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诗斗现场的“文抄公”与主公的“跨界碾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最新章节。
次日清晨,张承神清气爽地醒来,只觉得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连窗外渔阳冬日那干冷的空气,吸进肺里都带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他侧头看了看身边仍在熟睡的蔡琰,她蜷缩在厚厚的锦被里,只露出半张恬静的睡颜,长发如墨般铺散在枕上,眼下带着一丝淡淡的青影。
张承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怜惜与得意交织的复杂情绪,他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蹑手蹑脚地下了床,生怕惊醒了她。嗯,昨晚……确实是辛苦了琰儿了。他回味了一下那被省略的一万字内容,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像个偷吃了蜜糖的孩子。
穿戴整齐后,他特意吩咐门外候着的侍女:“去告诉厨房,准备些清淡滋补的早膳温着,等夫人醒了立刻送来。谁也不许打扰夫人休息,让她睡到自然醒!”
吩咐完毕,他挺了挺胸膛,感觉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感瞬间爆棚,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就往前厅走去。今天的文会,就由他亲自来主持!让琰儿好好休息!
刚到前厅,早就候着的李敏就一脸喜色地迎了上来:“主公!大喜啊!昨日的‘英雄血’和火锅,大获好评!宾客们赞不绝口!”
原来,昨日晚宴的火锅模式,在这初冬的渔阳取得了空前成功。一个个烧得火热的铜鼎,翻滚着奶白或酱红的汤底,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滚汤里一涮即熟,蘸上浓香的胡麻酱或咸鲜的野韭花酱,再配上一口辛辣醇厚的“英雄血”,瞬间就征服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味蕾。这玩意儿既热闹又好吃,还能自己掌控生熟,完美规避了渔阳工坊在精细烹饪上的短板。冬日的严寒更是成了高度酒和热火锅的最佳催化剂,几杯酒下肚,几筷子肉下胃,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暖烘烘的,连带着看身边的人都顺眼了许多。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今天天还没亮,就有不少嗅觉敏锐的商人堵在郡守府门口,想要商谈“英雄血”的采购配额——这玩意儿在北方冬天绝对是硬通货!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提出想让张承提供“技术支持”,在他们家乡开一家“渔阳火锅”分店,连招牌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塞北第一锅”!
张承听得眉开眼笑,但还是努力维持着“稳重”的形象,他大手一挥:“这些商业合作的事情,琐碎得很,统统交给关靖去处理!他现在是郡丞,理当为老子分忧!” 心里却暗爽:嘿嘿,火锅的魅力,果然跨越时空!老子真是个天才!
打发了商业谈判的琐事,张承精神抖擞地来到文会现场。今日的主题是“诗斗”,这可是他期待已久的重头戏!作为一个穿越者,脑子里装着唐诗宋词三百首(夸张了,但几十首名篇还是记得的),要是不趁机装……呃,是弘扬一下传统文化,岂不是锦衣夜行?
他早就暗中吩咐田楷,将今日作诗的主题提前定为“冬日”。为此,他熬夜(在兴奋地睡不着和折腾蔡琰的间隙)回忆,精心挑选了好几首应景的好诗,反复背诵,确保万无一失。就等着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彻底扭转他“粗鄙武夫”的形象!
广场上依旧人头攒动,炭盆烧得比昨日更旺了些。经过昨日的“水泥风波”和晚上的火锅盛宴,学子文士们看张承的眼神明显复杂了许多,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好奇,甚至还有一丝……对今天火锅的期待?
文会现场,炭盆烧得正旺。田楷宣布今日诗斗主题为“冬日”时,张承在台上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
各地文士纷纷献诗,水平参差不齐。有人写出“朔风卷地百草折,胡天腊月雪纷飞”这样还算工整的诗句,但也有少数几位,大概是昨晚“英雄血”喝多了还没醒,或者本身才华就比较抽象,写出的诗句堪称狗屁不通。有一位仁兄憋了半天,写出一句“冬天冻得直哆嗦,抱着火盆不想走。”引得台下哄笑一片。
眼看气氛渐热,张承觉得时机已到,起身走到台前:
“诸位,渔阳冬日,别有一番景象。本官偶得一诗,请诸位品鉴。”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他朗声吟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句诗毕,满场寂静。
这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冬日画卷。那种孤寂清冷的意境,与渔阳冬日的苍茫景象完美契合。
田楷激动得胡须颤抖:“主公此诗,字字珠玑,意境超然!老朽佩服!”
就连一向淡定的蔡琰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会场边缘,听到此诗,眼中闪过惊艳之色。
台下那些原本心存轻视的文士们也彻底服气了,这水平,吊打他们所有人!难怪人家能娶到蔡琰!原来是真的深藏不露!
然而,总有人不信邪。尤其是几个来自中原、自视甚高的文士,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一个前董卓部将,能突然作出这等水平的诗作。这不合常理!
一个来自兖州的文士站起身,拱手道:“太守此诗,确实气魄非凡,令人佩服。不过……在下斗胆一问,太守出身行伍,往日并未闻有诗名,何以突然能作出如此佳作?莫非……是早有准备,或是得了高人指点?”
这话问得还算委婉,但意思很明显:我们怀疑你这诗是抄的或者别人代笔的!
立刻有人附和:“是啊!听闻蔡大家才学冠绝天下,莫非……”
“或是郭奉孝先生的手笔?”
张承心里“咯噔”一下,卧槽!来了来了!质疑虽迟但到!他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带着一丝不屑:“哦?依诸位之见,我华雄就是个只会砍人的莽夫,不配作出好诗咯?”
那兖州文士忙道:“非也非也,只是……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若太守真有大才,何不当场再赋一首,以证清白?也好让我等心服口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