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音乐平台的暗流涌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后我靠写歌爆火全网》最新章节。
林清歌把耳钉戴回右耳,指尖在耳垂上停留了一秒,像是确认什么还在。她没再看那行“Y-7真实身份:周砚秋”的字,而是直接切出加密界面,关掉所有后台程序,打开橙光音乐创作者后台。
播放量定格在8万。
她刷新页面,数据没动。评论区却多了三百多条新内容,清一色三到五字差评:“听不下去”“假情绪”“节奏乱套”。账号头像全是默认灰色小人,发言时间集中在凌晨三点到五点,IP分散但设备型号一致——典型的水军刷评模板。
她调出《星海幻想曲》的传播路径图,红蓝双线本该在发布六小时后交叉上扬,结果蓝线——也就是平台推荐流量——从第九小时开始断崖式下滑,被系统标记为“低共鸣风险作品”。
她冷笑一声,点开同期新歌榜单。
榜首是首电子国风,编曲平庸但话题度拉满,歌手是某高管表妹;第二名是流量偶像的慢歌,副歌重复八遍,推荐位霸榜三天;第三名更离谱,纯钢琴BGM配ASMR呼吸声,标题写着“失眠救星”,播放量破百万。
林清歌把三首歌的后台数据拉出来对比,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所属厂牌全都挂在“橙光星链计划”名单里,而这个计划的审核人,正是平台内容总监的亲弟弟。
她合上电脑,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
咚、咚咚、咚。
和《星海幻想曲》副歌的节奏一样。
她突然想起昨晚破解出的那段音频,无声的震动波形,和母亲哼唱的频率完全重合。那时候她以为那是启动什么协议的钥匙,现在看,也许它也是种信号——提醒她,当规则不公时,得换种方式发声。
她重新开机,把副歌前八拍单独截出来,做成一段15秒音频,上传到个人动态,配文:“这段节奏,你听过吗?听出来的,评论‘我收到了’。”
三小时后,评论破两千。
“我收到了!”
“卧槽这是心跳声吧!”
“我妈昨天煮面时锅盖就在打这个节奏!”
“地铁报站的间隔也是这个!”
“我胎心监护仪上显示的就是这个频段!!”
林清歌一条条看过去,嘴角微微翘起。她新建了个群聊,拉了二十个评论最离谱但逻辑通顺的粉丝进来,发了条语音:“你们发现得没错,这段节奏不是随便写的。它像背景音,像心跳,像雨滴,但它其实是个暗号。现在,我想让它变成一场游戏。”
群里安静了三秒。
“姐姐,你要造反?”
林清歌笑了:“不,我们要办一场‘无声挑战’。”
她把节奏命名为“心跳密令”,让这群人用生活里的声音重新演绎——键盘敲击、洗衣机甩干、自行车铃铛、甚至筷子敲碗。不限形式,不限场景,只要节奏对,就打上#听见星海挑战#的标签发出去。
“别提我,别提歌曲名,就当是你们自己发现的神秘节奏。谁玩得最野,我请谁听未发布新歌。”
消息发完,她退出群聊,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关键词。
第一条视频是个程序员,对着镜头说:“我怀疑公司监控我。”然后切到屏幕录像,他敲代码时,机械键盘打出的节奏,正是“咚、咚咚、咚”。结尾他一脸惊恐:“它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点赞十万。
第二条是地铁延时摄影,车厢灯光闪烁的频率,恰好卡在节奏点上。配文:“每天坐这趟车的人,都听过这段‘音乐’。”
第三条更绝,是个宠物博主,猫踩键盘的爪印,被AI还原成MIDI音轨,节奏严丝合缝。标题:“我家主子才是作曲家。”
林清歌看着数据飞涨,手指终于离开耳钉。她没急着庆祝,而是打开后台监控工具,悄悄埋了个追踪脚本——只要有人搜索“林清歌”“星海幻想曲”或“心跳密令”,就会被自动归类,生成传播热力图。
二十四小时后,挑战视频破五千条,总播放量逼近三千万。热搜榜上,“#听见星海挑战#”挂在第18位,平台开始推相关推荐。
但她注意到,话题词下的内容开始被限流。几个大V的视频突然掉赞,评论区被清空,有人发帖说“收到平台警告,说传播不明节奏可能涉及信息安全风险”。
林清歌冷笑。他们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