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笔墨丹青(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公主,您驸马又死我手上了》最新章节。
翌日清晨的麟德殿,气氛比昨日更添了几分紧张。萧烬站在熟悉的位置,看着内侍们将一张张铺着锦缎的大案抬进殿中,砚台里磨得细腻的墨汁散出淡淡的松烟香,空气中飘着宣纸特有的草木气息。她今天特意换了身更利落的劲装,心里却比昨天还没底——诗词她还能背两句,书画这玩意儿她是真一窍不通,连毛笔都没握过几次,顶多算个“灵魂画手”。
“昨日文斗,燕使技高一筹。”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中,“今日论书画,当显两国气韵。”
宇文弘起身行礼,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笑意:“大周书画向来名动天下,我燕国虽居北地,却也有几分心得。不如先论书法如何?”他拍了拍手,两名燕国侍从抬着一卷素绢上前,展开后竟是一幅丈长的草书,笔走龙蛇,墨迹淋漓。
“此乃我燕国书法大家卫先生所书《燕山雪》长卷。”宇文弘指点着画卷,语气中满是自豪,“卫先生师从张旭狂草之法,笔力雄健如北地寒风,不知大周可有佳作赐教?”
殿中群臣凝神细看。只见那草书写得确实奔放,笔画之间牵丝连带,如风雪翻卷,确实有几分狂草的气势。萧烬看得直皱眉——这字龙飞凤舞的,除了看出写得很快,她实在看不出好坏,只觉得比街头算命先生写的符咒还难认。她偷偷问旁边的侍卫:“这字……认识上面写的啥吗?”
侍卫憋笑道:“萧大人,草书重气韵,不重识读……听说卫先生的字在燕国能换十匹骏马呢。”
“十匹骏马?”萧烬咋舌,“这字比我的剑还值钱?”
正说着,林昭已示意内侍呈上大周的书法作品。两名宫女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宣纸,却是一幅蝇头小楷,字迹娟秀工整,笔笔如刀切玉,在狂草的对比下显得格外清雅。
“此乃我朝女史苏绾所书《大周礼器考》。”林昭声音清亮,“苏女史七岁习书,临摹钟繇小楷三十载,笔力虽柔,却暗合礼法,字字有典。”
宇文弘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他身边的文士凑过来低语几句,想来是在评价这小楷的精妙。萧烬还是没看出门道,只觉得这字比她写的“到此一游”好看一百倍,至少每个字都认得。
“小楷虽工,却失之柔媚。”宇文弘强自镇定,“书法当以气势取胜,如此娟秀之作,怕是少了几分风骨。”
“宇文大人此言差矣。”林昭微微一笑,“北地狂风固然强劲,江南春风亦能化雨。我大周书法,向来刚柔并济。苏女史的小楷看似柔媚,实则笔锋藏锋,如绵里裹针——不信请细看‘礼’字右点,落笔藏锋,收笔回钩,暗合‘礼藏于内’之意,这等功夫,非一日之功。”
经她一指点,群臣果然看出几分门道。萧烬凑过去眯着眼细看,还真发现那“礼”字的点画圆润中带着韧劲,像颗饱满的珍珠,却隐隐透着锋芒。她恍然大悟:原来写字跟练剑一样,讲究藏锋露拙啊!
“这一局……算平手如何?”宇文弘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小楷中藏着这么多讲究。
“可。”林昭不紧不慢,“接下来该论绘画了。”
燕国使团早有准备。四名力士抬着一幅巨画上前,展开后竟是一幅《塞北狩猎图》:画面上骏马奔腾,猎手弯弓,苍鹰盘旋,背景是连绵的雪山,笔法粗犷,用色浓烈,将北地的雄浑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乃我燕国画院供奉所绘,用的是北地特产的狼毫笔与矿物颜料,经寒不褪色。”宇文弘指点着画面,“你看这奔马的四蹄,用的是‘飞白笔法’,鬃毛如迎风而动;猎手的箭羽,一笔勾勒而成,堪称绝技。”
殿中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萧烬看得眼睛发亮——这画她看得懂!马跑得很凶,人射得很准,比她在话本里看到的插图好看多了。她忍不住小声嘀咕:“这画不错啊,比昨天那些之乎者也好懂。”
林昭却神色自若,示意内侍呈上大周的画作。这次是一幅卷轴被缓缓展开,没有狩猎图的壮阔,却是一幅《江南春意图》:小桥流水,杏花微雨,画中农人扶犁,渔翁垂钓,连岸边的草叶上都带着晶莹的露珠,笔法细腻得仿佛能闻到江南的水汽。
“此乃画院待诏王希孟的新作。”林昭的声音带着笑意,“用的是江南特产的兔毫笔与花青颜料,最擅表现烟雨朦胧之景。”
宇文弘起初不以为意,可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他身边的文士们也纷纷凑上前,指着画面低声议论。萧烬看得莫名其妙——不就是一幅风景画吗?哪有狩猎图热闹?
“这画……虽清雅,却少了些气魄。”宇文弘硬着头皮评价,“不过是小桥流水,如何比得上塞北的金戈铁马?”
“宇文大人怕是没细看。”林昭缓步走到画前,指着画面一角,“请大人看这水中的倒影——岸边的杏花倒映在水里,花瓣脉络清晰可见,与岸上的花枝虚实相映,用的是‘破墨法’,一笔之中分出浓淡,这是我大周画师独创的技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又指向画面远处:“再看这远山,看似淡墨一抹,实则用了七层晕染,远看如薄雾笼罩,近看却层次分明,这叫‘积墨’,需等第一层墨干透再叠第二层,一幅画往往要画上月余。”
最绝的是画中的渔翁:“这老翁的蓑衣,用的是‘点苔法’,以千万点墨点组成,远看浑然一体,近看每一点都各有姿态,比北地的粗犷笔法更见功夫。”
经她这么一解说,萧烬才算看出些门道。那水中的倒影果然栩栩如生,连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远山的墨色确实层层递进,像真的笼罩着一层薄雾;最神的是蓑衣,远看是灰扑扑的一片,凑近了才发现是无数细小的墨点,密密麻麻却不乱章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