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才不够,士族来凑!商业搞起,吃饭不愁!(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最新章节。

众将深以为然,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吃得好才有力气卖命。

可钱从哪来?粮从哪来?

指望朝廷(董卓)拨款?做梦!指望加税?那是杀鸡取卵,刚稳定的人心立马就得散。

“看来,只能靠它了——”张承目光灼灼,看向了桌上那坛子“英雄血”,以及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大力发展商业!搞活经济!”

他首先盯上的就是“英雄血”。这玩意儿虽然口感还有待提升,但劲头足, 是真强(这时代独一份),绝对是暴利商品!

他找来几个机灵的士兵和本地工匠,成立了“渔阳国营酿酒坊(实验版)”,扩大“英雄血”的生产规模。同时,他凭借模糊的记忆,开始在“英雄血”里加入一些本地能找到的植物香料(比如茱萸、桂皮之类的),试图改善口感和风味,弄出不同档次的产品。

“低端的,卖给军队和普通百姓,薄利多销,提振士气。”

“中高端的,包装得好看点,卖给幽州本地的士族豪强,还有…那些北边的胡人!”

张承可是知道,草原民族就好一口烈酒。“英雄血”对他们来说,绝对是难以抗拒的“神器”!用酒换他们的牛羊马匹,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除了酒,张承还把主意打到了盐和铁上。

渔阳郡靠海(渤海),有盐滩!虽然现在的制盐技术落后,出产的盐杂质多,味道苦,但盐是硬通货啊!张承依稀记得晒盐法比煮盐法效率高,成本低,便下令招募沿海灶户,划出地块,尝试“集中晒盐”,改进制盐工艺。

至于铁,渔阳郡内也有小型铁矿。张承投入资金和人手,扩大开采和冶炼规模,不仅打造军械,也生产农具、铁锅等民用产品,其中马镫、马鞍、马蹄铁也要提上日程了。北方地势不像南方水系发达,骑兵优势明显,发展骑兵也有利于和胡人友好交流。

为了促进商业流通,张承还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降低市税,鼓励商贩来往。

在渔阳城内划定专门的“市”,提供场地,规范管理。

派出军队清剿通往北边胡地和南边中原商路上的小股土匪,保障商路安全。

甚至放出风声,欢迎各地商队来渔阳贸易,尤其是用粮食、布匹、牲畜来交换“英雄血”、渔阳盐铁的特产。

同时,也给甄家捎去信件,如果有合适的人才,可以推荐给他,直接负责渔阳的商贸,并给甄家让利两成。

这些举措一开始并不被本地士族和商人看好,觉得这位华太守又在瞎折腾。但当第一批改良版的“英雄血”被商队运往北边,换回成群的牛羊;当渔阳出产的、价格更便宜的盐和铁器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当通往南方的商路因为匪患减少而变得活跃时,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华太守,好像…真的有点东西?

郡府的金库和粮仓,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实起来。虽然距离“肉食管饱”还有差距,但军队的伙食标准确实在稳步提升,偶尔也能见到肉沫了。士兵们训练起来更加卖力,对华雄的拥戴也更深了一层。

张承站在郡守府的院子里,看着一车车粮食和货物运进运出,听着田楷汇报着日渐增长的税收数字,满意地咂咂嘴。

“系统啊,看到没?内政稳住,商业搞起,这才有点‘雄起’的苗头嘛!”

【系统提示:(微弱的电流杂音)…检测到宿主领地稳定度提升,经济指数微幅增长…任务进度缓慢推进中…请宿主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知道了知道了,慢是慢了点儿,但总比原地踏步强!”张承心情舒畅,甚至哼起了跑调的小曲,“等商业走上正轨,钱粮充足,老子就能招兵买马,扩大军队…到时候,嘿嘿…”

他似乎已经看到,一支装备精良、顿顿有肉的“华家军”,在这北方的土地上横空出世,搅动风云的场景了。

当然,前提是,他得先搞定那个对他虎视眈眈、丢了“半个家”的邻居——公孙瓒。不过那是后话了,眼下,还是先想想怎么把“英雄血”的口感再提升一个档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