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按下葫芦(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东北大姨捡到个丧尸闺女》最新章节。
晚饭吃得简单,却是程秋霞用了心的。玉米面用温水细细和了,贴在铁锅边上,灶膛里柴火噼啪作响,不多时,那饼子靠近锅边的一圈就结出了一层焦黄脆香的嘎巴,带着浓郁的粮食焦香。饼子瓤儿却暄软蓬松,掰开来,热气腾腾,一股子阳光和土地孕育出的清甜直往鼻子里钻。
光是这新玉米面饼子就足够诱人了,但更绝的是程秋霞端上来的那一小碟芥菜丝。
这芥菜疙瘩是去年秋末腌下的,在咸菜缸里浸润了一整个冬春,早已褪去了生涩辛辣,吸饱了盐分和时光沉淀的风味。程秋霞把它从缸里捞出来,在水里冲洗掉多余的盐渍,露出黄嫩水灵的芯子,快刀切成均匀的细丝,不能太粗犷失了爽脆,也不能太细会绵软没了嚼头。切好的芥菜丝根根分明,透着玉般的微黄。
关键一步在于“炝拌”。铁勺里倒了少许自家种的黄豆榨的豆油,放在灶眼上烧热,几粒花椒扔进去,“刺啦”一声,麻香瞬间炸开,直冲屋顶。趁热,将这滚烫的花椒油“呲啦”一下浇在芥菜丝上,热油与咸菜激烈碰撞,激起更浓郁霸道的香气——那是咸香、麻香、还有芥菜本身被激发出的那股子冲鼻又开胃的独特气息完美融合的味道。最后再点上几滴小磨香油,撒上一小撮熟芝麻,用筷子快速拌匀。
此刻摆在炕桌上的这碟炝拌芥菜丝,油润光亮,黄澄澄的芥菜丝蜷缩着,夹杂着焦黑的花椒粒和星星点点的白芝麻,光是看着就让人口舌生津。
飞飞啃饼子啃得正香,看到这碟芥菜丝,眼睛立刻直了,小鼻子使劲吸了吸,那混合着花椒麻香和芥菜冲劲儿的气息,对她而言,比什么山珍海味都更具诱惑。她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一小撮,放在金黄的饼子嘎巴上,然后啊呜一口,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嘎吱嘎吱,芥菜丝极致的爽脆在齿间炸开,咸鲜适口,带着花椒恰到好处的麻,一丝丝属于芥菜的微冲在口腔里盘旋,不仅解了玉米饼子那纯粹的甜糯可能带来的腻,更将那粮食的香甜衬托得愈发淋漓尽致。飞飞吃得摇头晃脑,连掉在桌上的饼子渣和一根不小心滑落的芥菜丝,都赶紧用小手捡起来,珍重地塞进嘴里,半点不舍得浪费。
程秋霞看着闺女这半点不浪费的劲儿,又是心疼又是想笑,她自己也夹了一筷子芥菜丝,就着暄软的饼子瓤,嚼得津津有味。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咸菜,却是普通人家饭桌上最踏实、最熨帖的美味,带着土地馈赠的扎实和巧妇精心调弄的烟火气,能抚平一日的疲惫,也最能安抚人心。
夜里起了风,吹散了白日的闷热,窗户纸呼哒呼哒轻响。飞飞在炕梢,吃得饱饱,睡得四仰八叉,小呼噜打得均匀,嘴角似乎还带着点芥菜香的回味。程秋霞却有点睡不着,听着外头风声,想着西头那若有若无的“怪味”,翻来覆去烙饼子。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合上眼。
第二天下午,日头偏西,热气稍减,知青点老槐树下果然比前两天热闹了些。程秋霞说话算话,一大锅绿豆汤已经坐在灶上温着,丝丝甜气飘出来,勾得孩子们心里痒痒。
王琳今天教的是“玉米”、“豆角”、“丰收”几个词的读音和笔划,结合着眼前的农时,孩子们理解得快了些。莲娜也来了,她没上前教,只是坐在稍远一点的木墩上,手里拿着针线,在给老马补一件旧褂子,偶尔抬头看看孩子们,嘴角带着恬静的笑意。
飞飞依旧是学得最认真的那个,小身板挺得笔直,跟着王琳写。到“丰收”时,她还特意回头看了看远处金黄的玉米地,仿佛要把这词和那景象牢牢刻在脑子里。
识字课快结束时,程秋霞拎着个大铁壶和一摞碗过来了,后头跟着李风花,端着个搪瓷盆,里面是洗干净的黄瓜。“来来来,歇会儿,喝碗绿豆汤,再啃根黄瓜解解渴!”
孩子们欢呼一声,呼啦啦围了上去。
就在这时,陈家旺家的闺女,七岁的草珠儿,怯生生地站在人群外围,小手绞着衣角,眼巴巴地看着那锅绿豆汤,却没敢上前。
草珠儿以前也是识字课的常客,小丫头文静,学字也快。
程秋霞眼尖,看到了她,心里一软,扬声喊道:“草珠儿,愣着干啥?快过来,婶儿给你盛一碗,多加勺糖。”
草珠儿犹豫了一下,慢慢挪了过来。
飞飞正端着一碗绿豆汤,小口小口地喝着,看见草珠儿,她鼻子不自觉地动了动,喝汤的动作慢了下来,眼睛微微眯起,看向草珠儿。
程秋霞盛了满满一碗绿豆汤,递给草珠儿,顺手摸了摸她的头:“咋就你一个人来了?你爹呢?”
草珠儿捧着碗,小声道:“爹……爹在家睡觉。”
“大下午的睡啥觉……”李风花快人快语,被程秋霞用眼神制止了。
程秋霞柔声道:“没事,来了就好,慢慢喝。”
草珠儿点点头,低头喝了一口甜丝丝的绿豆汤,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
飞飞却端着碗,走到了草珠儿身边,凑近她,仔细闻了闻。
草珠儿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往后缩了缩。
“飞飞,干啥呢?别吓着草珠儿。”程秋霞提醒道。
飞飞抬起头,看向程秋霞,小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小声说:“妈,草珠儿身上也有那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