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戈壁零号(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国士无双》最新章节。

这就是,【昆仑-0号】。

一片,被神灵遗忘的,死亡之海。

机舱内,陷入了一片沉默。

随行的十几位专家,透过各自的舷窗,俯瞰着下方这片荒芜的土地,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无比凝重的神色。

“报告,第一阶段勘测数据,已汇总完毕。”

片刻之后,一名工作人员,将一份份刚刚通过卫星和机载设备,实时生成的报告,分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

龙卫国大手一挥,说道:“不用看报告了,王院士,你先说。”

那位地质学的泰斗,王立山院士,推了推眼镜,面色凝重地开口了。

“高校长,各位领导。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说,这里,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这片区域,位于一个极其稳定的古老板块之上,地壳运动非常微弱,几乎没有发生大型地震的风险。而且,地表覆盖层之下,是坚硬的岩石层。这对于建设一些需要绝对稳定的大型精密工程,比如粒子对撞机、或者核聚-变装置,是绝佳的、理想的地点。”

听到这里,钱振华院士的眼睛一亮。

但王院士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坏消息是……这里,是整个亚欧大陆板块的绝对干旱中心。数亿年的地质变迁,让这里彻底失去了形成大规模地表径流的可能。”

他的话音刚落,那位水文专家,周海平教授,便立刻接了上去,他的脸色,更为难看。

“王院士说的没错。根据我们最新的地磁和声波探测数据显示,这里的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即便有,也埋藏在至少三千米以下的深度,而且含盐量极高,开采难度极大,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查了一下,距离这里最近的、常年不断流的地表水源,是位于我们东南方向的,塔里木河下游的一条季节性支流。直线距离,超过了三百公里。”

三百公里!

这意味着,光是为了解决最基础的用水问题,就要修建一条长达三百公里的、横跨无人区的引水渠!其工程量和维护成本,简直不敢想象。

紧接着,气象学家陈风博士,也给出了他的报告,那数据,更是让人感到一阵绝望。

“气象数据显示,本区域,属于极端大陆性沙漠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超过了3000毫米。”

“年温差极大。夏季极端最高地表温度,可达到惊人的70摄氏度以上,鸡蛋放在沙子上,五分钟就能烤熟。而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则会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超过一百度的温差,对任何建筑材料和精密设备,都是一场噩梦。”

“更致命的是,这里,位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交锋带上,常年伴有8级以上的强风,瞬时风力甚至可以达到12级。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笼罩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强沙尘暴之中。”

地质、水文、气象……

一个个专家,一项项数据,如同三盆接连不断的冰水,将之前众人心中那股火热的激情,浇得冰冷。

最后,那位皮肤黝黑的、来自基建工程兵部队的总工程师,李振国大校,站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窗外那片绝望的土地,又看了一眼手中的数据,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高斯宇,用一种军人特有的、直来直去的语气,做出了最终的总结。

“高校长,恕我直言。”

“我这辈子,修过高原铁路,建过跨海大桥,甚至在南极的冰盖上,都钻过井。但是……”

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这个地方……是所有工程师的,终极噩梦。”

“在这里,想要建设一所,能够容纳数万人生活、学习、科研的现代化大学城,其难度,恕我直言……”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个最令人沮?丧的对比。

“……不亚于,在月球上,建一座基地。”

话音落下。

机舱内,一片死寂。

所有专家的报告,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高斯-宇选择的这个地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死亡之地。

龙卫国和钱振华的眉-头,都紧紧地,锁成了一个“川”字。

他们转过头,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少年。

他们想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退缩、后悔、或者,是犹豫。

然而,没有。

高斯宇的脸上,依旧是那样的,异样的平静。

他静静地听完了所有专家的报告,然后,将目光,重新投向了窗外那片,在所有人眼中,都代表着“绝望”与“死亡”的戈壁。

但是,在他的眼中。

那无边的黄沙,是未来制造芯片的、最纯净的硅。

那黑色的砾石,是未来冶炼合金的、最丰富的矿藏。

那炙热的太阳,是未来核聚变电站启动的、取之不尽的能量。

那肆虐的狂风,是未来改变气候的、最宝贵的动力。

这里,在别人眼中,是工程的噩梦。

但在他眼中。

这里,是他那座未来之城的,最完美的……画卷。

他的嘴角,缓缓地,勾起了一抹弧度。

那弧度中,没有丝毫的沮丧。

反而……带着一丝,近乎于变态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