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改变世界的决心(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后我靠写歌爆火全网》最新章节。

凌晨五点,水声停了。林清歌坐在客厅的旧沙发上,没开灯,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像一层薄霜。她点开语音文件,播放那段三秒的空白音轨——“休止符01”。只有呼吸,没有旋律,像某种无声的宣告。

她盯着波形图看了很久,突然意识到一件事:以前她总想写出完美的歌,可真正让她记住的,反而是那些没唱完的、跑调的、卡壳的瞬间。

手机震动,系统弹出新提示:“可兑换‘情感共鸣增幅器’,提升作品感染力92.3%。”

她连看都没看,直接划掉。

手指滑动,翻到聊天记录底部。那条消息还在:“我有首歌,从来没唱完过。”

发信人是个沉寂三年的号码,头像是一片纯黑。她没回,只是把这句话复制下来,粘贴进“声音庇护所章程·初稿”的页眉。

文档是昨晚写的“工作室构想”升级版。她把“帮扶对象”那一栏改了。删掉“贫困学生”,换成三行新内容:

正在走调的嗓子

被算法淹没的demo

想唱歌却不敢开口的人

写完,她停顿两秒,又在文档开头加了一句:“我们不培养歌手,我们保护声音。”

这不是慈善,也不是项目,是起义。对完美主义的起义,对流量霸权的起义,对“必须成功才能发声”的规则的起义。

她把文档另存为PDF,命名:“声音庇护所章程·初稿”。

然后点开音乐基金的后台,把资金用途从“助学金发放”改成“未完成作品收藏计划”。

第一条支出记录写着:“收购陈薇薇2016年地铁口即兴录音(未完成版),金额:1元。”

备注:首件馆藏。

她知道这听起来像个玩笑。一块钱买一段没人听的录音?可她更知道,有些价值不能用点数衡量。就像《079》那段十七秒的哼唱,系统判定为“无效音频”,可它让一个人终于敢说“我想唱歌”。

她合上电脑,从包里抽出笔记本。封皮内侧夹着半枚银质音符,边缘有些毛刺,是昨夜用钳子掰断的。她盯着它看了会儿,翻开新一页,开始画。

第一幅:一束光打在麦克风上,周围是黑暗的观众席。

第二幅:无数散落的音符,像雨点,汇成一条发光的河。

第三幅:一只手托着半枚音符,裂缝里透出光,像破壳的雏鸟。

她在下面写:“我不再修复谁,我只点亮开口的勇气。”

写完,她把“休止符计划”的播放列表导出,打包成独立音频文件。命名:“声音疫苗v0.1”。

说明写着:“接种方式:听一段未完成的歌,然后唱一句没说完的话。”

她没发朋友圈,没发微博,只上传到基金内部系统,权限设为“所有创作者可见”。

她知道,这东西没法量产,没法推广,甚至没法解释。但它存在。就像一颗种子,埋进土里,不知道哪天会发芽。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基金团队群消息。

“林姐,新章程看了,但‘收藏未完成作品’这块,怎么评估价值?”

她回:“听一遍,如果胸口松了一下,就是值的。”

发完,她起身走到铁盒前,打开。U盘“079原始录音”静静躺着。她把右耳的完整音符耳钉摘下来,放进去,挨着U盘。

左耳依旧空着。

她没照镜子,但知道那个空耳垂意味着什么。

不是缺失,是留白。像乐谱上的休止符,不是结束,是等待。

她重新坐下,打开母亲的录音文件。《星海幻想曲》的副歌,总是从第二句开始跑音,音准歪得离谱。可她从小听到大,每次母亲焦虑时,就会哼这段,一遍又一遍。

她截取那段跑调的副歌,导入音频软件。

再导入陈薇薇的十七秒哼唱。

最后,加入昨晚录的“休止符01”——那声三秒的呼吸。

三段声音叠加,不做任何修饰,不调音准,不加混响。

合成后,音轨像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毫无技术美感。

她给它命名:“普通人之声·样本0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