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宋家被抄(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荒年好大仓,我靠种地养全家》最新章节。

麦收的余温还没散尽,田埂上留着半干的麦茬,踩上去沙沙作响。云芽跟在爹爹麦大江身后,小布鞋沾了些黄土,一路往县城的方向赶。

这次进城,不为别的,专为家里的麦阿福打听私塾的事。

到了县城,父女俩熟门熟路的到了醉仙楼,张掌柜的正趴在柜台上拨算盘,见了他们,连忙起身招呼:“稀客稀客。”

“张掌柜,忙着呢?”麦大江憨厚地笑,“这次来,是想托您个事。”

他把想找私塾的来意一说,张掌柜摸着下巴上的肉,眯眼思索片刻:“找私塾啊”

张掌柜思索一番之后给二人介绍了王秀才,这王秀才家境殷实又是醉仙楼的常客,张掌柜自然熟悉。

按着张掌柜指的路,父女俩在一条清净的巷子里找到了王秀才家。王秀才听闻他们是来打听私塾的,先是一愣,眉梢挑了挑,带着几分诧异:“私塾?如今县里的私塾和县学,都关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重开呢。”

他上下打量了麦大江父女一番,两人穿着的粗布衣裳,瞧着不像能请得起先生到家里教学的人家。

王秀才心里犯嘀咕,却没多问,只慢悠悠地说起县城里私塾的情况。

“要说要说县里的私塾名声好的教学好的,原本有三家。”

王秀才呷了口茶,“城北那家,是张老秀才开的,就是规模太小,这阵子听说老秀才病得下不了床,估摸着是开不成了。”

“这第二家位于城南是县城商贾刘家的私塾,他家私塾也收外姓子弟,可一般只收县城里的富户人家,门槛高得很。”

“还有城西那家,杨秀才开的,开了有五年了。前年他那私塾里,考出了个秀才公,这两年名声鹊起,好多人想把孩子送过去。可惜啊,官府不让开学,一直搁着。”

麦大江听得仔细,等王秀才说完,跟云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主意。

杨秀才那私塾能考出秀才,说明教得好,就算现在没开,秋季自然就开了,先把路子搭上准没错。

“王秀才,”麦大江搓着手,语气恳切,“那您看,能不能帮着引荐一下杨秀才?我们愿意出些辛苦费。”

王秀才捻着胡须,沉吟道:“引荐倒也可以,我跟杨秀才也算有几分交情。不过,这推荐信……”

麦大江会意,从怀里摸出个布包,数了五百文递过去。王秀才收了钱,当即提笔写了封推荐信,递给麦大江:“拿着这个去找杨秀才,他看在我的面子上,会多照看几分。”

谢过王秀才,父女俩揣着推荐信往回走,心里踏实了不少。刚出后巷,拐到正街,前头忽然乱了起来。

挑担子的小贩往路边躲,原本蹲在墙根晒太阳的闲人都直了腰,伸长脖子往南头望。

还有人因为要去看热闹差点撞到云芽,幸好麦大江眼疾手快的将人拉到自己身后,看着很多人都往同一个地方赶去。

父女二人好奇的紧

“咋了这是?”麦大江拽住个跑过的后生。

后生喘着粗气,脸都红了:“宋家、宋家被抄了!县...县尉带着人,从宋老爷书房搜出了慎国的信!”

说完,挣开麦大江的手,一溜烟又往前跑去看热闹

“慎国?”麦大江眼睛一瞪,倒吸一口凉气,朝廷正和慎国打仗呢,里通慎国,那可是通敌叛国的大罪!

而云芽则是感叹县太爷真是好手段,这么快就抓住宋家的小辫子,还搜出了通敌叛国的信件。

拔出萝卜带出泥,应该能在宋家审出不少有用的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