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开始交接(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最新章节。

郑建锋吸了一口烟:“不贫了,今天是来交接的吧,我给你简单介绍下林场。”

郑建锋从抽屉里拿出一小叠资料:“林场70年成立的,是县管的单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县里的领导见过了吧?”

“嗯,见过了!”

“林场的位置就在你们村旁边,当时公社把那边大几十个山头划给林场。

现在有知青36名,另外一个会计兼办公室干事,一个出纳兼技术员,加上你,共39人!

卫生员、护林员都是知青兼任的。知青有四个组长,组长二级工,其他是一级工。林场的工作总结起来就是砍树,劈柴,育苗,种树!”

郑建锋又吸了一口烟,“成才的松树、柳杉、杉树砍下来先放在林场晾干,等县里派车过来拉。

木砍下来劈柴。林场要给县里的几个单位供柴,公社这边单位的柴火也是林场供应的!县里由县供销社派车过来拉,每周两趟,一趟两个卡车斗。

这是计划内的,必须完成的。公社这是一周三次,这是计划外的,公社供销社拖拉机过去拉!

林场需要买什么直接找供销社,一个月结一次账。你先看下资料。等会一会一起去供销社,然后坐拖拉机去林场!”

边说边把资料递给林鸿彬。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第一位。

闽省的煤矿不多,基本在北部,清源县不通标准火车,煤矿运进来不容易,以满足企业生产为优先,还有火电厂也是用煤的。

日常生活所用的燃料还是传统的柴火,平原地区人多地少,能开垦成农田的基本都开垦了,农田所产生的秸秆稻草等不耐烧,所以严重缺柴,能砍的树基本都砍光了,各种乔木的树干也都是光秃秃的,林鸿彬这几次坐车往返县城,可是深有体会。

70年县里送知青到八个山区公社,直接在这八个公社各成立一个林场一个农场,安排了数百的知青,也解决了城里柴火、吃菜问题,一举三得啊。

林鸿彬接过资料翻看,这资料比较简单,跟花名册差不多。

林场是70年10月成立的,当年就安排了22名知青,都是本县人。

去年送来了14人,一半榕城市的一半鹭江市的,榕城和鹭江是省里两个以市管理的地区,其他的地方都是专区、地区的。

今年还没送人过来,还不是时候。年纪最大的22岁,70年送过来的;最小的17岁,去年送过来的。两拨人都是当年的高中毕业生。

自从68年复课后,学制与林鸿彬念书时就不一样了,林鸿彬念书时是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的学制,现在是5年小学、3年初中、2年高中,到高中毕业直接减少了两年。

但70年高中毕业的年龄跨度大,因为里面有66、67、68三年的初中毕业生。

“郑叔,林场的知青是领工资的吧?”

“对,林场其实是学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的,也算是半军事化单位。”

“哦!郑叔,这个我可以带走吗?”林鸿彬问道。

“这个就是给你的,又不是档案。”

接着郑建锋又介绍了一些小细节,花了十来分钟!

“你叔我兼着职,能力有有限,还两头跑,忙不过来,林场那边总有很多缺漏,你去林场后再仔细琢磨。”

“等到林场再了解了解。现在我们现在去供销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