在村里,一年都见不到五十钱,主公这一下子就带回来一万钱,俺们以后再也不用愁没钱买粮了!”
“这…… 这是棉花?” 另一个老流民 —— 之前被救下的张老汉,颤抖着伸出手,指尖轻轻碰了碰那堆雪白的棉花,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往下淌,“俺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宫里的贵人冬天才穿棉花做的衣服,没想到俺这把老骨头,也能穿上棉花做的衣裳…… 有了这个,冬天就冻不死了!”
“还有棉衣!” 一个光着脚的小男孩从母亲身后跑出来,小脚丫踩在冰凉的泥地上,却毫不在意,伸手就去摸那套叠好的棉衣,布料的厚实让他眼睛发亮,兴奋地对着身边的母亲喊道,“娘,娘!你快看!这衣服好厚啊,比俺之前穿的麻衣软多了,穿上肯定不冷!”
男孩的母亲连忙上前,一把拉住孩子,生怕他冲撞了主公,又对着陈宇 “扑通” 一声跪下,磕了个响头,声音带着哭腔:“多谢主公!多谢主公给我们棉衣!您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要是没有您,俺们娘俩说不定早就冻死在路边了!”
“快起来!” 陈宇连忙上前,伸手扶起她,又拿起那套最小号的棉衣,递到男孩手里,“快穿上试试,看看合不合身。要是大了,让你娘再改改,总能穿的。”
男孩接过棉衣,小脸涨得通红,在母亲的帮助下笨拙地往身上套 —— 棉衣的袖子确实长了些,能盖住他的手背,衣摆也垂到了膝盖,可蓬松的棉花紧紧裹住了他瘦小的身体,再也没有寒风往衣服里钻。他抬起胳膊挥了挥,又蹦了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的笑容:“娘!不冷了!真的不冷了!胳膊动着也不费劲!”
百姓们见了,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围上来,眼神里满是期待,却没人敢争抢 —— 这些日子跟着陈宇,他们早就知道主公的规矩,凡事都有秩序,不会亏待任何人。苏文拿着账本,站在一个木凳上,清了清嗓子:“大家静一静,按之前登记的名字来领,老弱妇孺先到这边来领棉衣,青壮到那边领布料和棉花,领完的都在账本上画个押,别乱了顺序!”
人群很快分成两拨,老人们互相搀扶着走到棉衣堆旁,孩子们拉着大人的手,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属于自己的棉衣;青壮们则排队领布料,每个人都能领到一匹厚布和三斤棉花,足够缝制一套厚实的棉衣。周虎拿着那十把新铁刀,走到青壮队里,挑选了十个训练最刻苦的青壮,每人递过去一把:“这刀是主公特意为你们争取的,拿着它好好训练,以后保护自己,也保护咱们靖安营的百姓!”
拿到铁刀的青壮们激动得手都在抖,他们以前只有木棍和锈刀,哪里见过这么锋利的新铁刀?有人忍不住用刀背碰了碰旁边的木桩,“笃” 的一声,木桩上立刻留下一道清晰的印子,惹得周围的人一阵惊叹。
整个前哨都沉浸在喜悦里 —— 女人们拿着棉衣,互相比划着怎么改才合身;老人们坐在墙角,摸着棉花絮,嘴里念叨着 “主公是好人”;孩子们穿着新棉衣,在空地上追逐打闹,笑声清脆;青壮们则围在一起,有的擦拭新铁刀,有的讨论怎么缝制棉衣更结实,还有的主动帮苏文搬剩下的布料,原本因为寒冷而冻得瑟瑟发抖的身影,此刻都充满了活力,连空气里都飘着棉花的清香和喜悦的气息。
“主公,您真是太厉害了!居然从曹大人那里弄来这么多物资!” 周虎拿着新铁刀,走到陈宇身边,兴奋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有了这些铁刀,咱们青壮队的战力肯定能提升不少!下次再遇到残匪,咱们也能跟他们好好拼一场了!”
陈宇看着眼前这热闹又温暖的景象,心里也满是暖意,这趟陈留之行,虽然来回赶了两天路,累得倒头就能睡,可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真心的感谢,就觉得一切都值了。他抬头看向远处的黑风寨,心里暗暗想:以后一定要让靖安营的百姓,再也不用过忍饥挨饿、受冻受怕的日子。
当天傍晚,处理完前哨的物资分发和人员登记,陈宇独自回到了黑风寨的主屋。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从屋顶的破洞漏进来,在地上投下一块橘红色的光斑,很快又被夜色吞没。寒风卷着山脚下的落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有人在轻轻敲门。
喧嚣散去,独处的静谧中,白天被忙碌压下的激动,突然像潮水般涌上心头。陈宇坐在木椅上,双手撑着额头,闭上眼睛,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在陈留府衙的场景 —— 曹操穿着一身紫色官袍,坐在主位上,笑容温和却不失威严;夏侯敦、夏侯渊兄弟坐在两侧,爽朗地笑着,举杯劝酒;酒席上的酒香还萦绕在鼻尖,那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喝到的好酒;还有曹操那双握着他的手,温暖而有力,传递过来的不仅是善意,还有乱世枭雄的沉稳与决断。
“活着的曹操…… 我居然见到了活着的曹操……” 陈宇喃喃自语,声音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他穿越前是个彻头彻尾的三国历史迷,书架上摆满了《三国志》《后汉书》还有各种三国人物传记,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他能倒背如流,甚至连影视剧里不同演员演绎的曹操形象,他都看了不下十遍。可那些都只是 “文字” 和 “演绎”,是隔着千百年时光的 “历史符号”,从未像这次一样,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一个 “活生生” 的人 —— 有温度,有情绪,会笑,会认真倾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他想起曹操听到 “讨董” 二字时,眼里闪过的那道精光 —— 那不是史书里冰冷的 “志在天下”,而是一个身处乱世的人,对平定战乱的渴望;想起自己提出需要物资时,曹操毫不犹豫答应的爽快,没有丝毫推诿,只说 “同为讨董义士,理应互相扶持”;想起送别时,曹操拍着他的肩膀说的那句 “出了事我担着”,语气坚定,没有半分虚假。这些细节,在史书中或许只有寥寥数笔,甚至不会被记载,却在现实里鲜活而温暖,让他对这个一直被标签化为 “奸雄” 的人物,多了几分复杂的温度 —— 原来历史人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符号。
【叮!检测到宿主情绪波动异常,心率较平时升高 15%,是否需要进行情绪疏导?】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冰冷的机械音,打破了屋内的寂静,也打断了陈宇的思绪。
陈宇愣了愣,随即苦笑一声,靠在椅背上,在心里回应:“不用疏导,只是有点…… 震撼。系统,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我居然跟曹操一起喝酒、聊天,还从他手里拿到了一万钱的资助,这要是放在穿越前,我跟别人说,他们肯定以为我疯了,说我是三国小说看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