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都是人才啊(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最新章节。
现在正是挖冬笋的季节,冬笋笋质幼嫩涩中带甜,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冬笋无法破土,最后腐烂。
所以山里人在过年前都会出来挖冬笋,顺便给竹子松下土,开春后春笋的长势会更好,一般是以过年为界限的,过年后就基本不再挖笋了。
他找到祝晓燕:“晓燕,你们组今天有安排去砍竹子是不是,让他们出发前叫我一下,我去挖冬笋。”
“笋是挖的吗?不是直接把笋砍了吗?”
“你们是不是在过年后去砍竹笋了?”
“对啊,有问题吗?”
人才啊!好吧,这一个是没干过什么农活和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城里知青。
“诶,以后春笋就不要去砍了。”
“啊!为什么?”
“哪里那么多为什么,照做就是了。”
这年头,肚子里都没有油水,竹笋含碳水低,纤维素又高,吃笋更容易饿了。
而且很多家具要用到竹子,林鸿彬随便就能说出一大堆:竹床、竹椅、竹凳、竹篮、竹蒸笼、竹筛子、竹晒席、竹凉席、竹扁担、竹碗、竹炊帚、竹筷、竹筒、竹筲箕、竹畚箕、竹畚斗、竹箩筐、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托盘、竹衣架等等。
家里有一大半的家居用品要用到竹子,所以村民对春笋还是很爱护的,约定俗成的在过年后不去砍春笋了。
而且春雨一落,地里、山里的各种野菜也多了,也不差春笋那一口了。
过了一会林家胜过来。
“场长,可以出发了。”
“好,马上来。”
林鸿彬拎着军用水壶就出门了。门口站着5个人,李建嫦、刘茜华、林家胜、陈友林,还有一个之前没接触过,林鸿彬回忆一下记忆中的资料,这姑娘应该叫蔡秋华,18岁,榕城来的知青。
这后勤组的知青算是都熟悉了。5个知青每个人都背着一个装水的竹筒,林家胜、陈友林扛着锄头,三个女同志各带一把柴刀,李建嫦还多拎了个竹篮。
一群人就林鸿的手上是空着的。
“你们带路,出发吧。”
很快就到了一片竹林,看到竹林的样子,林鸿彬不禁捂住脸,暗暗叹道:还真都是人才啊。
知青们砍竹子,不挑不拣,基本一片砍过去。看来邱明林和郭子好基本没过来看过。林场里的知青基本是平原地区的人,榕城和鹭岛的也是,那里基本没有野生竹林,对竹子认识不足很正常。
“来来,都过来,我先教你们怎么看竹龄。”
几个人围了过来。
“这种带竹节白霜的竹叶翠绿欲滴、竹皮翠绿,竹身无光泽是当年的新生竹,随着竹龄越大,竹节竹叶竹皮颜色越变越深,越变越黄。
这种翠绿的新竹正常时候就不要砍了,除非有特殊用途的。要砍就砍那种颜色深的,开始发黄的竹子,还有不要像原来那样,把一片的竹子全砍了,要挑着、有间隔的砍。各位明白了没?”
“明白!”
“现在我教你们怎么找冬笋。”
“第一个看地形,向阳的山坡,光照充足,冬笋生长的概率较大。背向阳光,阴凉潮湿的山坡则不太可能生长冬笋。”
“第二个观察竹叶和竹子,竹叶的颜色暗青,竹子颜色相对较深,这样的竹子下面更可能有冬笋。同时,竹叶茂密的地方有冬笋的概率也比较高。”
“第三个观察地面特征:地面有凸起或裂缝的地方,下面可能有冬笋。”
“挖要怎么挖呢?有凸起的直接在凸起两边开始挖,没有凸起的就观察竹鞭,顺着竹鞭的方向往下挖。”
自从弄了两窝竹鼠,林鸿彬快成挖冬笋的专家了,找了一棵竹叶颜色暗青,竹叶茂密的竹子,怕马失前蹄,就用手握住,试着感应竹子,顺着竹根一米多的地方就有两颗冬笋。
用外挂作弊呗,这准确率百分百啊。
林鸿彬一边作弊,一边总结规律,一边教学,很快就挖了一篮子,让李建嫦先提回去,
“建嫦,回去后洗去泥土,全部连壳一起放锅里炖煮两小时,笋才不会涩!对了,跟你们组长说不用煮我的午饭,我去找找看有什么猎物。去吧!”
“好的,场长再见!”多礼貌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