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沈墨的“非常之法”(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成废物?她翻身当女帝!》最新章节。

“开放宫仓?向富商百姓‘借’粮饷?” “发布‘杀胡令’?许以土地财货?”

沈墨的话,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起了更剧烈的反应!

“荒唐!此乃与民争利,与盗匪何异?!”一位老臣气得胡子直抖。 “宫仓乃国之储备,岂能轻动!若宫中都无存粮,天下何以心安?!” “杀胡令?此乃前朝亡国之策!引得各方势力涌入北疆,尾大不掉,必生内乱!” “沈墨!你一黄口小儿,安敢在此妄言国策!镇北王便是如此教你的吗?!”

质疑声、斥责声如同潮水般涌向站在殿中的沈墨。他单薄的身形在众多或愤怒或鄙夷的目光中,显得格外孤立。

然而,沈墨苍白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惧色,他深吸一口气,无视那些攻讦,目光坚定地望向丹陛之上的晏华清,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蛮族铁骑不会给我们慢慢筹措粮饷的时间!云州已失,幽州危在旦夕!若拘泥于常理,等到粮草齐备、大军集结,只怕幽州已破,北疆尽丧,届时蛮族铁骑叩关南下,玉石俱焚,要这宫仓何用?要这虚名何用?!”

他上前一步,语气激昂起来,带着一种与他病体不相符的力量:“向富商百姓‘借’粮饷,非是强征,而是以朝廷信誉为凭,以未来税收或北疆战利品为抵,发行‘战争债券’!此为集资救国,共度时艰!京师重地,勋贵富商云集,爱国之心岂无?若陛下带头开放宫仓,以示决心,天下响应者必众!”

“至于‘杀胡令’!”他转向那些质疑的武将,“北疆战线漫长,仅靠朝廷兵马,捉襟见肘!蛮族劫掠成性,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若许以重利,激励天下勇壮、江湖豪杰、乃至边境受其荼毒之民众,自发组织,袭扰其后勤,截杀其小队,令其四面受敌,寝食难安!此乃以胡人之道,还治胡人之身!可极大缓解正面战场压力,为朝廷援军争取时间!”

他环视众人,最后目光回到晏华清身上,重重一揖:“陛下!此二策,或有瑕疵风险,然却是目前最快、最能解北疆燃眉之急之法!若待万事俱备,恐悔之晚矣!望陛下圣裁!”

一番话语,掷地有声,将利弊得失剖析得清清楚楚。朝堂之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深知北疆危局的武将,脸上露出了思索之色。沈墨的话,虽然大胆,却并非全无道理。

晏华清端坐于上,冕旒下的面容看不清表情,但她的心中,却如同掀起了惊涛骇浪。

沈墨提出的,几乎是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和“敌后游击战”的雏形!在这个时代,堪称惊世骇俗!尤其是“战争债券”的想法,与她之前所想不谋而合,甚至更为激进和大胆!

风险?当然有。动宫仓,会动摇国本信誉?但若国都没了,要信誉何用?“杀胡令”会滋生地方武装?但若官方军队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民间力量的崛起已是必然,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控制!

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晏华清缓缓站起身。她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始终沉默不语的赵王身上。

“皇叔,你以为,世子之策如何?”

赵王没想到女帝会突然点他的名,微微一怔,随即出列,脸上带着惯有的儒雅和忧色,斟酌着词语道:“陛下,世子所言,虽……虽是一片为国之心,然……终究太过冒险。宫仓乃社稷根基,不可轻动。至于‘杀胡令’……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臣以为,还是应稳妥为上,加紧从各地调拨粮草……”

他的话滴水不漏,看似持重,实则将皮球又踢了回来,隐含的意思依旧是反对。

晏华清心中冷笑,不再看他。她又点了几个重臣的名字,回答大同小异,多是强调困难,主张稳妥。

“稳妥?”晏华清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决绝,传遍大殿,“等到蛮族的马刀架在尔等脖子上时,再看如何‘稳妥’!”

她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那上面的匕首痕犹在),厉声道:“北疆将士正在浴血奋战!云州数万军民尸骨未寒!尔等却在此瞻前顾后,空谈误国!”

她目光如电,直射沈墨:“沈墨!”

“臣在!”

“朕准你所奏!”晏华清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即日起,开放宫内及京城周边三座官仓,朕以身作则,削减宫中用度八成!由户部牵头,即刻制定‘战争债券’发行细则,朕亲自作保!同时,颁布‘杀胡令’,公告天下:凡大晏子民,无论出身,北上抗胡者,杀敌一人,赏银十两;缴获战马、兵器,折价给付;收复失地者,论功行赏,可授田土,可荫子弟!”

她每说一句,朝堂上就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这是真的要破釜沉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