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黑土地(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东北大姨捡到个丧尸闺女》最新章节。
李文娟也小声附和:“是啊,本来还想着,省着点口粮,看能不能给家里寄点粮票回去,城里商品粮供应也紧,我下乡了还能贴补点家里……”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引起了旁边树荫下歇着的屯里妇女们的注意。李风花和王淑芬对视一眼,都有些诧异。她们只知道城里吃商品粮,是让人羡慕的铁饭碗,没想到竟然会吃不饱?!
“城里缺粮了?”王淑芬忍不住问了一句。
赵援朝一下子坐起来,像是找到了宣泄口:“可不是嘛阿姨,城里人口多,供应就那么多,哪够啊!我爸妈信里都说,现在买啥都得排队,细粮更是难得见着!我们下乡,本来还抱着建设农村的理想,也想……也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他说着,声音低了下去,带着点沮丧。
王振华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理想?理想现在都快被饿趴下了!这工分也太难挣了!”
他这话像是点燃了导火索。孙晓玲猛地站起来,冲着几个男知青道:“你们还抱怨?你们男的一天好歹能挣八九个工分,我们女的累死累活六七分,你们吃饭的时候可比我们多多了!”
赵援朝不服气了:“孙晓玲你这话说的!我们干的都是重体力活,拉犁耙地,不吃饭哪有力气?你们点种薅草是轻省活儿!”
“轻省?你弯一天腰试试!”王琳也加入了战局,声音拔高,“手上全是血泡你看不见啊?”
“就你手上有血泡,我也有,我脚上腿上还划得口子呢。”
“那还不是你们干活慢!磨蹭!”
“你说谁磨蹭?!”
眼看争吵要升级,李风花赶紧站起来打圆场:“哎呦,吵啥吵啥,都少说两句!你们这些娃娃刚来几个月,手生,慢慢来嘛!谁不是从水泡磨成老茧过来的?都不容易,别吵架吵架伤情分。”
“就是,”王淑芬也劝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工分这玩意儿,年头久了,手艺熟了,自然就上去了。”
“年头久?我们还要在这多久才能回家呢?我想回家,我想我妈、我爸了。”
“哎?你看,这孩子说就说,别哭啊,晚上上大姨家,大姨给你炖酸菜。”
“我不去,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我没脸空手上人家吃饭,我妈知道要骂的。”
“一颗酸菜而已,吃不垮我家。别哭了啊,哭的我这心里怪不得劲的。”
现实的生存压力,远比口号和理想来得沉重。他们离乡背井,吃苦受累,却发现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那种失落和茫然,几乎要将他们淹没。
一直沉默着的程秋霞,看着这群半大孩子脸上与年龄不符的愁苦,心里也不是滋味。她忽然想起之前看到女知青们看书写信的样子,心里一动,站起身走了过去。
“都别吵吵了,”她声音不高,却让几人抬头看了过来,“我有个想法,你们看行不行。”她目光扫过知青们,“你们是知青,下乡来,不光是干活,也得传播文化知识不是?咱们屯子里这些半大孩子,像铁蛋、狗剩,还有飞飞,都没正经上过学,认不了几个字。要不……你们轮流,下了工或者下雨天,教教他们认字、算数?队里呢,看看能不能给你们算点额外的工分,或者补贴点口粮?”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教孩子认字?
郑卫国大队长刚才就看见这边聚堆,远远地从地里走了过来,正好听见程秋霞的话。他沉声问:“围在这儿吵吵啥呢?怎么回事?”
李风花赶紧三言两语把情况说了,着重讲了知青们担心口粮不够,以及程秋霞的提议。
郑卫国看了看垂头丧气的知青们,又看了看程秋霞,沉吟了片刻。他当然知道知青们的困难,也清楚屯里孩子们缺乏教育的现状。
“秋霞这个提议……我看行!”郑卫国一锤定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劳动锻炼是一方面,传播文化也是责任嘛,教孩子认字,是好事。这样,我跟队里其他干部商量一下,看看怎么给你们计工分合适,肯定不会让你们白干。”
他顿了顿,目光严肃地扫过知青和围观的社员:“但是,地里的活儿不能耽误,春争日,夏争时,庄稼不等人,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日子是慢慢过出来的,理想,也不是挂在嘴上的!都散了,准备干活!”
大队长发话了,众人便都慢慢散开,回到各自的地块。知青们互相看了看,虽然前路依旧艰难,但眼里总算重新有了一点光。教孩子认字,听起来,似乎比单纯在地里刨食,更靠近他们曾经怀抱的“理想”一些。
程秋霞拉着程飞往回走,低头看着她:“飞飞,让知青哥哥姐姐教你认字,好不好?”
程飞仰着小脸,回想了一下李文娟写信的样子,和王琳看厚厚的书的样子,点了点头:“好。”她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学写信。”
她要学会写信,这样,就能给盼盼姐姐和悦悦姐姐回信了,告诉她们,靠山屯的玉米,也长得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