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雨打芭蕉(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重生纪事》最新章节。
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秋日的微风轻轻吹过,夹杂着竹子的清香和芭蕉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日上三竿,丫鬟过来说:“奶奶,老爷那里摆饭了……”王赛凤便带着巧姐和蔚哥,去上房用饭。
用过午饭,王赛凤便和巧姐、蔚哥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的花圃上,新栽的几株海棠,在秋风的吹拂下,叶子开始变得鲜红,与院子里的其他花木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墙角处,几株盛开的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些菊花,花朵娇媚,色彩斑斓,有深红的、金黄的、洁白的,还有淡紫的,就像一位位美丽的姑娘,在秋风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
吃罢饭,各回各房午休,王赛凤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睡意朦胧的梦乡。酣畅淋漓的一觉醒来,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舒展开来,神清气爽,让王赛凤很是享受。
午休前停了的雨,连太阳都出来了,就在午间小憩的这一会儿,又下了起来。屋外廊檐下,细雨静谧地落下,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那落在地面的水花亦显得清脆可听。
王赛凤起床,没有惊动外面的丫鬟,躺在逍遥椅上,轻轻地摇动着,回想着给秦可卿送殡回来后的事儿。宝玉对自己疏远他的嗔怪,俗话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宝玉连百无一用的书生也不如,整日里就知道风花雪月,混迹于女孩子堆里偷吃胭脂,做些花里胡哨的诗词之外,一点儿正事不干。
还有他引为絷交好友的秦钟,即使秦可卿不是他的亲姐姐,毕竟是打小生活在一起过,姐姐刚刚香消玉殒,他不但不悲伤,还在馒头庵和智能儿做些龌龊事儿。
还有净虚老尼,口口声声慈悲为怀的出家人,为了钱财,拆散张金哥与守备之子的婚约,造成两人双双殒命。作为王赛凤自然不会做那损阴德,毁人姻缘的事儿。以“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为借口推拒了,知道净虚不会善罢甘休,为了情比金坚的张金哥,搜集净虚的罪证,将她送了进去。
王赛凤正自怡然自得,思绪被“回奶奶,宫里来人了……”的传话打断了,她忙起身,带了巧姐和蔚哥,一起来到上房,贾鲁渝和邢玉敏,还有贾琮迎春,已经候在那里。
见家里人都来了,太监夏守忠笑吟吟地说道:“哎呦,既然人都来全了,洒家那就宣旨了,贾琏之妻王熙凤,封为从四品恭人……”宣旨已毕,贾鲁渝不着痕迹地塞给夏守忠一个荷包,夏守忠悄悄地捏了捏,轻飘飘的,就晓得里头是银票了。
送走夏守忠,一家人坐下喝茶,王赛凤不由得回想,《红楼梦》中,贾琏是五品同知的捐官,可王熙凤却是没有诰命在身的,被邢王两位夫人管束着,被薛宝钗轻视着。
因为王赛凤得了诰命,平时常常来常往的各府,均上门庆贺,每日里刻意应承,让王赛凤着实受累几天。转眼,就进了腊月,各门各户都开始了忙碌,送年礼请年酒,将军府里也不例外。
邢玉敏王赛凤婆媳忙得脚不沾地,忙碌中,贾政的生辰到了。正兴兴头头地吃吃喝喝,门上的人进来禀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
贾鲁渝贾连胜父子俩,自然知道是咋回事,可也得装糊涂。不知情的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
夏守忠对贾政,可不像对贾鲁渝客气,宣完口谕,连口茶都不喝,塞给他的荷包,也被明晃晃地推回来,话也不肯多说,扭头就走。忐忑不安的贾政连忙换了官服,急匆匆地进宫了。
一众人等足足等了两个时辰工夫,赖大几个,这才跑得呼哧带喘地报喜,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着各位诰命都按品大妆起来。跟随着老太太坐上了大轿,往宫里去。
王赛凤坐在轿子里,思绪万千:想着书中所写,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被富贵冲昏头脑的荣宁两府的人,受了夏守忠的冷待,还没意识到,元春封妃圣上有多不情愿。
先是夏守忠连个好脸都不给,荷包也不收,茶也不喝,只言片语皆不露。再就是,让贾府的人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的等了两个时辰,这才晓得自家大小姐封妃。
王赛凤想到这些,不由得暗叹一声,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上天想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幸亏他们一家是穿来的,提早把大房的住宅上缴。可惜的是,老太太和二房还是不明白,装聋作哑不肯上缴荣国府。
这圣上又被太上皇强按着,封元春为妃,真的很生气啊,结果就是后果很严重。幸好大房有了“先见之明”,又是上缴府邸,又是帮着追缴欠债,又是和皇后娘娘的合作。
俗话说,好言难劝该死鬼,既然大房走在前面,二房和宁国府,依然故我,那就把嘴闭上就是。谢恩出宫后,日子看似平静,却并不平静地过着。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这一日,贾连胜下朝回来,说了一件事,“林如海,要回京述职了。圣上把咱们上缴的府邸,赐给林姑父了,这下子有好戏看了。”王赛凤听闻,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抹好奇与期待。“这林姑父回来,朝廷上怕是要搅动不少风云。”
贾连胜点头称是,“谁说不是呢,林姑父可不是简单人物,林妹妹今非昔比,聪慧过人,还有原本……姑姑如今也要一同进京了。”
巧姐在一旁听得懵懂,问道:“爹爹,那林姑姑常常给巧姐背诗哩,巧姐还隐隐地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