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防治瘟疫,赢得民心(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殿下我们造反吧》最新章节。
“就是它!”薛先生激动地说,“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毒霉,古籍中称其为‘黑死霉’,吸入其孢子会导致肺腑溃烂。”
他们立即取样返回地面。薛先生连夜研究,终于配制出针对性的解药方剂。试用后,病患的症状明显好转。
恰在此时,前往西南寻药的一队人马也带回了所需的特殊草药。双管齐下,疫情终于得到控制。
十日后,新增病例停止;又过半月,大部分病患痊愈出院。整个和州城躲过了一场大灾难。
疫情结束后,武泽苍召集全城百姓,公开表彰薛先生和所有医护人员的功绩。
“此次瘟疫,若非薛先生及时发觉,果断处置,和州恐遭大难。”武泽苍高声宣布,“为感念薛先生之功,我决定在和州建立医学院,由薛先生主持,培养更多良医。”
百姓欢呼雷动,纷纷向薛先生表达感激之情。曾经对封锁政策不满的人们也意识到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对武泽苍更加信服。
然而薛先生却没有沉浸在荣誉中。疫情过后,他立即投入总结防治经验,编写防疫手册,完善和州的公共卫生体系。
“此次疫情暴露诸多不足,”薛先生对武泽苍说,“我们必须建立更完善的疾病预防和应急机制。”
在薛先生的建议下,和州开始实施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定期清扫街道,修建公共厕所,改善饮用水源,建立疫情监测网络。薛先生还创办了《健康杂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百姓宣传卫生知识。
最令人称道的是,薛先生坚持深入民间,巡回义诊。他不仅治病救人,更传授防病知识,改变百姓的不良生活习惯。
“上医治未病,”薛先生常对学徒们说,“预防胜于治疗。我们的目标不是等人生病后去救治,而是让人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武泽苍全力支持薛先生的理念,拨出专款用于公共卫生建设。他深知,百姓的健康才是和州繁荣的基石。
转眼又到年末,和州迎来了一个罕见的暖冬。往年此时,因寒冷和疾病去世的老人不在少数,今年却大大减少。
腊月二十三,民间小年,一群百姓自发来到王府门前,敲锣打鼓,送上万民伞和功德匾,感谢武泽苍和薛先生的救命之恩。
一位老者代表百姓发言:“老汉我活了七十岁,经历二十七任和州主官,从未见过如王爷和薛先生这般真心为民的官和医。和州有您二位,是我们百姓的福分啊!”
武泽苍接过万民伞,感慨万千:“武某何德何能,受此大礼?保境安民本是我的职责。要谢当谢薛先生,若非他医术高明,仁心仁术,和州难逃此劫。”
薛先生却谦逊地说:“薛某只是尽了医者本分。此次抗疫成功,全靠王爷果断决策,全民同心协力。”
三人相视而笑,彼此心照不宣。
当晚,王府设宴款待薛先生和抗疫有功人员。宴席间,武泽苍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定为“防疫日”,以此纪念这次抗疫胜利,并提醒后人重视疾病预防。
宴席结束后,武泽苍与薛先生在园中散步。
“先生来和州已近一年,觉得此处如何?”武泽苍笑问。
薛先生抚须微笑:“和州虽小,却有大气象。王爷胸怀天下,百姓勤劳朴实,此地真乃乱世中的桃源。”
“那么先生可愿长久留在此地?”武泽苍真诚地问,“我欲请先生出任和州医官总领,主管全州医药卫生之事。”
薛先生沉默片刻,缓缓道:“薛某闲云野鹤惯了,不喜官职。但若王爷允我继续按自己的方式行医救人,薛某愿倾尽所能,助王爷打造一个病有所医的和州。”
武泽苍大喜:“一切依先生所言!”
二人站在亭中,远望和州城的万家灯火。在这乱世之中,这片土地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煤矿带来能源,工坊带来就业,医疗带来健康,教育带来希望。
“王爷有宏图大志,”薛先生忽然说,“薛某不才,愿尽绵薄之力。”
武泽苍郑重回礼:“得先生之助,是和州之幸,百姓之福。”
正当二人交谈时,一侍卫匆匆来报:“王爷,边境巡逻队发现一群难民,约百余人,自称从北边逃难而来,其中多人患病,请求入城避难。”
武泽苍与薛先生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又一场考验即将来临。
“立即在城外设立临时隔离区,”武泽苍果断下令,“请薛先生带队前往诊治,严格筛查,防止带入疫病。”
薛先生立即起身:“薛某这就前去。”
夜色中,一队人马匆匆出城,奔向需要帮助的人们。灯笼在寒风中摇曳,照亮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和州未来的方向。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疾病与苦难从未远离。但有仁心仁术者在,有为民请命者在,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
武泽苍站在城楼上,目送薛先生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信心:无论前方有多少挑战,只要上下同心,和州定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的基石,正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