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汉崛起(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最新章节。

“但这只是个开始。东有汉帝,西有安息,北有匈奴残部......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钟声响起,在锡尔河畔回荡。这座奇迹之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天汉城铁器工坊内,公元前116年

林小山举着松明火把,照亮墙上用炭笔画满的草图。牛全的胖脸上映着跳动的火光,他正用匕首在泥地上划出最后一道计算式。

"磁生电……"霍去病皱眉看着那些鬼画符般的图示,"这与雷公电母有何区别?"

"区别大了!"林小山兴奋地耍了个双节棍,"将军,这玩意儿要是成了,咱们晚上也能亮如白昼,还能让水自己往高处流!"

牛全擦着汗指向窗外:"锡尔河就是现成的动力源。对岸的露天煤矿昨天刚开出优质无烟煤,程真他们在上游找到了磁铁矿……天时地利啊!"

十日后,第一台原型机在锡尔河边的作坊里诞生。

"摇起来!"林小山光着膀子,和两个粟特工匠一起转动沉重的木轮。马蹄形磁铁是请城中老铁匠反复锻打磁铁矿制成的,虽然磁性微弱但勉强可用。

铜线成了最大难题。天汉城所有的铜器都被收集起来,甚至包括几个希腊商人的铜酒杯。陈冰带着医馆学徒把铜丝缠了整整三天,指尖全是水泡。

"有反应了!"负责监测的波斯老工匠突然惊呼。检流计的银针微微颤动——这是西域大地上的第一缕人造电流。

但问题随之而来:手动摇动产生的电流微弱得只能让银针偏移,连最微小的油灯都无法点亮。

"效率太低了。"牛全颓然坐倒,"这玩意儿还不如多点几根蜡烛。"

转机来自一个意外的访客。曾经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当过抄写员的希腊学者阿里斯托,在看到原型机后激动地比划:

"我在羊皮卷上见过类似的装置!需要让铜线绕着铁环往复缠绕……"

团队立即调整方案。程真带着武馆学徒日夜不停地锻打铁片,叠成环状铁芯。林小山改进了传动装置,利用锡尔河的水车提供稳定动力。

当第一个格拉姆环在西域的土地上开始旋转时,连最沉稳的霍去病都屏住了呼吸。

"把输出电流引回到电磁铁上!"牛全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

这个看似简单的回路让整个系统产生了质变。随着水车越转越快,电磁铁的磁场不断增强,输出功率呈指数级增长。

"亮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挂在输出端的炭棒突然迸发出刺目的白光——这是西域历史上第一盏电弧灯。围观的各族工匠纷纷后退,有人甚至跪地祈祷。

林小山兴奋地耍起双节棍:"成功了!我们真的点亮了西域!"

随后的三个月里,天汉城开始了疯狂的基建:

动力系统:三座水车沿锡尔河建立,辅以三座风力叶片,确保阴天也能供电;

输电网络:用浸渍沥青的亚麻布包裹铜线,架设在木杆上;

用电终端:改良的电弧灯用于公共照明,简易电动机开始驱动工坊的机床。

最让人惊喜的应用出现在医馆。陈冰发现电流可以通过调节用于镇痛,她设计的原始电疗仪成为治疗风湿的利器。

变化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

工坊效率提升五倍,天汉兵器开始远销安息;

夜间集市出现,粟特商队的交易时间延长了;

公共澡堂用电动水泵供水,卫生条件大幅改善;

甚至程真的武馆都开始使用电动砂轮打磨兵器。

霍去病在视察完整个系统后,对苏文玉感叹:

"昔日以为诸位所长不过奇技淫巧,今日方知此乃文明进阶之道。"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雨夜,输电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烧毁了半个集市。

"必须制定安全规范。"苏文玉在灾后立即颁布《用电约法》,明确规定线路架设标准和事故问责制度。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资源。天汉城周边的铜矿很快告急,牛全不得不带人远赴天山寻找新矿源。

年末庆典上,当天汉城千盏电灯同时点亮时,来自波斯的使节惊得打翻了酒杯。这个消息随着商队传遍丝绸之路:

"东方有城,囚闪电以为奴,化流水以为力。"

在遥远的罗马,正在元老院演讲的西庇阿收到密报后沉默良久,对幕僚说:

"我们要重新评估东方的威胁了。"

而此时此刻,林小山正对着新造出的电动磨面机手舞足蹈,牛全则在规划着更宏大的电网。

没有人知道,这场始于锡尔河畔的能源革命,将会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1. 磁铁制作:采用磁铁矿(Fe3O4)手工锻造成U形

2. 铜线绝缘:丝绸之路上的天然沥青+亚麻布包裹

3. 换向器:青铜分瓣环+石墨电刷

4. 传动系统:水车通过皮带传动至发电机轴

5. 输出电压:约12-24V直流(实测可点亮炭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