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格物致知,苏清雪初显经世之才(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最新章节。

与“开荒团”那边愁云惨淡的气氛截然不同,苏清雪带领的“学者团”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他们没有像陈默的公会兄弟那般,一头扎进深山老林里,与那些变异的豺狼虎豹斗智斗勇。

在苏清雪看来,那是最原始、最低效的资源攫取方式。

她没有急着去与周全的鲁班堂合作,而是带领着她那支由九位各领域泰山北斗组成的“学者团”。

一头扎进了李万才主动贡献出来的,原属陈家的档案室。

邵清县百年的税务账册、地契文书、水文记录、人口户籍……

这些在寻常玩家眼中枯燥无味,如同废纸般的东西。

在苏清雪和她的团队眼中,却是一座蕴含着无尽信息的宝库。

他们首先接取的任务,并非【矿产采集】或【变异野兽清剿】,而是【人口普查与户籍整理】、【土地丈量与税法修订草案】这类看似与贡献值毫无关联的基础工作。

“小苏,你看这里。”

在临时充当办公室的偏厅内,一位须发微白,戴着老花镜(民初款式,圆片水晶镜),气质儒雅的老者,指着一张泛黄的邵清县舆图,眉头紧锁。

他叫刘建国,现实世界中是国内材料学领域的权威,一位真正的国宝级专家。

“周全和周顺两位堂主递上来的报告,我看了。问题很大。”

刘教授沉声道,“无论是修补城墙,还是建设新的民居,进度都极其缓慢。原因无他,砖石供应严重不足。”

苏清雪放下手中的毛笔,走到地图前,神色同样凝重:

“我昨天去城郊的砖窑看过了,情况比报告里说的还要糟糕。”

她回忆起昨日所见的景象,不禁摇了摇头:“技术太落后了。”

“他们用的还是最原始的土窑,窑体结构完全不合理,烧制时热量大量流失,根本无法达到足够的温度。”

“燃料用的也是普通的薪柴,燃烧不充分,烟熏火燎,一窑砖烧出来,残次品率高达四成,甚至五成。”

“烧出来的青砖质地疏松,轻轻一碰就掉渣,根本不堪大用。”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效率问题,而是严重拖慢了整个‘星火计划’的基建进度。”

旁边一位专注于分析土壤样本的农学专家田文博也抬起头,插话道:

“不只是工业,农业也一样。我分析了县城周边的土壤,土地肥力流失严重,长此以往,粮食产量只会越来越低。”

“那些流民就算有了活干,填不饱肚子,迟早也是要出乱子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将邵清县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剖析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他们不像那些“开荒团”,只看到眼前的怪物和矿石,而是能从宏观层面,洞察到整个社会体系运转的根本症结。

苏清雪听完众人的分析,沉静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光亮。

她看向刘建国教授,轻声问道:“刘老,您有办法?”

刘建国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镜片,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强大的自信。

“办法,自然是有的。”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小问题而已。”

他信手从桌案上拿起一张白纸,用炭笔在上面迅速勾勒起来。

“首先,窑体结构必须改。”

“我们要重新设计火道和烟囱,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在窑体内形成强大的‘抽力’,让火焰能充分燃烧,温度也能稳定地提升到一千度以上。”

“其次,是燃料。”

“直接烧木柴,效率太低。我们可以先建一座炭化窑,将木柴预先烧制成木炭。”

“木炭的燃点高,火力猛,燃烧稳定,还没有那么多烟尘,是烧制高品质青砖的绝佳燃料。”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周全和周顺两位堂主目瞪口呆。

他们作为墨瞿堂和鲁班堂的负责人,对这些工匠之事最是了解,却从未听过如此精妙的道理。

“这……这位先生,您是说,改改烟囱,再把柴火先烧一遍,就能烧出好砖?”

周全壮着胆子,难以置信地问道。

刘建国教授微微一笑,充满了降维打击般的从容:“理论如此,一试便知。”

说罢,他看向自己的信息面板,毫不犹豫地接取了【星火计划】系列任务中,一个此前无人问津的任务——【改良砖窑技术】。

……

三天后。

邵清县城郊,一座崭新的砖窑旁,人头攒动。

几乎所有还在县城内的玩家,都闻讯赶了过来。

王日天的死,像一记警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危险。

许多原本准备出城“打金”的开荒团,都暂时偃旗息鼓,窝在城里。

听说“学者团”那边搞出了大动静,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前来围观。

“听说了吗?那帮老教授,说能把烧砖的成品率提到九成以上!”

“吹牛吧?我前两天去看过,那破窑烧出来的砖,跟豆腐渣似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谁知道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来看看热闹。”

人群议论纷纷,大多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