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读书风波 第五节:景仁风平(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宫孤女》最新章节。

她要的不是借题发挥,是敲山震虎。让东宫的人知道,景仁宫不是谁都能碰的,哪怕是个送菜的太监,也盯着呢。

内务府的处置很快下来:小太监杖责二十,发往浣衣局;小禄子被太子亲手打了五十板子,禁足在东宫,不许再出来管事。

这处置看似轻描淡写,却透着一股威慑 —— 连太子身边的人都动了,往后谁还敢轻易伸手?

消息传到东宫时,赵珩正对着铜镜包扎额上的伤口。听闻小禄子被打,他猛地将铜镜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

“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他嘶吼着,胸口的怒气无处发泄,抓起案上的《金刚经》就撕,纸屑飞得满室都是。

他恨苏凝的滴水不漏,恨父皇的偏袒,更恨自己的无能。

而此时的景仁宫,正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陈先生正教赵恒用毛笔蘸水在青石板上写字,小家伙握着笔,在地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 “平” 字,引得陈先生捋着胡须笑。

“平者,安也。” 陈先生指着那个字,对苏凝道,“七皇子有慧根,将来定是个心宽体胖的,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苏凝看着地上的水痕渐渐干去,像从未有过这个字,忽然笑了。是啊,平者安也。她要的,从来不是斗垮谁,是守着这份安宁,让恒儿在安稳中长大,做个心宽体胖的人。

几日后,皇帝又来景仁宫,见陈先生正教赵恒辨认五谷,院子里晒着小米、红豆、绿豆,赵恒抓着红豆往嘴里塞,被陈先生轻轻按住:“这是粮食,要珍惜,不可浪费。”

皇帝站在廊下看着,忽然对苏凝道:“陈先生说,想带恒儿去城郊的静思园住几日,看看田埂,认认庄稼。你觉得如何?”

苏凝愣了愣,随即笑道:“陛下说了算。恒儿是该见见宫外的世界。”

她知道,皇帝这是想让恒儿避开宫里的是非,也想让陈先生喘口气。静思园是陈先生的地方,安全,清净,再好不过。

出发那日,赵恒穿着身宝蓝色的小袄,被乳母抱上马车,手里还攥着陈先生给的谷穗。苏凝站在宫门口看着马车远去,直到看不见了才转身。

晚翠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场由东宫窥伺引发的风波,好像就在这车轮声里,悄悄平息了。

景仁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苏凝每日处理些宫务,看看书,偶尔去养心殿陪皇帝坐坐,听他说些朝堂的事,却从不多问。

有人说,淑妃娘娘这是懂得藏锋了;也有人说,她是在等七皇子长大,再图后计。只有苏凝自己知道,她只是在守着一份寻常 —— 寻常的母子,寻常的日子,寻常的安稳。

偏院的芭蕉长得更茂盛了,雨打叶声成了景仁宫最常听见的背景音。苏凝坐在窗前,看着陈先生送来的书信,上面写着 “七皇子今日见了牛,喊‘大’,孺子可教”,嘴角不由得弯起。

她知道,平静之下仍有暗流,东宫的窥伺从未停止,可那又如何?只要她守得住本心,护得住恒儿,任他风雨来,自有屋檐遮。

这场看似惊心动魄的风波,最终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落下帷幕。景仁宫的风平浪静,不是因为争斗结束,是因为苏凝懂得,最好的防守不是针锋相对,是守住自己的节奏,在风雨中,把日子过成诗。

而东宫的紫藤架下,赵珩看着密探送来的 “景仁宫动向”,上面写着 “淑妃每日赏花看书,不问他事”,捏着纸的手,青筋暴起。他不懂,为何自己费尽心机,却连一丝涟漪都掀不起。

他不知道,有些力量,从不是靠嘶吼和算计得来的,是靠日复一日的安稳,靠润物无声的守护,在不知不觉中,长成谁也撼不动的根基。

景仁宫的梨花开了又谢,陈先生带着赵恒从静思园回来时,小家伙晒黑了些,却结实了不少,见了苏凝就举着谷穗喊 “娘,粮”,惹得满宫欢笑。

苏凝抱着他,闻着他身上的泥土香,忽然觉得,这场风波,值了。