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混乱2(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次元之手》最新章节。
他的椅子转过来半圈,屏幕蓝光在镜片上投下幽微的影,指尖还搭在键盘上,“伪装成用户行为反馈数据的话,得给每条记录加三个随机噪声点。
系统后台对人工干预的检测阈值是0.7%,我把误差控制在0.58%。“
林默把笔记本推过去,纸页摩擦声像风吹过深秋的梧桐叶:“为什么是三个噪声点?”
“用户上传路径偏好时,总会无意识重复三次相似选择。”周晓冉抽出U盘插在主机上,金属接口碰撞的轻响里,他的手指快速敲击,“比如有人拒绝系统推荐的大路三次,第四次系统才会标记为’稳定偏好‘。
我们模拟的就是这种’无意识‘。“
屏幕上的数据条开始滚动,橙红色的进度条像跳动的火苗。
林默看着那些被处理过的文字——女孩的糖炒栗子、小娃娃的蝴蝶路、张科长黑板报上的粉笔灰——正被拆解成0和1的洪流,汇入系统深处。
他喉结动了动:“如果系统真的读得懂这些...”
“它读不懂文字,但读得懂趋势。”周晓冉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镜片上还沾着刚才调试时溅的咖啡渍,“上周C街道拒绝率涨42%,这周加上这些’用户反馈‘,系统的路径推荐算法会自动修正权重。
你猜它会优先匹配什么?“
终端突然发出“叮”的提示音。
林默凑过去,屏幕中央跳出一行绿字:“路径推荐逻辑调整完成,试点区C街道新推荐路径生成中。”
“来了。”周晓冉的指节在桌面敲了两下,调出实时监控界面。
地图上的C街道像被撒了把星星,原本清一色的蓝色推荐路径(系统计算的最短路线)开始泛起淡粉——那是新增的“用户相似路径”。
林默看见梧桐巷的路线在闪烁。
原本系统会绕开的窄巷,现在被标记为“含3处自然景观(蝴蝶、老墙藤、石凳),历史用户拒绝记录匹配度89%”。
他想起白天那个哄小娃娃的女孩,她的“看蝴蝶窄路”正以数据的形式,重新回到推荐列表里。
“观察者群组炸了。”周晓冉突然低笑一声,把手机转向林默。
工作群里消息99+,最上面一条是张科长的语音:“10号楼王奶奶今早收到的推荐路径,居然绕去了她常去的菜市场!
系统以前只算时间,现在连她买早饭的习惯都算进去了?“
另一条消息是技术组的李工:“这不对劲!
路径演化模型的修正系数突然跳升0.3,明显有外部干预痕迹。“
“王工反驳了。”周晓冉滑动屏幕,“他说用户主动拒绝行为本身就在影响模型,现在不过是演化加速。”他的拇指停在一条未读消息上,“看,组长说今晚八点紧急会议,主题是‘系统是否进入用户驱动演化阶段’。”
林默的手机在这时震动。
他拿起来,屏幕上是路径系统后台的通知:“系统路径演化模型中,首次出现‘用户驱动路径’。”字体是醒目的金色,像洒了把细碎的阳光。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玻璃上蒙着层薄雾。
林默摸出口袋里的终端残片,金属边缘还带着体温。
残片突然微微发烫,屏幕裂缝里渗出一行小字:“路径演化记忆模块已进入自适应阶段。”
“它在学习。”林默对着玻璃哈了口气,雾气里映出他微扬的嘴角,“不是我们在教它,是那些拒绝过的人。”
“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周晓冉的键盘声突然密集起来,他新建了个文档,标题是《演化程序2.0:选择动机识别》,“我在给系统加个追问机制——当它生成三条推荐路径后,会模拟用户视角问自己:’哪条路能让走的人更开心?
’“
雨滴打在窗台上,发出细密的响。
林默望着监控界面里不断更新的路径数据,看见一条原本被系统判定为“低效”的路线,正因为“用户曾在此处收到手作饼干”被重新标记为“高情感价值”。
他想起白天广场上那些歪歪扭扭的粉笔路线图,此刻正以更精确的方式,在系统里生长。
“老林,看这个。”周晓冉突然拽他袖子,屏幕上跳出段代码注释:“当用户驱动路径占比超过60%,触发边界检测程序。”他指尖点了点“边界检测”四个字,眼里的光比终端屏幕还亮,“演化不能没有约束,就像再野的路,也得有块路牌告诉人——别掉进河里。”
林默盯着“边界检测”四个字,雨雾里的玻璃映出他微蹙的眉。
终端残片在掌心里又烫了烫,像在回应什么。
他忽然想起白天那个女孩说的话:“系统不是不能错,是我们太习惯相信它不会错。”现在,系统开始学会犯错了——但这一次,它会先问:“这样,是你想要的吗?”
凌晨三点的雨还在落,实验室的空调换了档位,吹出带着凉意的风。
周晓冉的键盘声渐缓,他伸了个懒腰,屏幕上《演化程序2.0》的进度条爬到了87%。
林默把终端残片放回口袋,指尖隔着布料轻轻压了压——那里有个微微凸起的焊点,像条隐秘的路,通向还未展开的明天。
窗外的雨雾里,某个角落的路灯突然熄灭,又在三秒后重新亮起。
林默望着那盏灯明灭的轨迹,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在说:等系统开始自己寻找边界的那天,我们或许会看见...更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