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波纹(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次元之手》最新章节。

阁楼的吊扇还在吱呀作响,仿佛是一个垂死之人的最后喘息。林默的目光紧盯着屏幕,手指悬停在查看键上方,微微颤抖着,似乎在犹豫是否要按下它。

终端屏幕散发着幽冷的蓝光,将他的眼底映照得发青,宛如一个疲惫不堪的幽灵。刚才那行“觉醒”的提示,已经被新弹出的数据流挤到了屏幕的角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就像一片被汹涌潮水卷走的碎纸,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林默的注意力被那行提示吸引的时候,周晓冉突然拽了拽他的衣袖,轻声说道:“看这个。”

林默猛地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周晓冉。只见她的手指紧紧地抵在终端投影上,屏幕上的光斑随着她的动作跳动着,仿佛是一群受惊的蝴蝶。

“15 号试点区的路径选择偏差率,三天内从 2%跳到了 17%。”周晓冉的声音平静而严肃,她的目光始终落在屏幕上,似乎在努力解读那些不断滚动的数字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林默凑过去。

绿色折线图里,原本紧贴“推荐路径”的曲线正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朝着各个方向飘去。

最末端的注释是社区网格员的反馈,其中详细记录了王阿婆和张叔今天早上的行程路线。王阿婆选择了一条绕路去看孙子的路线,而张叔则主动走了一条会经过旧书店的小巷。然而,系统显示这些路径的“效率值”都在 85 分以下,这意味着按照常规的评估标准,这些路线并不是最优化的选择。

但是,居民们却表示“走得顺气”。这说明对于他们来说,选择这些路线并不仅仅是基于效率的考量,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因素,比如个人喜好、习惯或者情感因素等。也许王阿婆喜欢沿途的风景,或者她想顺便去某个地方逛逛;而张叔可能对旧书店有着特殊的情感,或者他觉得走这条小巷更有生活气息。

这个反馈提醒我们,在评估和规划社区交通等方面时,不能仅仅依赖于系统的“效率值”,还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有时候,一条看似不太高效的路线,却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满足和愉悦。

“上周他们还在骂系统死板。”林默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王阿婆举着手机的样子,蓝布衫袖口沾着早市的菜叶子,语音里的笑意在业主群炸成小烟花。

那些曾被系统判定为“无效偏差”的选择,此刻正变成屏幕上跳跃的红点,像星星落进了数据海。

周晓冉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清脆的响:“更关键的是——”他调出热力图,原本代表“最优路径”的金色区域正渗出浅粉,“这些非推荐路径的交叉点,正在生成新的‘次优网络’。系统没崩溃,反而在吸收这些数据。”他突然转过椅子,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你说过,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活人的选择,正在教系统呼吸。”

林默的后颈泛起热意。

他想起便利店那两个西装男的话,“99%的效率”像把锋利的刀,要削去所有“不必要”的褶皱。

可此刻屏幕上的浅粉正在扩张,像春天的草芽顶开冻土——原来那1%的“不完美”里,藏着系统真正的生命力。

“我有个计划。”周晓冉从抽屉里抽出U盘,金属外壳在掌心蹭出细响,“做个‘路径选择引导器’。把系统自动生成的非推荐路径标成‘隐藏路线’,让居民知道这些不是系统出错,而是另一种可能。当他们主动选择时,系统会收集更多行为数据,演化速度至少能翻三倍。”

林默的手指捏住U盘,触感凉得像块小冰。

他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楼下的路灯把水洼照成碎钻,那个追蓝蝴蝶的女孩早该到家了,此刻她的手机屏幕上,或许正躺着三条路线——其中一条,会悄悄标着“隐藏推荐”。

“需要多久部署?”

“48小时。”周晓冉推了推眼镜,“但观察者的人已经在查演化模块的异常。刚才的警报不是偶然——他们可能明天就会锁定试点区。”他点开终端里的倒计时,红色数字在跳动:“系统自我修复程序已经启动,15号区的政务终端会在明早6点自动覆盖所有异常路径模型。”

林默站起身,校服外套搭在椅背上,洗得发白的领口沾着咖啡渍。

他把U盘塞进内侧口袋,触感贴着心脏:“我去15号区的政务终端,伪装成维护人员植入引导器。”

“带这个。”周晓冉扔来个黑色工具包,拉链开合的声音像道轻雷,“里面有临时权限卡,还有能干扰修复程序的短频发射器。”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两秒,突然说,“上个月你说王婶的话,我查了她的旧日志——她退休前是社区数据员,总在系统里标注‘李大爷爱绕路喂流浪猫’‘陈奶奶要经过教堂听钟声’。那些被标为‘无效’的备注,现在全成了演化的燃料。”

林默的喉咙发紧。

他抓起外套时,一张糖纸从口袋滑落在地——是今早便利店买的橘子糖,甜津津的味道突然漫上来,混着电子元件的焦香。

15号区的政务终端设在社区服务中心二楼。

林默套上印着“系统维护”的马甲,工具包的搭扣硌着大腿。

玻璃门推开时,值班的姑娘正低头玩手机,屏幕上三条回家路线里,最下方那条标着“可能有意外惊喜”——是试点区新推的测试功能。

终端机房的金属门泛着冷光。

林默输入临时权限码,门锁“咔嗒”轻响的瞬间,后颈的汗毛竖了起来。

控制台的红色警告灯在闪烁:“路径模型异常,修复进度17%。”

他迅速拆开工具包,短频发射器的指示灯亮起幽蓝。

U盘插入接口的刹那,终端发出蜂鸣,数据流像被搅乱的银河,在屏幕上疯狂翻涌。

林默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额角沁出细汗——引导器必须伪装成“系统优化建议”,否则会被修复程序直接删除。

“进度32%。”终端的机械音像催命符。

林默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他想起王阿婆的语音,想起追蝴蝶的女孩,想起那些被系统“误判”的路径里,藏着的人间烟火。

“植入完成。”当绿色确认框弹出时,他的手重重按在控制台上,掌心的汗把金属台面洇出个湿印。

终端的修复进度停在49%,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短频发射器奏效了。

离开机房时,值班姑娘还在玩手机。

林默瞥见她屏幕上的路线提示栏,最下方那条“隐藏路线”的标签正在闪烁,像颗刚点亮的星。

夜风卷着潮湿的青草香扑来。

林默摸出兜里的橘子糖,糖纸在路灯下泛着暖光。

他仰头望向社区服务中心的窗户,终端机房的灯还亮着,像城市里一颗跳动的心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