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人才招聘碰壁记(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最新章节。
赵云微微摇头,示意强求不得。
就在这时,竹林小径上又走来一人,布衣草鞋,手里还捧着一卷竹简,边走边看,嘴里念念有词,差点一头撞到张承身上。
“哎呀!抱歉抱歉!”那人抬起头,是个面容清癯、眼神带着几分书呆子气的中年人(邴原邴根矩),“在下沉迷书中,失礼了……几位是?”
张承赶紧又自我介绍一遍,并发出邀请。
邴原听完,眨了眨眼,问道:“将军麾下,可有如郑康成(郑玄)公这般博通经籍的大儒?可供在下请教切磋?”
张承:“……暂时没有。” 田楷老爷子学问是不错,但跟郑玄那种级别比,好像还差了点。
邴原顿时露出失望之色:“既无大儒论道,那去之何益?不如在此与管兄、国兄谈玄论理,自得其乐。将军请自便。” 说完,又捧着竹简,摇头晃脑地走开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张承看着这三位“大才”——一个用直钩钓鱼装逼,一个把种萝卜上升到哲学高度,一个只想着找学霸聊天——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天灵盖。这哪是什么名士?这分明是三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行为艺术家”!
他带来的“渔阳特产”在原地堆着,显得格外尴尬和……俗气。
“主公,看来今日难以说动诸位先生了。”赵云低声道,“不如暂且回城,从长计议。”
张承看着管宁那仿佛与世隔绝的背影,国渊那精心伺候萝卜的专注,以及邴原边走边撞树的呆萌(?),咬了咬牙,猛地一跺脚:
“走!回去!”
他带着人马,灰头土脸地离开了这片“世外桃源”。来时意气风发,走时垂头丧气。
回到平郭县城临时驻地,张承气得在屋里直转圈:“岂有此理!一个个鼻孔朝天!老子好吃好喝好话说尽,他们倒好,不是直钩钓鱼就是种萝卜论道!老子看起来就那么像没文化的暴发户吗?!”
赵云劝慰道:“主公,名士风骨,向来如此。非一日之功可改。”
“风骨?我看是矫情!”张承愤愤不平,“不就是嫌老子出身低,手段糙吗?老子还就不信这个邪了!”
他眼珠一转,又开始冒坏水:“他们不是清高吗?不是视金钱如粪土吗?老子就用粪土……不对,用他们最在乎的东西打动他们!”
他立刻召来随行的书记官,口述命令:
“第一,以老子的名义,在平郭县成立‘辽东文化发展基金会’,拨专款……就从公孙度的府库里出!用于修缮本地学堂,资助寒门学子,搜集散佚典籍!管宁不是喜欢读书吗?老子把图书馆给他修到门口!”
“第二,发布‘求贤令’……不,是‘学术研讨邀请函’,广邀辽东乃至幽州各地的学者文人,来平郭开什么……‘经学研讨会’!主题就是讨论管宁他们感兴趣的那些什么《易经》、《礼记》!邴原不是想找大儒聊天吗?老子给他搭台子!”
“第三,把国渊那块破菜地,给老子用上好的篱笆围起来,挂个牌子,写上‘国子尼先生示范农圃’!再派几个机灵的士兵……不,是‘学农积极分子’,去跟他学习怎么种萝卜!满足他的教导欲!”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张承恶狠狠地道,“把老子那套‘渔阳特产’,尤其是那几件限量版高领毛衣和精装版《华雄诗集》(他自己瞎编的),以‘文化交流’的名义,硬塞给他们!不要也得要!天天在他们眼前晃悠!老子要用物质腐蚀他们的精神!用时尚冲击他们的传统!”
赵云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感觉主公这“礼贤下士”的方式,越来越往“骚扰”和“绑架”的方向发展了。
“主公……如此……是否过于……急进了?”赵云试图劝阻。
“急进?老子这叫精准打击!”张承叉着腰,信心满满,“对付这种文艺老年,就得投其所好,外加死缠烂打!老子把文化氛围给他搞起来,把学术地位给他捧起来,再把生活品质给他提上来,看他们还怎么好意思躲在家里玩直钩钓鱼!”
他仿佛已经看到,管宁穿着渔阳高领毛衣参加经学研讨会,国渊在“示范农圃”里给“学农积极分子”讲解萝卜哲学,邴原抱着精装版《华雄诗集》真香打脸的场景。
“哼!跟老子玩清高?”张承得意地哼了一声,“老子用糖衣炮弹和人文关怀,活活把你们这些‘行为艺术家’砸成‘渔阳文化代言人’!”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平郭县这处原本清静的隐居地,彻底变了画风。修学堂的工匠叮叮当当,筹备研讨会的文吏来来往往,“学农积极分子”围着国渊的菜地问东问西,还有人不时“不小心”将渔阳特产“遗落”在管宁和邴原的茅屋前。
管宁依旧在溪边直钩垂钓,但眉头似乎比之前皱得紧了些。
国渊依旧在种萝卜,但看着那群笨手笨脚、差点把他萝卜苗踩死的“学生”,血压有点升高。
邴原依旧在看书,但耳边总是萦绕着筹备会议的嘈杂声,有点静不下心来。
张承躲在幕后,用望远镜(粗糙版)观察着这一切,嘿嘿直笑:“对!就是这样!老子进不去你们的精神世界,就把你们的世界变得跟我一样吵!看谁先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