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干快上,初具规模(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先踹了白眼狼儿女》最新章节。

金钱和高薪,是八零年代最有效的兴奋剂。

当李浩轩将一个宏伟的蓝图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摆在全村人面前时,整个靠山村都被彻底引爆了。

自第二天起,村东头那片荒地,就变成了全村最核心的工地。

天不亮,二十个壮汉就已经在李二牛的带领下,开始了养殖大棚的搭建工作。李浩轩的设计图纸简单粗暴,却极为实用。深埋的木桩作为支柱,横梁交叉,再用最便宜的油毡和厚实的茅草铺顶,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巨大棚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另一边,十个被高薪聘请的木匠师傅,则在耿老头的院子里,展开了一场流水线般的作业。

锯木头的刺啦声,刨木板的唰唰声,钉钉子的当当声,交织成一首充满力量的交响曲。

李浩轩像一个经验老到的总指挥,穿梭在各个“战线”之间。

“王叔,这个尺寸不对,所有箱子的长宽高必须完全一样,我以后是要叠起来立体养殖的!”他叫住一个差点弄错尺寸的木匠,语气严肃。

“二牛哥,地基的排水沟一定要挖好!蚯蚓怕淹,咱们这地势低,不能马虎!”他跑到大棚工地,指着地面规划道。

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他则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在一块专门清理出来的空地上,他亲自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婶子大娘,开始配制和发酵养殖基料。

“牛粪三份,腐烂的秸秆两份,木屑一份,再加上咱们买回来的菌种粉末。”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个比例是关键,关系到蚯蚓长得快不快,壮不壮。搅拌均匀后,堆起来,用塑料布盖住,让它自己发酵升温。等到摸着不烫手了,才能用。”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简单易懂,却蕴含着科学的道理。

那些原本只是冲着高工钱来的村民,看着这个不过十几岁的少年,指挥着几十号人,将一堆散乱的原材料,井井有条地变成一个初具雏形的养殖场,眼神渐渐从最初的惊讶,变成了由衷的敬佩。

这孩子,不是运气好,是真有天大的本事!

到了傍晚,收工的哨声吹响。

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聚集到了李浩轩家门口。

李浩轩搬出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装满了零钱和整钱的布袋。李二牛则拿着一个记工分的本子,站在一旁。

“李二牛,今天带队平地,一天工,一块五!”

“好嘞!”李二牛激动地应了一声,从李浩轩手里接过一张崭新的“大团结”和五毛钱,手都在抖。

“王木匠,带徒弟打箱子,一天工,两块!”

“张家婶子,帮忙拌料,半天工,七毛五!”

李浩轩一个一个地唱名,一笔一笔地发钱。拿到钱的村民,脸上洋溢着最质朴的喜悦,小心翼翼地将钱揣进最贴身的口袋里。那一张张钞票,不仅仅是工钱,更是对未来的希望。

“浩轩这孩子,敞亮!”

“跟着他干,有奔头!”

人群中,赞誉声此起彼伏。李浩轩用最直接的方式,赢得了全村人的人心。

村东头的热火朝天,与村西头的死气沉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家老宅。

那叮叮当当的劳作声,顺着风,一下下地敲在刘翠芬的心上,比她脚踝上流脓的伤口还要疼。

“杀千刀的小畜生!这是发了多大的财啊,全村人都给他当牛做马去了!”她躺在炕上,面目狰狞地咒骂着,声音嘶哑。

李大柱蹲在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劣质的旱烟。他听着那些传言,每周一百斤,一天一块五的工钱,还有那几车拉回来的木料,每一个消息,都像一把锥子,狠狠扎在他的心窝里。

悔恨,像毒藤一样缠住了他的心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