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种红薯土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荒年好大仓,我靠种地养全家》最新章节。

到了地头,麦大江把车停在树荫下,灌了口凉水,缓了口气,指着翻好的地说:“种土豆和红薯,最忌讳连茬。今年种了,明年就得换种麦子或豆子,不然地就‘乏’了,长不出好东西。

你们看这地,我已经翻过两遍了,得用耙子把这些大块的土坷垃敲碎,敲得匀实些,土细了,芽子才好扎根。”

他拿起锄头,又说:“敲完土,还得浇遍粪水,把地喂肥了。这两步做好了,才能下种。”

说着,他捡起一块切好的土豆,指着上面的芽眼:“看见没?切土豆块的时候,得保证每块上都有这么个芽眼,这是出苗的关键。切好后拌上草木灰,一来能防烂,二来能补点劲儿。”

他忽然严肃起来,加重了语气:“有件事必须说清楚,这土豆要是放久了,芽子长得老长,种的时候不用掰掉芽子,照样能活。但记牢了,长芽的土豆,万万不能吃!吃了会中毒,轻的上吐下泻,重的能要人命!”

众人听得一激灵,赶紧点头,有人还掏出个小本子,蹲在地上用炭笔飞快地记。

“都听明白了?”麦大江问。

众人齐声道:“明白了!”

“那咱就开始种。

麦大江抡起锄头,开始起垄。锄头落下,划出一条条深沟,沟间距差不多一尺半。“这间距得留够,不然土豆长不开,全得挤成小疙瘩。”他边刨边说。

在垄上,他每隔一尺(大约30厘米)就刨一个小坑,坑不深,也就半尺光景,刚好能放下一块土豆。

他刨得快,额头上很快冒了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褐黄色的泥土里,“嗖”地一下就没了踪影,只留下个深色的小点。

在垄上每隔一尺刨一个小坑,坑不深,刚好能放下一块土豆。

他刨得兴起,额头上很快就冒了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

“慢点,匀着劲儿来。”徐盈娘跟在后面,递过一条粗布汗巾,又补充道,“这活儿得细,坑深了,芽子顶不破土;浅了,太阳一晒就蔫了,都不行。”

麦大江接过汗巾擦了把脸

坑都刨好后,云芽拎着装土豆块的筐子走过来,弯腰往每个坑里放一块,芽眼朝上,动作又快又准,手指上沾了不少草木灰,像戴了副灰手套。

徐盈娘则跟在她身后,用脚把旁边的土拨进坑里,轻轻踩实,土面刚好与垄齐平,不多不少。

“等土豆长到半人高,茎叶旺得快撑不住了,就得掐顶,把顶上的嫩芽掐掉,让养分往根上走。”

麦大江直起腰,指着远处的田埂,“以后种的时候要是看见叶子上爬蚜虫,别慌,抓把草木灰撒上去,比啥药都管用。”

土豆等长到旺盛的时候要掐顶,如果发现长蚜虫用老办法草木灰就行。

他又说:“等叶子黄了,蔫了,就说明底下的土豆熟了,能挖了。挖出来别直接堆着,得摊开晒一天,让皮晾干些,这样不容易烂,能存到冬天。”

土豆种得快,没多大功夫,一小片地就种完了,算是给众人做了演示。

接着,麦大江又领着众人种红薯。

“种红薯,选块根是第一步。”他拿起一个红薯,举给众人看,“得挑表皮光溜的,没破口,没虫眼,没霉斑的。有伤口的别要,埋在土里准烂。”

“留种的红薯,别选太大的,也别选太小的。”他掂量着手里的红薯,“这么大,拳头大小,就正好,养分足,又不会太‘沉’,容易出苗。”

他把红薯递给旁边一个村民:“你捏捏,得是硬实的,有弹性,不发软,不空心,这样的才好。再看这芽眼,就是这小小的凹陷,得鼓着点,看着有劲儿,这样育苗的时候,芽子才能长得壮。”

种红薯的地,也得先浇粪水肥田。麦大江教他们把选好的红薯块拌上草木灰,然后在垄上刨坑,比土豆坑稍深些,把红薯块放进去,芽眼朝上,再盖土踩实。

“要是想多种,又不想多买块根,也有法子。”麦大江指着自家地头种的几株红薯苗,藤蔓已经爬得老长,“等藤蔓长到一尺半左右,剪下来,截成带三四个节的小段,像这样斜着插进土里,埋住两个节,压实了,浇足定根水,就能活。”

他蹲下身,轻轻提起一根红薯藤:“这藤子爱扎根,到处乱爬,扎得根多了,就抢养分,底下的红薯就长不大。

所以每隔几天,得把藤子提起来,挪挪地方,不让它乱扎根,这样养分才能往主根上聚,结的红薯才大。”

日头渐渐升高,晒得人皮肤发烫。

麦大江讲得口干舌燥,徐盈娘时不时递水给他。

他喝口水,继续说:“这两样作物都不娇气,不用老浇水,耐旱。

天太旱了,浇一遍就行,水多了反而容易烂根。想让它们多结果,中途再追两遍粪水,就够了。”

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不懂的就问,麦大江都一一答了。

张二郎的亲戚里,有个老汉,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土里画着垄和坑,嘴里还念念有词,把间距、深浅都记在心里。

麦大江看着这场景,心里踏实。

日头是毒,可只要地不荒,人勤快点,总能种出活命的粮食。

这边讲完了,忽听田埂那头传来一阵脚步声,夹杂着孩子的嚷嚷。

麦大江抬头一瞧,只见麦阿福迈着小短腿,蹬蹬蹬跑在头里,身后跟着三个汉子,都是中等身量,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褂,正是徐盈娘的三个哥哥。

“可算找着你们了!”徐二舅眼尖,先瞧见了人群里的麦大江和徐盈娘,大着嗓门招呼,“呦,妹婿这是正讲土豆咋种呢?”

徐盈娘直起身,脸上立刻堆起笑,拍了拍手上的土迎上去:“大哥,二哥,三哥,你们咋来了?家里不忙吗?”

麦大江也放下锄头,笑着招呼:“几位大哥可是稀客,快过来歇会儿,喝点凉水解渴。”

徐二舅大步走到筐边,瞅了瞅里面剩下的土豆块,又扫了眼周围几个面生的村民,再看看刚种下去的那片地,忽然哈哈笑起来:“看来俺们来得正是时候,这是赶上教学现场了?不瞒你们说,俺仨也是来求种的。”

他这话一出,徐大舅舅便在旁补充,声音实诚:“去年你家送的那土豆,俺们留了些种种看,收的时候一刨,好家伙,一串能结五六个,个个跟小南瓜似的,炖着吃、煮着吃都顶饿。这不听说又有个叫地瓜的神物,比土豆还能长,哥仨合计着,你家办事靠谱,特意跑一趟,想多买些种,顺便学学咋种。”

人群里同样是十里村的李老四一听这层关系,赶紧从地上站起来,拱手笑道:“原来大江兄弟是徐家的女婿啊!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亲戚!看来这土豆地瓜确实是好东西,连自家人都抢着种,俺们更得跟着学了。”

这话逗得众人都笑起来,地头的气氛更热络了。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村民,这下都打定了主意,七嘴八舌地说要多买些种,回去也跟着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